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FZ/T 80001–2002气味测定方法结果记录 10批次羽绒使用FZ/T 80001–2002气味测定方法检测结果见表4。
表4 FZ/T 80001–2002测定数据原始记录 实验人员
样品批次
| 实验人1 | 实验人2 | 实验人3 | 实验人4 | 实验人5 | 样品1 | 1 | 1 | 1 | 2 | 2 | 样品2 | 1 | 1 | 2 | 1 | 1 | 样品3 | 2 | 2 | 1 | 2 | 3 | 样品4 | 2 | 1 | 2 | 2 | 2 | 样品5 | 2 | 2 | 1 | 1 | 1 | 样品6(灰?) | 2 | 1 | 2 | 1 | 1 | 样品7 | 3 | 2 | 3 | 2 | 2 | 样品8 | 2 | 2 | 2 | 1 | 2 | 样品9 | 2 | 3 | 3 | 2 | 2 | 样品10(鹅) | 2 | 2 | 2 | 1 | 3 |
注:表中数字表示为0(无异味)、1(极微)、2(弱)、3(明显)。 FZ/T 80001–2002 气味测定方法中样品预处理规定不明确,既无在密封的容器中放置时间规定,也无加热处理要求,而且当5个检验人员嗅辨结果没有出现3人一致时,如何评定结果,方法中也没有进行说明。 4 试样各种方法的合格数比较 10个试样三种试验方法合格率比对,明显FZ/T 80001-2002气味测定方法合格数较多。国际羽绒羽毛局( IDFB) “官方分析法”规定的异味测定方法最为严格。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前处理方式的不同,造成羽绒试样中的一些芽胞类的细菌还处于未复苏状态,还没产生异味,但实验上是存在的,一旦给予适合的环境,就会快速滋长,产生异味。 5 结论 1)国际羽绒羽毛局( IDFB) “官方分析法”可以分辨出较为细微的气味,但是需要专门仪器,且操作较为复杂;GB/T 10288–2003 气味测定方法规定了明确的样品预处理方式,利于气味的准确判断;FZ/T 80001–2002 气味测定方法中样品预处理规定不明确,且判定结果没有详细说明,如当5个检验人员嗅辨结果没有出现3人一致时,未提供判定依据。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前处理方式可造成实验数据可比性较差。 3)建议国内比对及客户无明确标准要求时,采用GB/T 10288–2003方法进行异味判断;在处理出口样品或客户明确要求采用国际羽绒羽毛局( IDFB) “官方分析法”,则采用国际羽绒羽毛局( IDFB) “官方分析法”进行异味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