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4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陶瓷验货中烧成制品起泡的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1 10:5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陶瓷生产是个非常复杂细致的过程。从原料制备至烧成任何一道工序稍有疏忽,即有引起缺陷甚至报废的可能。起泡是制品烧成以后常见的缺陷之一,分为坯泡与釉泡两种。其中坯泡又分为氧化泡和还原泡。以下将介绍各种起泡的情况:
  一、氧化泡
  1、特征
  氧化不彻底所造成的坯泡叫氧化泡。泡有小米大小,外面有釉层覆盖,不易用手摸破,断面呈灰色,多产生在低温处。
  2、产生原因
  主要是瓷胎和釉料中的分解物未能充分氧化,消失物没有完全排除。
  ①氧化温度偏低,氧化区的高温部分氧化气氛不足或有波动。
  ②预热带升温快,氧化分解阶段时间短,氧化结束时窑内温度过低,上下温差过大。
  ③坯釉料中碳酸盐,硫酸盐以及有机杂质含量较多。
  ④装车密度不恰当。
  ⑤坯体人窑水份过高。
  3、防止方法
  ①适当提高氧化炉温度,调节气氛幕开度。风油配比适当。氧化阶段保持强氧化烧成。
  ②缩小坯体的上下,内外温差,在氧化阶段要缓慢升温或适当保温,使坯体预热升温均匀,氧化充分。
  ③减少坯料中的碳酸盐、硫酸盐和有机杂质较多的原料用量。
  ④装车密度要适当,降低坯体人窑水份。
  二、还原泡
  1、特征
  由于还原不足而产生的坯泡是还原泡。直径比氧化泡大,又叫过火泡,断面发黄,多产生在高温近喷火口部的制品。
  2、产生原因
  主要是由于坯体内部硫酸盐和高价铁还原不足,高温时起泡。
  ①氧化炉温度过高,氧化结束时,窑内温度偏高。
  ②强还原气氛不足。
  ③停电时间长,致使产品还原不足。
  ④烧成温度过高。
  3、防止方法
  ①适当降低氧化炉温度,使进入强还原阶段温度适宜。
  ②控制还原气氛和烧成温度适当。
  三、釉泡
  1、特征
  釉泡一般细小,鼓在釉层表面,易用手摸破,破后粘污成黑色小点。
  2、产生原因
  主要是由于沉积的碳素或分解物在釉熔融前未烧尽,而在釉熔化后,碳素燃烧产生的气体不易跑出,而被包在釉层表面。
  ①氧化炉温度不当,氧化结束时窑内温差太大,使坯体氧化不足,或还原过早。
  ②强还原阶段气氛过强,造成碳素沉积。
  ③釉料始熔温度偏低或升温过快,釉面玻化过早。
  ④釉料中高温分解物(碳酸盐、硫酸盐)含量高。
  3、防止方法
  ①控制氧化炉温度适当,降低预热带上下温差。
  ②强还原气氛适当。
  ③提高釉料的始熔温度,或减少釉料中高温分解物的含量。
2#
发表于 2007-8-17 15:35:4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分法,我只知道什么叫还原烧什么叫氧化烧,这个还不知哦

谢谢!

有意的话可以交流下哦.
king_chan_love@126.com
3#
发表于 2007-8-27 12:12:07 | 只看该作者
very usefully document.thanks
4#
发表于 2008-3-8 22:29:11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for your share ,
5#
发表于 2008-3-9 13:50:08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for your share
6#
发表于 2008-3-9 19:25:53 | 只看该作者
:) :) good.thanks for you share
7#
发表于 2008-3-9 23:22: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学习了....
8#
发表于 2008-4-6 15:07:34 | 只看该作者
very good! you are very prefessional!
9#
发表于 2008-4-6 23:36:21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let's cosult..
10#
发表于 2011-5-4 16:17:27 | 只看该作者
飘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外贸验货员网

GMT+8, 2025-8-9 19:12 , Processed in 0.08283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