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逃离"白领":泛白领时代的身份焦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20 15:3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逃离"白领":泛白领时代的身份焦虑

青年周末

  一个"伪标准"引发的全民讨论
  我可不是白领

  一个话题的轰动,往往是因为跟它有关的人太多了,或者这个话题让多数人觉得有话要说。"白领工资标准事件"就是个典型。

  事件引起热烈讨论和关注,原因就是:中国符合"脑力劳动、在写字楼里工作"这一基本要求的"白领"似乎太多了!大家都期待一份标准的认同--谁才是,谁不是。以及,我到底是不是?

  但,一网站在盘点整个事件之后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9%以上的网友认为自己"根本不是白领"。原因无非两个:月入一千的人觉得白领是收入比我高的人;月入一万的人认为白领应该比我生活得更有品质。看来,所有人都想逃离白领的压力、忙碌,和"白领标准"在社会快速发展中被泛化、被贬值的那部分;所有人又都在心里给这个本用于区分工作性质的老词,添加了太多个人期待的词义外延。于是,到底该争当白领,还是逃离白领,不仅是一个话题,也是一种关于身份的焦虑。

  -一场空前的身份焦虑

  "白领工资标准"事件成了最近的热门话题。

  11月4日至5日的两天时间里,标题为《社科院公布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的新闻,整齐划一地出现在各类媒体的重要位置。当然,后来社科院的声明证实,这是场误会--有网友翻出了旧帖,回了一次锅,心急的媒体把这个赚人眼球的话题放到了报纸上。接下来就是各类网站的飞速转载……

  据某门户网站统计,此条新闻4日五分钟内点击数就过万,跟帖评论的更达到两千多条。此后,关于此事件的主题讨论就更多,有人质疑消息的准确性,有人质疑制定的标准是否有意义,有人直接发表"白领"和"非白领"生活的各种感悟,甚至有人为白领生活算起了账,算账的结果,通常是"白领生活遥不可及"。大家都在急于撇清关系--我可不是白领。

  截止到11月10日19:00,用"白领工资标准"在百度上搜索到的网页有225万个,以此为主题词的新闻也有4310条,其中相当多内容,是在得知标准有误的情况下的进一步讨论,"你是不是白领"成了最热门的标题。无疑,"白领工资标准"事件引发了一场空前的身份焦虑。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虚假美好"

  一个话题的轰动,往往是因为跟它有关的人太多了,或者这个话题让多数人觉得有话要说。白领工资标准事件就是个典型。中国的白领太多了!大家期待一份标准的认同。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遐龄回忆说,1997年他以白领为目标做社会调查时,课题的名字还不敢用"白领"这个词,怕有人不明白,而是用"城市里的新兴管理人员"来代替。现在,"白领"已经每天出现在媒体和网络上,成为尽人皆知的称呼,但标准是什么,没人知道。

  上海白领俱乐部接纳会员的收入底线是月薪2200元,而上海一些大型国企和合资企业中,普通工人年收入也可以达到7至10万。所以,白领到底应该怎么算?

  "白领"在国民心目中还有另外的含义:中国始终是一个"蓝领"社会。相对少数的"白领"脱离农业社会过"美好生活"的虚假概念深入人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认为,白领既是职业群体,也是社会阶层。低阶层的人有时用"白领"来指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而上层人士却不承认"白领"也属于上层。白领是这样一个"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虚假美好。

  在没有办法制定任何标准的情况下,下一场关于白领标准的发布,仍将是一场热火朝天的大讨论。

  从"白领"到"白奴"

  --20年"白领"词义的大众化轨迹

  据记者考证,国内最早出现"白领"一词还是在1987年《收获》杂志的"先锋文学特辑"上,"白领"成为一个新词,用来形容在外企工作的办公室男女。那在当时的年代是人人羡慕的工作,轻松、体面是它的代名词。

  到了2007年8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2006年最新词汇里出现了"白奴"这个词,解释为,"白领奴隶"的简称。"奴隶主"可能是房子、汽车、奢侈品,也可能是人情世故、理想抱负。他们拥有自己的办公桌、电脑,靠为雇主服务赚取报酬。

  而"白领"二字,则从先锋文学中走出来,出现在媒体、网络,甚至非法小广告上。

  这些都是我们用"白领"两个字搜索到的新闻报道,不妨用它们的集合,给现在人人躲避的"白领"画个亲切的自画像。

  ★光棍节白领忙"找对象" ,超过九成接受相亲。

  ★年轻白领"应酬族",营养过剩,导致胰岛素每天在过度工作。

  ★一些年轻的小白领连平时都是颠倒黑白地过日子,一些中青年白领人士,常常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女白领花60万买保险。

  ★上学深造可以使自己快速步入白领,成了白领就不会为房子发愁。

  ★为解决就餐问题,一些白领还会选择聘请一位"阿姨"掌勺,烹制午餐,集体搭伙。

  ★某某性福商城是服务于白领阶层的网上性用品商城,专门为懂得享受生活的白领阶层提供最高端的性爱用品。

  ★上海的白领们流行现代陵园游,重庆的白领们到寺院"短期出家"等休闲方式出现在浮华都市。

  ★单身白领成"负人"一族:"别提房子,我烦!"

  ★适合人群:运动量少而腰围、臀围过大的白领一族。

  ★外企白领刘小姐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前不久她报了一个法语培训班,花费一万余元。

  ★人行道上,西装革履、夹着文件包赶路的白领行色匆匆。

  ★有调查显示,在上海的白领女性中,94.5%的人更愿意选择不脱发的男性为伴侣,脱发比较严重的男性,被对方拒绝继续交往的可能性高达45.9%。

  ★一个专为男性白领排忧解难的服务网站建议:随身携带一个网球、小橡皮球或是什么别的,遇到压力过大需要宣泄的时候就偷偷地挤一挤、捏一捏,显然要比掐同事的脖子、在大家目瞪口呆之下歇斯底里地撕废纸、捶桌子要好得多。

  ★一些白天衣冠楚楚的白领丽人到了晚上,就聚在一起说脏话,讲粗口,以此来排解自己的压力。

  ★一些年轻白领沉迷网络游戏而耽误工作的问题,也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白领账单:深圳白领买不了房,香港白领仅够温饱。

  ★一项由《哈佛商业评论》公布的调查发现,高级白领中,有45%的人是每周要工作至少60个小时的"极限工作者"。

  ★我不知道大家看过《色·戒》了没有,这个当代白领都非常关注的作品,可能会出现在我们的节目中。

  ★京城女白领兴起"吃虫风" 既美容又时尚。

  ★最近就频频曝出,白领选择极端方式宣泄压力的事件。

  ★网络恶搞《满城尽是加班族》,引起众多白领的共鸣。

  ★抑郁症已成为白领离职或跳槽的主要原因之一。

  ★白领家庭税后收入2万以上,每月盈余不知如何支配。

  ★80后白领美女最爱跟哪种男人上床?

  我们是泛化之后的"大学生"、"海归"、"白领"

  一代"伪精英"的身份贬值.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7 威望 +22 收起 理由
celiahe + 7 + 22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15:34:23 | 只看该作者
逃离"白领":泛白领时代的身份焦虑

生于80年代的人通常走过这样的轨迹:
  1999年,全国高校大面积扩招,成绩不太差的都挤进了象牙塔,咱也成了大学生!但2003年起,毕业生突破两百万,就业率从85%以上下滑到70%。

  90年代初,少数回国创业的海归们创造了让人羡慕的事业和生活,2003年一年回国的海归就超过两万,月薪三千招聘海归并不难,多数海归变"海带"。

  90年代中期,白领还仅仅指外企工作人员。2007年,大学毕业生几乎都上下班出入写字楼,貌似符合原始白领的基本要求。真正看起来称得上白领的人,又有新的名字叫做"白奴"。

  80后一代一直以来跟大部分人分享同一个已经退化的精英名词,并同时觉得只有自己才是精英。每次爬到一个顶峰回头看看都发现是平原,自己跟大家一样,是平凡的大多数。

  白领生活关键词

  当"白领"传说照进"泛白领"的现实

  剩女剩男 没有爱情

  剩女剩男们有稳定的收入,体面的工作,追求高层次的生活质量,内心充满远大理想,却跟爱情无缘。说通俗点,他们就是没找到另一半的白领们。

  MSN佳缘交友频道和世纪佳缘交友网的一项关于"中国白领婚姻交友"的调查表明,白领族中剩男剩女的基数不断增大,超过半数的人把"落单"的原因归结于生活圈子太小,缺少机会结识异性朋友;14.5% 的人认为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另有16.7%的人则表示总是很难遇到理想的对象,宁愿坚持单身。

  无论是因客观因素戴上剩×帽子的忧虑族,还是乐在其中,享受单身的潇洒族,无不呈现出白领对婚姻的多重注解:忧虑或恐惧。地坛白领相亲会、圆桌6人约会、单身派对在城市的火爆,也在提醒我们:白领对爱情的焦虑不会在短时间内改观。

  伪强势群体 没有生活

  被妖魔化的白领是这样的:出门打车,逛街必是国贸,吃饭去西餐厅,家具要宜家的。实际上,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白领是最焦虑的人群:工资赶不上房价,生活成本不断升高,工作压力无处排泄,父母、家庭、婚姻、健康……没有一件让人顺心的事情。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证明了六成白领感到"心累"。

  白领们看上去强势,实际上却是弱势群体--比起那些富人,他们长吁短叹;比起彻底的体力劳动者,他们又不满足于对生活的原始满足。

  所以,谁说白领是中产阶级,他们就跟谁急!

  过劳死 没有身体

  "吃得比猪少,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同时还要时刻费心地揣摩老板的举动、眼神,警惕同行的竞争。"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对中国白领族的描述。

  《中国青年报》针对白领的一项调查显示:1218人中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的占65.6%,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人超过20%。大部分人乐意每日工作15个小时,因为工资奖金高。

  这就是中国白领面临的压力,不工作即失业。但他们同时也是亚健康的最大群体。造成过劳死的前五位因素有: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仔细想想,长期在办公室加班,不运动,心理压力大的白领们的确爱得这些病。

  白领民工 对工作!不满意

  IT民工、民航民工、新闻民工,本来都属于白领的职业统统扣上了"民工"帽子。为什么,因为白领们对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远未达到心中的理想度。

  也许是对薪水不满意,也许是乏味的工作让他们不满意,总之他们觉得自己就是民工。千龙网曾对白领的职业生活做过调查,满意现在工作状态的白领不到三成。排在不满意因素前三位的分别是缺少发展空间、收入太低、个人兴趣与工作不符合。

  于是白领不停地抱怨抱怨抱怨,直到因过劳而死去。
3#
发表于 2007-11-21 15:27:48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白领,我怕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外贸验货员网

GMT+8, 2025-4-6 02:06 , Processed in 0.04240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