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

楼主 |
发表于 2007-10-29 10:1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davieswong 的帖子
水晶最主要的成份就是「二氧化矽」(sio2),而「矽」(silica)也是占地球地壳组成成份约65% 以上的最主要矿物;其中,还含有各种微量的金属,所以会造成各种不同颜色的水晶;而水晶也会广泛的和自然界中的各种矿物「共生」在一起,如云母、长石、方解石、电气石、金红石、花岗岩等等。水晶的生长环境,多是在地底下、岩洞中,需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来源,地下水又多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矽,同时此中的压力约需在大气压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温度则需在550-600℃間,再给予适当时间,水晶就会依着「六方晶系」(hexagonal system)的自然法则,而结晶成六方柱状的水晶了。 通常,在人为控制的理想环境中,即是物理、化学条件都符合上述条件的状況下,水晶的生长速度约为每天0.8公厘(mm)。这也是许多人造水晶的实验室、工厂的标准生产速度。由此所培养出来的水晶,就是所谓的「人造水晶」(synthetic quartz),通常多切割为晶片(chips)供作电子、电脑、通讯工业用途;也有人称为「养晶」(cultivated quartz, cultured quatrtz),虽是使用不同的名词,其实讲的是相同的东西。一般,工业用途的人造水晶,其厚度约需三公分左右,即30mm,需要约40 天左右的时间来成长;若要供作珠宝业来磨成十公分(100mm)以上的水晶球,通常约需120~180 天也就够了。但是,这都是在人为控制下最理想的环境中,才有可能有这种速度,在自然界中,情形就没有这么乐观,因为原料、水质、温度、压力等等的条件一直在变化当中,很难得达到理想状况,通常都需要数万倍、或是数百万倍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成长。 这也是为什么「地质年龄」动则以「百万年」为计算基数,也是「天然水晶」(natural crystal)之所以珍贵之处。 正常的水晶在生长时,多可以发现和柱形尖端輘线平行的生长纹(growth lines)。由于在地底、岩洞中的生长空间多狭窄,尤其在遇到地震时,或地壳变动时,甚至容易遭到其他矿石的挤压,常常会压迫产生不同的「晶面」。还有,当水晶还是在液态状的時候,常常也会包覆着其他的矿石、泥灰一起结晶成长,如金红石(稍后变成发晶)、火山泥灰(稍后变成幻影水晶)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自然的一部份」,请不要视为「瑕疵」。 水晶,常常也被翻译称为石英(quartz),其实在物理性及化学性上,都是相同的东西。许多地质学老师,在习惯上,就把不透明、岩石状的称为石英,而透明的称为水晶。这种轻微的分辨,并不是很重要,因为基本上都还是相同的东西。 那么天然水晶与百货公司里展示的水晶玻璃饰品、酒杯……有什么不一样呢?同样都是闪闪动人,但天然水晶有两个特点是一般的水晶玻璃没有的一是它能产生电流效应,也就是能形成所谓的「磁场」、「能量」;二是天然水晶能储存、记忆某些信息。并且还能将这样的信息扩大及传递,结合宇宙间我们未知的力量,进而达成我们的心愿。 科学家发现如果电流通过由二氧化矽构成的晶片时,振频便会不断产生,而形成肉眼看不见的震荡效果,进而产生传递作用。所以从一九四○年代末期开始,聪明的人类便开始将晶片运用在各种领域,从石英表、替代真空管的电晶体收音机、电视机,还有最前卫的电脑、各项电子设备、微波控制系统、汽車电子自动燃火器等,可以说如果没有二氧化矽(crystal),恐怕有很多人都要失业啦!
真假水晶的鉴别
仿水晶饰品的简易识别法 珠宝市场有价值连城的水晶珍品、精品,也有鱼目混珠的仿水晶制品。仿水晶即玻璃制品。如果在有仪器检测的情况下识别真假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然而消费者不可能带着仪器去购买水晶饰品,因此掌握一些简易的识别法非常重要的,以免上当受骗。国家地矿部岩矿测试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员严奉林先生通过长期实践,总结一些经验,请你不仿试试,往往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一、是水晶球还是玻璃球 水晶球观赏价值很高,因此价格也很高。一个10厘米以上好水晶球,价值万元至几十万元。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法商人为了获取暴利,拿玻璃球冒充水晶球者有之。其实是否是水晶球或玻璃球肉眼识别是很简单而又可靠的。只要用一根头发丝放在一张白纸上,将球体压在头发丝上,不断转动球体并通过球体观察发丝的变化,发现有发丝双影则为水晶球,如果转动任意方向均看不到发丝双影则为玻璃球。这是因为水晶具有双折射率而玻璃是非晶质体只有折射之故。 二、是水晶项链还是玻璃链 珠宝市场常遇到玻璃项链,玻璃项链常见有二种类型,一种是玻璃模铸型,一种是玻璃经切磨加工而成。肉眼识别是否是水晶项链还是玻璃项链,常采取一试、二看。一试就是将项链贴于面部试温凉感,玻璃因导热慢,不一会就感觉有温感,而水晶因导热快,所以具凉感。二看,首先要看饰品的内部是否有气泡,玻璃制品一般具有球形或细长气泡。类似正被搅拌粘性液体中出现气泡一样,然后看是否有流动线,有流动线者为玻璃。所谓流动线乃是由玻璃熔融体在冷却过程中或其它因素干扰而形成的一种现象,似粘滞流动糖浆上的丝光效应。模铸玻璃品,其表面往往不太平整,不光滑且见有印模的痕迹。如果有穿孔的话,其孔中光滑,孔的两端常见有凹陷。 若用仪器从光学角度观察分析,天然水晶项链成一轴正光性,竖放在阳光下,可放出五颜六色的光彩,不论从哪一角度看,它都能放射出美丽的光彩,假的则不能 。 若从理化角度分析,天然水晶项链,其硬度、比重、折光率与假的水晶项链有较大差异。天然水晶项链硬度为7.00,折光率为1.54;而假的硬度仅达5.20-6.10.折光率不到1.00. 若从纯洁度上看,假的纯度高,天然水晶有的不同程度有痞点与颜色不一等。 天然水晶项链,似乎表面涂一层薄薄油色,呈青色。假的则没有,象玻璃一样发白。 三、是水晶眼镜还是玻璃眼镜将水晶眼镜与玻璃眼镜各一片,擦洗干净(一定要擦洗干净),然后用火柴棒或牙签沾上水,分别滴于各眼镜片上几滴,水滴的直径约在1毫米左右,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观察,如果是玻璃眼镜片,则水滴会扩散开来,如果是水晶,则水滴保持球形。水晶眼镜片上水滴的自然蒸干速度比玻璃眼镜片要快近一倍。这样很快就把玻璃与水晶镜片分开。其原因是玻璃是非晶质体,水晶是晶质体,其表面张力与导热系数不一样所致。 四、是水晶原石还是仿水晶块体 在水晶原石交易市场,常有用玻璃块体冒充水晶原石出售。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将玻璃块体经切磨抛光成六棱柱充当水晶单晶体出售;一种将玻璃块体,表面经人工处理,坑坑凹,并有铁的氧化物与泥土污染,在处理的表面常开一个窗口,通过窗口可见其内部纯净无暇。遇到上述情况,要采取一掂、二划、三看。所谓掂,就是拿在手上掂下重感,因水晶比玻璃(铅玻璃除外)大,沉重感是水晶,轻感者为玻璃。所谓划,就是用水晶刻划仿水晶块体,能刻动者为玻璃,这是因为玻璃硬度比水晶硬度要小之故。所谓看,就是看其中是否有气泡或流线构造,有者为玻璃。通过上述方法一般就能区别开来。 五、是紫水晶还是紫色萤石 水晶原石交易市场,常见有人用紫色萤石晶族冒充紫水晶销售,而且要价甚高。这时只要你用随身带的小刀划一下,马上就能识别。萤石摩氏硬度为4,小刀能刻动,水晶硬度为7,小刀刻不动。 六、是海蓝宝石晶体还是玻璃品有一位不太内行的珠宝商,在新疆经营珠宝时,花了4000元购回一颗 "海蓝宝石"晶体,其晶体非常完整,颜色非常漂亮,可称得上是一级品。然而当仔细观察却发现其晶体表面有切磨抛光的擦痕,同时在晶体内部发现有3个球形气泡,用放大镜观察气泡内壁光滑干净,初步认为不是海蓝宝石。后经仪器检测证明是用海蓝色玻璃经加工磨制成的仿海蓝宝石单晶体。 七、是翡翠戒面还是玻璃戒面一位收藏者,拿出一颗祖传的翡翠戒面(素面型)要鉴定,刚一看到是给人的感觉是一颗质优的翡翠饰品。但仔细一看发现戒面底面的中心,有一个圆滑的凹陷,其圆滑面上光滑与其他地方光泽也不一样(圆滑处未经抛光),肉眼鉴定为玻璃品,后经仪器检测证明是一颗翠绿色的玻璃戒面。珠宝市场上有什么样的天然宝石就有什么样的仿制品,所以珠宝市场鱼目混珠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消费者选购饰品时,一定要仔细,以免上当受骗。
人造水晶和天然水晶的化学成份都为二氧化硅,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即称为“水晶”。天然水晶是一种透明的石英结晶,呈六角柱状结晶,它的硬度很高、反光烽极强。纯净的水晶为无色的透明晶体,而没有杂质的天然水晶几乎找不到的,大都天然水晶含有气泡、杂质,晶体混蚀。人造水晶是原料石英砂经过一系列工序提炼,再经精细的切割技术和绝无瑕疵的打磨功夫制造而成,晶体纯净透明,弥补了天然水晶的不足。人造水晶添加进金属元素如铅能增强光的拆射,更显出水晶的高贵。由于人造水晶工序繁杂,工艺高超,有的售价甚至比天然水晶还要昂贵。紫外线都能透过人造水晶和天然水晶,而普通玻璃则不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