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触电(一)
防触电基本要求:
- 考核防触电时,所有可拆卸部件都要拆下(4.2, 22.11)。
- 标准试验指与标准试验销不得触及带电部件,功能绝缘,或仅用油漆,搪瓷,普通纸,纺织品或氧化层隔离的带电部件(8.1.1)。
- II类器具或II类结构标准试验指不能触及基本绝缘(8.2)。
- 40公斤以上的器具不用倾斜进行上述测试.
- 上述试验对有认证的灯座, 保险丝座等不作要求.
- 对一些器具上的开口需要用无关节试验指以20N力考核其可恢复性
- 美标允许试验指触及基本绝缘。
防触电(一)
可拆卸部件:
不用工具并且不符合22.11实验要求,能拆下的部件。
Cl.22.11测试部件施加以下力10s,在最不利的方向.
推力: 50N
拉力: 50N力拉(如果试验部件的外形使得试验指甲不能轻易滑出)
30N力拉(如果部件沿拉开方向的投影小于10mm)
拉的时候试验指甲用10N的力插进任何可能的缝隙,
并且施加10N的力使其沿着缝隙滑动
如果该部件还可能受到扭矩的作用:
扭力: 2Nm - 主要尺寸小于50mm
4Nm - 其他
防触电(一) -试验指
R=2
防触电(一) -试验指
防触电(一) -试验销
防触电(一) -试验销
防触电(一) -试验指甲
防触电(一) -美标试验指
防触电(一) -美标试验指
防触电(一) -实例
防触电(一) -实例
防触电(一) -实例
防触电(一) -实例
防触电(二)
外壳的要求
足够的强度 (耐冲击, 抗重压)
足够的防尘与防潮
足够的耐腐蚀能力即持久性(防锈)
可触及部件与带电部件之间必须提供双重保护:
基本绝缘+ 接地; 基本绝缘+ 附加绝缘
防触电(二)
外壳的强度要求
能经受3次0.5J的冲击(21)
如果信号灯或它们的灯罩超出外壳10mm,或者它们的表面积超过4cm2,也要进行冲击试验。
冲击后不能有带电部件外露、绝缘损坏或者距离减小
防触电(二)
II类器具中的III类结构,SELV与带电件之间的绝缘必须满足双重绝缘或者加强绝缘(22.26).
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要作成不易被忽略, 不能被错误装配; 或除非严重损坏,不能移开(22.30).
橡胶用作附加绝缘时,必须防止老化或结构上保证爬电距离,即使橡胶裂开,亦不影响距离要求,防老化需要测试决定(22.32) .
防触电(二)
对于手柄、旋钮等部分:
必须可靠固定(22.12):
-不会受到轴向力的,用15N的轴向力拉1分钟
-可能受到轴向力的,用30N的轴向力拉1分钟
正常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只能碰到与带电件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隔开的金属部分(22.36)
如果轴是金属的,并且可能在绝缘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手柄、旋钮的可触及部件需要用附加绝缘与轴隔开(22.35)。
防触电(二)-实例
防触电(三)
接地必须永久可靠
- 应有防松措施(锯齿形垫圈最佳).
- 提供接地连续性的螺钉要旋入金属.
- 耐腐蚀(至少58%的铜,钢必须有5μm的涂层).
不同金属间的接触电位差<0.6V,否则将加速金属腐蚀和变质.
- 黄绿双色线只能用于接地线且应足够粗.
-接地端子和接地金属部件间应低阻抗, 不大于0.1Ω.
- 接地线应在载流线之后拉紧.
- 接地不能借用.
防触电(三)-实例
接地处应刮漆,并有防松措施以及接地标记
防触电(四)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基本要求(工作电压130V-250V,不防尘)
爬电距离mm 电气间隙mm
不同极性之间带电体 >3.0 >2.5
基本绝缘 >4.0 >3.0
绕组 >2.0 >2.0
加强绝缘 >8.0 >8.0
绕组 >6.0 >6.0
附加绝缘 >4.0 >4.0
内部导线用2N的力推,外壳用30N的力推
防触电(四)
附加绝缘与加强绝缘要做成不被积尘造成减少距离(22.32)。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减半:
考虑导线, 连接的脱落: 不应减小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要求值的50%(22.31)
考虑螺丝等松动或者脱落:不应减小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要求值的50%(26.1.2)
可以使用额外的固定方式: 例如扎带,钩焊,短硬导体等, 或使用隔板, 止口来保证距离.
通常不认为两种独立固定方式会同时脱落.
防触电(四)
美标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基本要求
爬电距离mm 电气间隙mm
0-125V 1/3Hp or less >1.6 >1.6
more than 1/3Hp >2.4 >2.4
126-250V >2.4 >2.4
防触电(五)-实例
防触电(五)-实例
防触电(五)-实例
强电与SELV电路之见要有8mm距离,
同时要考虑间隔区内标示的影响.
防触电(五)-实例
SELV电路侧的元器件通过 2N力推动后,是否向高压侧倾斜,电气间隙是否将小于标准要求.
防触电(六)- 绝缘材料
木料、棉花、丝绸、普通纸和类似的纤维材料和吸水材料,未经浸渍处理不能作为绝缘 (22.21)
一般的陶瓷(除非烧结紧密) 及类似材料不能作为附加绝缘或者加强绝缘
橡胶作为附加绝缘必须考虑它的老化或结构上保证开裂 后不影响爬电距离(22.32)
防触电(六)- 绝缘材料
电气绝缘必须满足
抗电要求(包括经由潮态处理,喷淋试验及耐久试验后)
环境要求(包括抗老化, 防潮耐热耐燃耐漏电起痕)
厚度要求(穿通距离DTI:附加绝缘应大于1.0mm, 加强绝缘应大于2.0mm)
防触电(六)- 绝缘材料
1、绝缘穿通距离DTI:附加绝缘厚度:≥1 mm,加强绝缘 ≥2 mm
2、如果绝缘采用片状材料组成(云母或类似鳞状材料出外),则应符合下列条件(DTI不要求):
附加绝缘至少两层,每层能承受附加绝缘的耐压要求(2500V);
加强绝缘至少三层,每两层能承受附加绝缘的耐压要求(3750V);
防触电(六)- 绝缘材料
3、如果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不是可触及的,则只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DTI不要求):
19章非正常试验中的最大温升不超过11.8条规定的允许值
绝缘放置在19章试验期间测得的最高温升值加上50K的烘箱中,经过168小时处理,能承受16.3的耐压要求。耐压试验需要在烘箱内和室温下分别进行。
并非所有规定的绝缘穿通距离一定是穿过固体绝缘的,它可以是由固体绝缘厚度加上一层或者多层的空气层组成.
防触电(六)- 绝缘材料
防触电(六)- 绝缘材料
防触电(六)- 绝缘材料
防触电(五)-FAQ
Q:散热口处有吸湿性海绵,可触及部分与带电件之间距离L>8mm,D<8mm,是否满足防触电要求?
防触电(五)-FAQ
Answer:
假设海绵为绝缘材料,潮态试验后作耐压试验,如果不发生击穿,则认为此类结构满足安全要求(但必须满足图中 L > 8mm的距离要求)。
注:
如果海绵直接与带电件接触(或者0.8mm以内),美标要求海绵必须经过认证- 94HF-1
防机械损伤
机械伤害的类别:
- 尖角, 锐边, 毛刺等, 特别是螺钉的螺纹.
- 轧压部位(例如: 按摩器的按摩头)
- 运动部件---电机风叶(包括强度)
- 翻倒---稳定性
- 意外动作的伤害(一定要安装开关且保护器一般应为非自复位型)
防机械损伤
稳定性: 固定式和手持式器具除外, 10°倾斜都不能翻倒
正常工作时不可触及非功能性的运动部件与锐边.
可拆卸部件不能作为防护装置.
为防止机械伤害的连锁装置, 用试验指不能使其失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