验货员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melodyhata2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刷用语大全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5 19:00:50 | 只看该作者

再接上

图形(又叫矢量图形):是由直径、曲线的数学描述来组成一幅图形,它们本身不存在,只有通过专门的图形处理软件创建出来,如用FREEHAND,COREDRAW,ILLUSTRATOR等绘图软件创作出的图形都是矢量图形。
以上两类图片,其本质是不同的,请注意理解区分。正确的图片格式应该满足如下条件:文件信息不损失、文件电子尺寸小、分色出菲林时效率高、通用性好(可被大多数输出中心和应用软件接受)。对于象素构成的图像,其最通用的格式为TIFF;对于图形,最通用的格式为EPS。
4.图像的分辨率和颜色空间:
为达到印刷级的效果,图像的分率辨应是印刷时加网线数的
1.5 ~ 2 倍(指 1 :1 比例,即图片不要再被放大和缩小)。例如,现在一般彩色印刷品为175线/英寸,则图像的尺寸(长宽多少厘米)确定后,图像的分辨率应为300DPI或 350DPI(327这样的数还要取,取50的倍数较好),确定好后,置入排版软件后原则上要求不可再放大或缩小,万不得以的情况下可有10% ~ 20%的放缩,图像在送去照排时,应先转换成C M Y K颜色,不要用RGB等其它颜色空间。图像最后存储时应去掉所有图层、通道。
5.图形的大小和颜色:
图形的大小应根据最终印刷品上的大小确定,置入排版软件后不要再放大或缩小(这样会加大照排输出时间),图形的颜色一般用C M Y K颜色标出(这样才可预料印刷后的真实颜色)。
6.文字:
文字若无需加特效,就不可用PHOTO SHOP等图像软件去打出来,作为图像再置入排版软件(这样印出的字,边缘是虚的);文字一般应在排版软件中打入,也可在图形软件中打字,在包含文字的图形输出成EPS格式时,选择将文字转换成图形选择项。
7.套准问题:
太小的彩色文字或图形(如一条细横线),如果是需要两种以上的四原色套印而成,则会因为多个色版不可能100%重印在一起而出现模糊不清。所以很小的文字或图形(包括彩色文字、图形或无色文字、图形反白印在两种以上的颜色背景中),应尽量单色。
8.叠印与陷印:
9.送交输出中心前文件整理:(以PAGEMAKER 为例)。
(1) 在PAGE MAKER 中置入图形,在图形较小时(如几十K以下)可完全置入,即该 图形已完全包括在PAGE MAKER的文件中了,原图可丢掉;但当图形较大时(如几
百K,几十M,或上百M时),若将图形完全置入,则PAGE MAKER 文件将会大得不可操作和控制,所以当你置入的图像电子尺寸大于PAGE MAKER 设定的数值时,会出现一个询问框:是否将此图形包含在PAGE MAKER 中?此时应选择“否”。
这样,PAGE MAKER 只置入了一个由原图获得的但比原图大小小得多的一个低分辨
的预视图,你可对此视图进行操作,其位置大小完全代表原图,这叫“链接”。
(2) PAGE MAKER 在打开一个文件遇到图片时,将会搜索该文件的原始位置并查找该文件;若发现没有,则搜索当前目录;若依然没有,则显示一条消息说某某图片找不到!可选择 “忽略”,此时页面还会是原来的样子,预视图还在,文件可打印,但图像的分辨率极低,图像很粗糙。
(3) 要管理一个文件中所有图片、文字的链接(如图片的更新、替换等),可用“文件” 菜单下的“链接”菜单。
(4)出版物排好后,需将所有图片收集起来,存在一个或数个存储媒体上与原PAGE MAKER 文件一并交给输出中心,PAGE MAKER 文件应将参考线关闭显示,使结果晰。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5 19:04:25 | 只看该作者

印刷标准术语

1.连晒:用同一晒版原版按   预 定 位 置   在印版上连续晒制    多 幅 相 同 图 像   的工艺。

2.制版:依照 原 稿 复制成 印 版 的工艺过程。

3.图像制版:用 手 工 、 照 相 、 电 子 等制版方法复制图像原稿的总称。

4.网目调:用 网 点 大 小 (多少:指调频网)表现的画面阶调。

5.阳图:在黑白和彩色复制中, 色调和灰调与被复制对象 相 一 致 的图像。

6.    阴图:在黑白和彩色复制中,色调和灰调与被复制对象 相 反 的图。

7.    文字排版:将文字原稿依照设计要求 组 成 规 定 版 式 的工艺。

8.    拼版:将文字、图表等菲林依照设计要求 拼 组 成 版 。

9.    晒版:用接触曝光的方法把 阴 图 或 阳 图 底片上的 信 息 转移到 印 版 或其他 感 光 材 料 上的过程。

10.    提墨:曝光、显影、冲洗后 增 加 PS版上 图 像 色 差 以检查 晒 版 质 量 的工艺。

11.    加曝:在晒版时为改变 网 点 的 再 现 效 果 而人为增加曝光量的工艺。

12.    减曝:在晒版时为改变网点的再现效果而人为 减 少 曝 光 量 的工艺。

13.    印版:用于 传 递 油 墨 至 承 印 物 上 的印刷图文载体。通常划分为 凸 版 、       凹 版 、 平 版 和 孔 版 四类。

14.    打样:依所拼组的图文信息复制出 校 对 样 。

15.    预涂感光平版:预先 涂 覆 感 光 层 的、可随时进行 晒 版 的平印版,简称 P S 版 。

16.    原稿:制版所依据的 实 物 或 载 体 上 的 图 文 信 息 。

17.    开本:把一张全开纸裁切成面积相等的若干小张,叫 多少开数 ;装订成本,即为 多少开本 。

18.    版式:出版物的 组 合 设 计 要求。

19.    版面:印刷成品幅面中 图 文 和 空 白 部 分 的 总 和 。

20.    版心:印版或印刷成品幅面中规定的 印 刷 面 积 。

21.    横排:字符 横 向 排 列 的排版格式。

22.    竖排:字符 由 上 而 下 竖 向 排 列 成行的排版格式。

23.    曝光:用 光 照 射 感 光 层 以获得 潜 在 或 可 见 图 像 的过程。

24.    显影:用 显 影 剂 把菲林或印版上经曝光形成的潜像显现出来的过程。

25.    校色:彩色图像复制中使印刷的色彩更接近原稿的 分 色 修 正 工 艺 。

26.    灰梯尺:阶调从 白 至 黑 或从 明 至 暗 以一定密度差 逐 级 排 列 的菲林、纸等。

27.    网点:组成网目调图像的 基 本 单 元 ,通过面积(或网点个数:指调频网)大小的变化来再现原稿的浓淡效果。

28.    分色:把彩色原稿 分 解 成为各 单 色 版 的过程。
13#
发表于 2008-1-6 08:18:22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实用的资料。。。
谢谢你啊,兄弟!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11:32:11 | 只看该作者

浅谈涂料成膜

涂料涂膜包括两个两个步骤:

一.涂料附着
1.塑料和涂料附着的第一步是涂料在制品表面的润湿,涂料润湿制品表面,取代表面吸附的空气和水,同时溶剂对制品的表面挥发溶解或溶胀作用,如果成膜树脂与塑料的溶解度参数选择适当,使得漆膜表面形成一个互混层

二.涂层干燥
1. 物理干燥:
       即涂层中溶剂的全部挥发,它的干燥速度,完全取决于成膜物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
2.    化学干燥:
如双液涂料由两组分化学反应(即交联固化反应)而干结成膜这类成膜速度主要取决于化学反应的速度。不过,化学反应固化的发生也是从溶剂挥发开始的
    3. 干燥过程:(四阶段)
(1)   凝结或绷紧:
溶剂差不多完全挥发,漆的粘度显著提高,漆膜仍继续发粘,沾尘土;
(2)   表面不沾土:手摸不留痕迹,对轻微力作用抵抗力弱;
(3)   实际干燥:手压膜层不留痕迹,涂膜坚硬,能抗机械作用;
(4)   完全干燥:整个涂膜干硬度不再增加;
(5) 一般温度每提高或降低14℃,烘烤时间就相应缩短或延长30分种
(6) 热变形温度:ABS 70~107℃  PC  120~150℃
(7) 常用ABS涂料多为常温干燥型(或强制干燥型),其中1液型为溶剂挥发型,2液型为自反应交联型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11:35:30 | 只看该作者

涂装工艺

涂装工艺主要与涂料粘度、涂料细度、环境等因素有关。

一. 什么是涂料粘度
        即液体流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即内摩擦力。
        粘度低:造成流性,不均匀膜厚
    粘度高:堵塞喷嘴,漆料雾化差,流平性差,表面不光滑。
        涂料粘度可以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30℃左右:粘度比常温下下降,
35℃:粘度会比常温上升,因为溶剂挥发快
低于5℃:会出现假稠

二. 什么是涂料细度
指色漆内颜料颗料粗细或分散均匀程度

三. 涂料细度影响
1. 涂料细度会影响涂膜光泽:而涂膜光泽与表面光滑程度有关。
2. 当油漆中加入各种颜料后,由于颜料颗粒的凹凸不平,就直接影响着涂膜的平滑度,也就影响涂膜的光泽;
3. 当颜料粒子小,用量少时,对表面平滑度影响就小,涂膜光泽就高;
4. 当颜料粒子粗,用量多时,对表面平滑度影响就大,涂膜光泽就低;
所以在油漆生产中常通过调节颜料用量,使涂模形成不同光亮度

四. 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主要因素是: 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最佳环境湿温度是15~25℃,最佳相对湿度是60%~75%

五.   溶剂的使用
1.溶剂由酮类、酯类、醇类、醚类溶剂混合而成。它的重要指标有溶解力和挥发率(即挥发速度)
        2.涂料在成膜过程中,由于溶剂蒸发、冷却或化学交联反应,以及被溶解或溶胀的聚合物底材在成膜过程中由溶剂挥发而引起体积收缩产生内应力,内应力大小与溶剂挥发速度有关,通过控制溶剂挥发速度和温度变化速度可减小应力
        3.内应力可分为收缩应力、热应力、变形应力,它们对涂层附着有直接关系。
        4.溶剂的挥发速度与对底材的浸蚀程度及流平性关系很大,挥发速度快,则对底材浸蚀性弱,流平性差,挥发速度慢,则对底材浸蚀性强,流平性好,
        5.不同季节对溶剂的要求:
            夏季:容易出现溶剂挥发快,流平不良,要使用挥发速度低的溶剂
        冬季:容易出现溶剂挥发慢,易流挂,要使用快干型的溶剂
        高温高湿季节:容易产生泛白现象,要使用慢干型溶剂
        相对湿度RH<60%,溶剂挥发速度加快,应适当加入慢干型溶剂。RH>75%易吸水发白,需加入丙二醇醚类的混合物的防潮剂。

六. 湿碰湿工艺:
    喷完一道漆后,在室温下仅自干一会儿,使涂膜中溶剂得到一定程度挥发表面达到手摸近平不沾手,即进行第二道涂装,然后一次烘干。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11:40:17 | 只看该作者

印刷质量控制常用测控条详解

印刷质量控制常用测控条详解

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念

    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Control Strip)是实施印刷质量数据化测控的重要媒介。它是运用精密技术,把网点、线条和实地等几何图形制作在软片或软件(电子文档)上而获得的一种测试工具。它由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测试区、段、块组成,用以判断和控制拷版、晒版、打样和印刷时的图文信息单元转移时的质量情况。

    二、分类

    根据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所能提供质量信息的档次,可分为两大类:

    1. 信号条:由若干信号块构成,能及时反映印刷时的网点扩大或缩小,轴向重影或周向重影,以及晒版时的曝光不足或过量,印版的分辨力等情况。     其特点是:

    (1) 只需一般放大镜或人眼,就能察觉质量问题,无需昂贵的专门的仪器设备。    (2) 使用方便,容易掌握;结构简单,成本低。

    (3) 只能定性地提供质量情况,无法提供精确的质量指标数据,故称为信号条。

    2. 测试条:由若干区、段测试单元(块)和少量的信号块组成,它不仅具有某些信号条的功能,还能通过专门的仪器设备(带偏振装置的彩色反射密度计以及带刻度的高倍率放大镜)在规定的测试单元上进行测量,再由专用公式计算出印刷质量的一些指标数值,供评判、调节和存贮之用。它适用于高档次产品印刷质量的控制、测定和评价。

几种常见的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

    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的发明和使用已有30余年的历史。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的品种和版本繁多,现扼要介绍如下(表3.1)。

    一、3M公司的彩色印刷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用于阳图PS版)-MATCHPRINT  COLOR ELEMENT 3M

    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各测控单元为:

    (1) 由黑线框成的6mm 6mm正方形内,没有任何油墨遮盖,为承印物本色。    (2) 6mm 6mm的正方形连续5个,它们分别为CYAN青墨的20%、40%、60%、80%圆网点块和100%实地块,(网点线数均为60线/厘米,以下同样)。     (3) 八边形的间色蓝紫实地块(C+M实地块)。

表3.1  一些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的名称和研制单位及年代

序号
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名称
研制单位(或个人)
年代

1GATF星标     (美)GATF美国印刷技术基金会  1961

2UGRA-GRETAG PCW晒版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     (瑞士)UGRA瑞士印刷科学研究促进会-GRETAG瑞士格雷达格公司     1962

3LITHOS 100 POS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     (美)Litos.Irc     1964

4GATF字码信号条     (美)GATF     1965

5PDI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     (美)PDI美国印刷发展公司     1965

6富士PS版晒版梯尺     (日)富士公司     1965

7GATF彩色密集型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     (美)GATF     1968

8CCS彩色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     (瑞士)GRETAG-UGRA     1968

9布鲁纳尔(Brunner)第一代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     (瑞士)布鲁纳尔     1968

10GRETAG-UGRA  CMC彩色测控系统     (瑞士)GRETAG-UGRA     1969

11GATF标准平版彩色印刷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     (美)GATF     1969

12Hartmann哈特曼印刷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     (德)哈特曼     1969

13UGRA-GRETAG  PCW(1970)晒版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     (瑞士)UGRA-GRETAG     1970

14IGT印刷适性监测版(IGT Amsterdam)     (荷兰)IGT荷兰印刷技术研究所     1972

15 布鲁纳尔第二代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     (瑞士)布鲁纳尔     1973

16KODAK(柯达)C-2接触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     (美)柯达公司     1974

17 FOGRAxPMSIxPMSI/NxPMK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     (德)FOGRA西德印刷研究协会   1979

18欧洲标准胶印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     (美)杜邦DUPONT-布鲁纳尔     1979

19GRETAG-CMS2彩色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     (瑞士)GRETAG     1980

20 FOGRAxPMSxDruckkontrolleiste彩色印刷印刷质量控制测控条     (德)FOGRA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11:47:38 | 只看该作者

油墨触变性对印刷质量影响

油墨触变性对印刷质量影响


     油墨触变性是印刷工艺的性能之一,它对印刷产品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所谓触变性是指油墨在外力和外界环境冈素的作用与影响下,油墨变稀或变稠、流动性改变的一种现象。对印刷工艺来说,稳定的产品印刷质量,要求油墨应保持适度而又稳定的流动性。但是,由于油墨本身固有因素和印刷条件的原冈,印刷过程中油墨不可避免会出现“触变”现象,影响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所以,正确认识油墨的触变性,从工艺、技术上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克服和弥补,减少油墨印刷中触变的程度,才能更好地保证产品的印刷质量。

     对油墨触变性的认识在生产工艺实践中,我们发现,一般油墨都具有一定的触变性、共主要表现为油墨一经搅动、摩擦后即变得稀薄,使流动性增大,而把它静放一段时间后,油墨义会恢复到原来那较稠的状态。如粘度较大的油墨,在外力的搅动下,其凝固状态遭到破坏,就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静止状态下,随着时间的增长,其凝固状态渐渐增加,当重新开机时就会影响墨斗中油墨的正常流动,甚至出现不能传递现象。另一方面,油墨存印刷机墨斗和胶辊上,经过转动摩擦,其温度升高,于是流动性、延展性也随之增大,直至转移到印张上后,由于外力消失,其流动性、延展性减少,随之由稀变稠,从而保证印刷墨色的清晰度。此外,气温低时,油墨就显得稠;反之,油墨就变稀,流动性就增大。当机器长时间处于停机状态,墨斗中的油墨也会由稀变稠逐渐恢复原状,这些都是油墨触变性的正常现象。

      一般在印刷过程中,绝大多数油墨会由稠变稀,其原因是温度变化的因素,如机器升温、墨辊升温、印版升温等造成的。油墨具有一定的触变性时,有利于油墨顺利、均匀地传送和印刷。影响油墨的触变性,除上述因素外,主要是由油墨的成分特性所决定的,如采用表面吸附性强的颜料制成的油墨,其触变性就大;油墨中的颜料呈针式和板状粒子的比球状粒子的触变性要大一些;颜料用量大的,其触变性也大,这是由于颜料分子相互吸引而絮凝的缘故;颜料与连结料润湿性差的,油墨的触变性也就大;树脂分子比重大的,油墨触变性也大。此外,颜料型油墨触变性相对也较大,其原凶是油墨中颜料含量过多和颜料质量差,如润湿性较差,相对密度小而使油墨的着色力低等。还有当油墨中连结料过少,粘度太小等原因也会出现这个问题。

     油墨触变性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可以说,油墨触变性不适对印刷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印刷过程中,特别是在气温低、机器速度慢的情况下,墨斗中的油墨常常出现输送不顺畅、供墨不正常现象、造成印品的墨色越来越淡,影响了印刷墨色的稳定,这是油墨触变性差的主要表现。对此,要注意经常去搅拌墨斗中的油墨,使它保持连续、均匀的流动性,确保产品的墨色质量。有的油墨在传送过程事中,由于触变性过大,在其出现触变现象之前它的粘度较高,印刷时就容易引起堵墨、糊版故障。所以,有的印刷机在墨斗中装有搅拌器,将油墨搅拌使其“触变”而改善油墨的流动状况,降低油墨的粘度,以防止油墨堵版、糊版现象的出现。对油墨触变性过大,印刷过程中的油墨越来越稀,印品墨色越印越淡,几乎无法调整的,这种油墨就不适合用于印刷实地满版的印品,印刷时应沣意这个问题。

       控制油墨触变性的工艺技术措施印刷要求油墨具有适当的触变性,油墨触变性过大过小都会对印刷产生不良的影响。而油墨的触变性主要是由它的材料特性决定的,但是如前面所讲的,印刷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油墨的触变性。所以,当油墨固有的触变性无法实现正常的印刷时,可通过工艺技术措施进行相应的控制。如在印刷时可根据印机的特点和气温的高低情况,调整好适度的油墨流动性。当印刷速度低,气温低的情况下,由于油墨触变性小,其流动性也小,不利于均匀地传墨和着墨,这时可将油墨适当调稀一点,以适应印刷工艺的要求。为了防止油墨过多的“触变”,给印刷带来的不良影响,要控制好印刷工艺条件,使油墨的触变性控制在印刷适性范围内,一是尽量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进行印刷,给生产车间安装空调设备。

      如果条件有限的话,当气候干燥、风大的情况下,可将车间的门窗关闭,以防止油墨变稠、变粘;
      二是在油墨本身触变性过大的情况下,要尽量将印刷速度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以减少因机器摩擦系数火,使油墨温度升高,从而使油墨变稀;
      三是在不影响版面均匀、充分上墨的条件卜,要尽量减少机器上的墨辊使用枝数,以降低印刷时的摩擦系数;
      四是调整好机器上的墨辊、水辊位置,防止因墨辊与墨辊间、墨辊与版面间或水辊与版面间接触过紧,摩擦系数大引起异常温升而使油墨变稀;
      五是控制好墨斗辊转动时的行程,若墨斗辊转动行程大,升温也就高,油墨也容易变稀。因此在印刷速度高的情况下,墨斗辊的转动行程要尽量调小一点,而通过把墨斗钢片与墨斗辊的间隙适当调大一点,来满足印刷供墨要求;
      六是凸版(包括柔性版)印刷版面大的情况下,印刷速度相应要控制低一些,以减少摩擦升温;七是要合理选择印刷油墨,印刷网线版要求油墨的触变性略大一点,而印刷大面积实地版的油墨的触变性要略小…些,这样才能较好地提高印刷质量。综上所述,油墨触变性对印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影响油墨触变性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
所以,正确认识油墨的触变性及其相关因素,在印刷时采取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进行适当的控制,使油墨在印刷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对有效地避免这样或那样的印刷质量弊病的产生,提高印刷效率和产品印刷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13:03:39 | 只看该作者

什么叫菲林

菲林就是胶片,是旧时对film的翻译,现在一般是指胶卷,也可以指印刷制版中的底片。

菲林也可以说是一种透明的胶片,一面有药膜叫亚光面,一面没有药膜可以反光的。亚光面不大反光,如果大家看过传统相片底就知道,其原理都差不多,只是片基和药膜成份不一样。菲林分为四色(CMYK)和专色,菲林片有四张像幻灯片那样的东西叠起来的成一幅完整的彩色图象,需要拿去印刷厂制成版分成四次叠印出来。而传统的胶卷冲洗相片一次就成像。

菲林都是黑色的,菲林的边角一般有一个英文的符号,是菲林的编号,标明该菲林是C、M、Y、K中的哪一张,是cmyk的其中一个(或专色号),表示这张菲林是什么色输出的,如果没有,可以看挂网的角度,来辨别是什么色。旁边的阶梯状的色条是用来进行网点密度校对的。

色条除了看网点密度是否正常,还是一个就是看CMYK,色条在左下角是C,色条在左上角是M,在右上角是Y,在右下角是K,所以只要根据色条印刷厂就知道 CMYK了。也就是说为了方便检验菲林显影的浓度,菲林片的角上有颜色编号。而至于印多少颜色根据每张菲林片的网线来定的。

菲林上的网点是告诉你“这里有这种程度的某种颜色”,例如,一般文字版,只有一个黑色,版子只有一张菲林,如果你用红墨印刷,印出来的就是红字了。一张菲林片只代表一种颜色,印刷彩色的,最少要有4张菲林片,代表了C、M、Y、K 4个颜色!也可以是四个专色,专色菲林是用单独的文件输出成K版的。

旁边的色标不能表明CMYK的具体值,而是对照用的,检验菲林出的是否符合要求。有人习惯是画完角线(裁切线、套准线)后,自己再用各个版上的纯色标上各版的名称。例如,标上C、M、Y、K、专银,然后分别填上兰、红、黄、黑和专色版上的专色,这样,出来的菲林上都有标识而且特别直观。而色标的尺寸

10*5mm,并打上纸色的CMYK的英文字母,色块与颜色名称一一对应。晒版工人看菲林边角就可以了。一般来讲,菲林的网点角度都是固定的,就像黄版的网角是90度。也有例外的,如果图象的黄色表达集中在90度的范围,那么黄色就不能使用90角.否则挂网的痕迹就太明显了!!

按通常情理,出一个色,就应该打一个色条,依次来检查在该色出非林的过程中,各个密度阶梯上晒制的情况就很清楚了,一般是四个色条,而且排列的很整齐的。大多数颜色都是靠这四色组合得来得,那么每个菲林都是黑色只不过它们表示的颜色不同C,M,Y,K,看看比例就知道了,再通过印刷四色油墨来。


菲林这个词的来源:“菲林”这个词是香港传过来的翻译。准确的说是粤语的音译。为什么会出来“林”这个音讲起来就有些好笑了。

    大家都知道香港当初相比内陆是一西化很严重的地方。很多稍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特别是公司工作的白领,都喜欢在讲话的时候夹杂一点英文单词。这在香港现在还是很明显。

      但是香港民众教育水平也有差别。有些普通民众很羡慕出入高档写字楼的白领,所以会刻意的模仿他们说话的方式。“Film”这个词是很典型的例子。由于普通街坊没有受过发音训练,所以就把“lm”发成一个很重的“林”的音。久而久之,大家也都认可了这种说法,就变成这样的翻译了.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13:08:48 | 只看该作者

马口铁的别名是什么?密度是多少?

马口铁的别名是镀锡的薄铁皮。这种铁美丽而不易生锈,用途很广。因最初由西藏阿里部马口地方输入,所以被称为马口铁。

马口铁是表面镀有一层锡的铁皮,它不易生锈,又叫镀锡铁。马口铁最早产于波希米亚(今捷克和斯洛伐克境内)。该地自古就盛产金属,工艺先进,且懂得利用水力从事机器制造,从14世纪起就开始生产马口铁。 
马口铁镀层很薄,密度只要不是非常精确可按铁的密度7.85*10^3kg/m^3
20#
发表于 2008-1-8 10:56:57 | 只看该作者
你太牛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外贸验货员网

GMT+8, 2025-1-22 23:44 , Processed in 0.03968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