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审“常见病”及“诊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16 15:4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部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自我改进的重要手段,但一些组织内审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其常见病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审核覆盖范围不全。审核计划缺少对领导层管理职责进行审核的内容,认为内审员不便于检查领导的工作;审核计划只规定了接受审核的部门、场所,而没有规定审核哪些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或标准的条款),造成审核遗漏标准的某些要求;在有多个现场的情况下,采取抽样的方法进行审核,致使现场审核覆盖范围不全。
    2、审核方案策划不同。安排审核时间很少考虑审核过程、部门(场所)的状态和重要怀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时间安排明显偏少,甚至忘记安排对某个过程的审核。
    3、审核依据不充分。只考虑是否符合本组织体系文件的要求,审核检查表的内容大多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编制,而忽视了标准的要求;有的体系文件不符合标准的某些要求,经多次内审也未能发现。
    4、审核员选择不当。有的内审员不具备资格,一些小型企业的内审员未经过培训,审核抓不信重点,不能发现实质性问题;有的内审员不按审核依据审核,以个人看法判断是非,有失客观性和公正性。
    5、审核准备不充分。有的企业使用统一印制的内审检查表,不能体现受审核部门的特点和审核的重点;审核记录不能表明抽样情况,缺乏可追溯性。
    6、不合格报告描述的事实不清,判断失准;没有进行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或没有记录。
    7、内审报告没有或未及时提交受审核部门或有关人员。
    8、内审报告没有被用于管理评审。

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领导层是否接受内审认识不清;内审策划不到位;内审人员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对内审过程的监视不够。为消除和预防这些常见病,需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1、转变内审不审核领导的观念
    ISO90002000标准指出,领导的作用是为组织确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条件使员工参与实现组织的目标。ISO90012000标准第5章明确规定了最高管理者的职责,领导应通过履行这些职责发挥作用。管理职责是质量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如果对这个过程不进行内审,就不能覆盖标准的全部要求,也无法对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至于采用何种形式对领导层进行审核,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大型企业中,内审员平时与高层领导接触很少,对他们的管理活动了解不多,可以采取与领导座谈等形式收集有关证据;如果企业规模不大,内审员对领导层平时所做的工作比较熟悉,可以通过核查有关记录、向知情者了解情况等方式收集需要的证据。领导层应正确认识内审的目的和作用,主动与审核组配合,积极支持内审工作,为审核创造必要的条件。
    2、周密进行审核方案策划

内审计划要对审核频次、范围(区域和产品)、依据、方法(集中式或滚动式)作出安排。确定审核范围和频次应考虑拟审核部门(场所)的状态和重要性。正常状态下,审核的间隔不宜超过一年。对于起重要作用或过去发现问题较多的部门(场所)、过程,应适当增加审核的次数和时间。
    3、精心做好审核准备

要选择有内审员资格,有较强组织能力的人担任审核组长。内审员应有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的授权,以便行使其职权。现场审核前,应将审核计划通知受审核部门,审核组长要组织召开审核预备会,确保每位审核员都得到作为审核依据的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清楚地了解各自的任务。每位审核员都应掌握审核记录(检查表)的填写和使用方法,按过程方法确定审核思路。企业统一印制的通用检查表可以作为参考,但应结合受审核部门或过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增减,不宜直接套用。
    4、强化对内审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要把好内审员资格关,未经培训合格不准上岗;明确管理者代表、内审主管部门、审核组长、审核员及其他有关人员的职责。内审程序、计划、检查表、不合格报告、审核报告等文件和记录,都要经受权人审查,发现不适用或不合格要及时整改。内审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内审结果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审的有效性应作为管理评审的一项重要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外贸验货员网

GMT+8, 2025-4-20 06:15 , Processed in 0.03902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