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实验结果 3.1 国际羽绒羽毛局( IDFB)“官方分析法”测定方法试验记录 十批次羽绒使用国际羽绒羽毛局( IDFB)“官方分析法”测定方法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官方分析法”测定数据原始记录 样品批次
| 实验员 | 实验人1 | 实验人2 | 实验人3 | 实验人4 | 实验人5 | 判定 | 样品1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样品2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样品3 | 无 | 有 | 无 | 无 | 无 | 无 | 样品4 | 无 | 无 | 无 | 有 | 无 | 无 | 样品5 | 有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样品6(灰)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样品7 | 有 | 有 | 无 | 有 | 有 | 有 | 样品8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样品9 | 无 | 无 | 无 | 有 | 无 | 无 | 样品10(鹅)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注: “有”表示有腐败气味,就认为被检样品不合格。 羽绒吸湿或在蒸馏水中浸透后,由细微肉渣和血渍散发出的异味较容易被人们嗅辨出来。但这种方法需要循环空气炉这样的专用装置,测试程序比较复杂。 3.2 GB/T 10288–2003 气味测定方法结果记录 10批次羽绒使用GB/T 10288–2003气味测定方法检测结果见表3。
表3 GB/T 10288–2003测定数据原始记录
样品批次
| 实验员 | 实验人1 | 实验人2 | 实验人3 | 实验人4 | 实验人5 | 样品1 | 2 | 2 | 2 | 2 | 2 | 样品2 | 1 | 1 | 2 | 2 | 1 | 样品3 | 3 | 2 | 2 | 2 | 3 | 样品4 | 3 | 2 | 2 | 2 | 2 | 样品5 | 2 | 2 | 2 | 1 | 1 | 样品6(灰) | 2 | 1 | 2 | 1 | 1 | 样品7 | 3 | 3 | 3 | 2 | 2 | 样品8 | 2 | 2 | 3 | 1 | 2 | 样品9 | 2 | 3 | 3 | 2 | 2 | 样品10(鹅) | 2 | 3 | 3 | 3 | 3 |
注1:我国羽绒服装的产品标准为GB/T 14272-2002《羽绒服装》,其中对羽绒品质指标之一气味的考核要求是≤2,也就是说羽绒服装允许填充物羽绒有微弱的气味存在。 注2:表中数字表示为0(无异味)、1(极微)、2(弱)、3(明显)。 GB/T 10288–2003 气味测定方法规定了明确的样品预处理方式: 在无气味密封的容器中松散放置24 h,温度为50 ℃的恒温箱内烘1 h。这样待检羽绒样品就处在一个完全松展状态,有利于使可能的气味最大限度散发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