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织物分析实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2 20:5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织物分析实验



为了仿造、改进或创新设计产品,必须掌握织物组织结构和织物的上机技术条件等资料。织物分析是对织物进行周到和细致的分析,以掌握该织物的规格和特征,从而推断出织物的上机技术条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织物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2、 学会织物分析的各项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3、 掌握织物分析中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

二、仪器工具

织物密度分析器、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剪刀、钢尺、扭力天平、分析针等。

三、织物分析的基本内容

1、 取样

2、 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3、 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4、 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

5、 测定经、纬纱的捻度和捻向

6、 测定织物的经、纬纱缩率

7、 测算经、纬纱线线密度

8、 鉴定织物的经、纬纱原料

9、 概算织物重量

10、分析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

四、操作步骤及方法

(一)取样

1、取样位置

(1)试样离边侧不小于5厘米。

(2)棉型织物的试样离两端不小于1.5米;毛织物不小于3米;丝织物不小于3.5—5米;并且试样表面不应带明显的疵点。

2、取样大小

(1)一般织物取15厘米×15厘米。

(2)组织循环较大的织物取20厘米×20厘米或更大。

(二)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织物分析时,首先应根据织物外观效应判断其正反面。常用判断方法有:

1、    织物正面的织纹、花纹、色泽一般比反面的清晰、美观。

2、    具有条格外观的织物或配色模纹的织物,其正面必然是花纹清晰悦目。

3、 凸条及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具有条状或图案凸纹;反面较粗糙,有较长的浮长线。

4、起毛织物中的单面起毛织物,起毛绒的一面为织物正面,双面起毛织物中绒毛光洁、整齐的一面为织物的正面。

5、  察织物的布边,布边光洁、整齐的一面为织物的正面。

6、  双层、多层及多重织物,如正、反面的经、纬密度不同时,则正面一般具有较大的密度,或正面纱线的原料较佳。

7、  纱罗织物:纹路清晰,绞经突出的一面为织物正面。

8、毛巾织物: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为织物正面。

(三)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1、    如来样上有布边,则平行布边的纱为经纱,垂直布边的纱为纬纱。

2、    如样品是坯布,则含有浆分的纱是经纱,不含浆分的纱是纬纱。

3、    一般密度大的为经纱,密度小的为纬纱。

4、    筘痕明显的织物,则沿筘痕方向为经向。

5、 由股线和单纱交织而成的织物,则通常股线为经纱,单纱为纬纱。

6、若单纱织物的成纱捻向不同时,则Z捻纱为经纱,S捻纱为纬纱。

7、若织物成纱捻度不同时,则捻度大的为经纱,捻度小的为纬纱。

8、  若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捻向、捻度均差异不大时,则纱线的条干均匀、光泽好的为经纱。

9、  在毛巾类织物中,与毛圈纱线排列方向一致的纱为经纱,与毛经纱互相垂直排列的纱为纬纱。

10、在条子织物中,通常由经纱形成条纹。

11、若织物的同一系统内具有多种不同的线密度时,则该系统的纱线为经纱。

12、在纱罗织物中,有扭绞的纱线为经纱,无扭绞的纱线为纬纱。

(四)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

1、直接测数法

(1)用密度分析器测定:

    测出50毫米内纱线的根数。经纱测量3次,纬纱测量4次,分别求出算术平均值并乘以2,即得到公制经(纬)纱密度值。

(2)放大镜测数法

将放大镜放在织物上,直接计数一定长度织物上的纱线根数。

2、间接测数法

    检查一个组织循环内的经纱根数和纬纱根数,然后数出10厘米中的组织循环个数,再将两个数据相乘,乘积所得数加上不足一个循环的尾数就是经、纬纱密度观察值。按经纱密度3个观察值,纬纱密度4个观察值,分别求出算术平均数,作为织物的经、纬纱密度值。

(五)测定经、纬纱的捻度和捻向

1、退捻法

    以左手夹住纱线的上端,用右手握住纱线下端按顺时针转,若纱线变紧,则表示加捻方向与原来捻向相同,为右捻(Z捻),若纱线变松则为左捻(S捻)。

2、观察法

    将纱线纵向放在照布镜或低倍数的显微镜下观察,若纤维在纱体表面呈自右下向左上倾斜的为S捻,若纤维在纱体表面呈自左下向右上倾斜的为Z捻。  

(六)测定织物的经、纬纱缩率

将纱线从织物中轻轻拔出,先用左手握住纱线一端,右手用分析针将纱从织物中逐渐拔出,但让右端留在织物中,然后右手放下分析针,握住纱的右端给以适当的张力,使纱线伸直,用尺量取二个记号之间的长度。经、纬向各以10次观察值求出算术平均值,即得L0j、L0w,代入缩率公式,即可求出aj(%)、aw(%)。

注意:1、要正确控制纱线的张力。张力太大会使纱线产生意外伸长,张力太小则纱线的屈曲不能伸直。

2、在捻出纱线或拉直纱线时不能产生退捻或加捻。

(七)测算经、纬纱线线密度

纱线的线密度是1000米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测定线密度时可采用比较法和称重法。

1、比较法:将纱线放在放大镜下与已知线密度的纱进行比较,此法简单迅速,但与试验人员的经验有关。

2、称重法:测定前必须先检查样品的经纱是否上浆,若上浆则应进行退浆处理。测定时,从10×10厘米织物中取出10根经纱和10根纬纱分别称其重量,可在扭力天平上称重,经(纬)纱各测10个试验数据。求其平均值,然后用水份快速测量仪或电感式测湿仪测出织物的实际回潮率。在经、纬缩率已知的条件下,经、纬纱线密度可用下式求出。

Tt=[g(1-a)(1+Wф)]/(1+W)

式中:g——10根经、(纬)纱的实际重量(毫克)

a——经(纬)纱缩率(%)

W——织物的实际回潮率(%)

Wф——该种纱线的公定回潮率(%)

(八)鉴定织物的经、纬纱原料

纤维鉴别是利用纺织纤维在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化学和物理机械性能上的差异进行的。

鉴别纤维一般是先判定纤维的大类,然后再判定是大类中的哪一品种。

1、经纬原料定性分析:

常用的鉴别方法有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微镜法,药品着色法,化学溶解法等。在分析时按先易后难进行,有些原料需用两种三种方法结合才能加以鉴别。

具体方法,见纺材实验教程。

2、混纺织物原料定量分祈:

采用溶解法测定纤维混纺比例选择适当的溶剂,使混纺纱线中一种纤维溶解,称取留下纤维重量。

实验记录:

(1)记录分析经纱纬纱所用的方法及实验结果;

(2)确定经纬纱原料种类,及混纺纱种类;

(3)初步测定混纺纱混纺比例,与常用混纺比例对照,确定该纱线混纺比。

(九)概算织物重量

棉织物重量是指一平方米织物的无浆干重(克)。它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也是对织物进行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

1、 称重法

样品面积一般取10厘米×10厘米。在称重前,将退浆的织物放在烘箱中烘干,称其干重。则:G(克/米2)=g,×104/L×b

式中:G——样品每平方米无浆干重(克/米2)

g’——样品的无浆干重(克)

L——样品长度(厘米)

b——样品宽度(厘米)

如果织物不进行烘干,样品的无浆干重也可用下式算出。

g’=g/(1+W)

式中:g——样品的实际重量(克)

W——样品的实际回潮率(%)

2、 计算法

如样品面积小,用称重法不够准确时,可根据前面分析所得的经、纬纱的线密度,经、纬密度,经、纬纱缩率进行计算。其计算式如下:

G(克/米2)=1/100(1+Wф)×{[PjTtj/(1-aj)]+[PwTtw/(1-aw)]}

式中:Wф——样品的经、纬纱公定回潮率(%)。

(十)分析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

常用的织物组织分析法有以下几种:

1、拆纱分析法(适用于初学者)

(1)不分组拆纱

将纱缨剪开一个缺口,检查每根纱的交织情况时,都从同一缺口(同一根纱)开始,一般被分析的纱的范围不应小于二个组织循环,这样便于复查分析的结果,防止发生误差。

(2)分组拆纱法

    对于复杂组织或组织循环较大的织物,采用分组拆纱法是精确可靠的。一般拆密度较大的纱线系统。

在布样的一边拆除若干根一个系统的纱线,使织物的另一系统纱线露出10毫米的纱缨。然后将纱缨分为8根一组,使奇数组纱缨与偶数纱缨长度不一,记录每组纱的交织情况。

2、局部分析法

    有的织物表面,仅仅局部有花纹,而地部的组织却十分简单。这时,只需对花部和地部分别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花纹的经、纬纱根数和地部组织循环数求出一个花纹循环的经、纬纱数。

注意:当所分析织物具有配色模纹时,在分析时,必须将色纱排列循环与组织配合起来。在记录经纬浮沉规律时,也必须将相应的色纱标出颜色。一般将色经循环标在组织图上方,将色纬循环标在组织图左方。

(十一)计算织物的紧度

根据实验与计算得出的经密、纬密、经纱线密度、纬纱线密度和纱线直径系数,利用下式可计算出织物的紧度。

经向紧度Ej(%)=Pjdj=cPjTtj-2

纬向紧度Ew(%)=Pwdw=cPwTtw-2

总紧度E(%)=Ej+Ew-Ej Ew/100

不同纤维的纱线,其直径系数c值是不同的。

C棉=0.037;C维=0.041;C涤棉(65/35)=0.038

(十二)绘出织物上机图

根据织物组织和经密并结合所用原料、线密度等因素确定每筘齿内的经纱穿入数,绘制穿筘图、穿综图和纹板图。



实验二  透孔组织、蜂巢组织织物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小样分析掌握直接观察法和拆纱分析法。

2、通过分析加深对织物外观特征、组织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仪器、工具和材料

照布镜、分析针、剪刀、镊子、意匠纸、布样等。

三、实验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

1、    透孔组织的分析

(1) 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2) 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3) 用直接观察法绘出透孔组织的组织图。

(4) 观察织物外观,绘出透孔组织孔隙形成的结构图。

2、 蜂巢组织织物的分析

(1) 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2) 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3) 确定拆纱系统。

(4) 确定织物的分析表面。

(5) 做纱缨。

(6) 检查织物组织。

(7) 确定上机图。

四、实验报告内容

1、 绘出透孔组织透孔形成的结构图,简述透孔形成的原因,绘出透孔组织织物的上机图。

2、 绘出蜂巢组织织物的上机图,并简述该织物形成边部高中低外观的原因。





实验三  配色模纹织物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配色模纹织物组织的分析方法。

2、    2、 对配色模纹织物加深理解。

二、实验仪器、工具及材料

照布镜、分析针、剪刀、镊子、白衬纸、意匠纸、 颜色笔、布样等。

三、实验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

1、 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2、 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3、 确定织物组织。

4、 测定色经排列顺序、色纬排列顺序、色经循环、色纬循环和配色模纹循环。

5、绘配色模纹图和上机图

(1)根据测定的组织图、色经循环、色纬循环,求出配色模纹循环。

(2)在相应的位置绘出组织图和色纱循环。

(3)根据色经、色纬排列顺序,在相应色经、色纬行内的经、纬组织点处,涂绘色经、色纬的颜色。

(4)上机图的绘作

根据织物组织、经密、纱线号数、原料等特点,确定穿筘图、穿综图,绘出纹板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外贸验货员网

GMT+8, 2025-4-23 16:22 , Processed in 0.03975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