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kzy74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WS鞋类质料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9-7-16 11:48:27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判断楦头

如何判断楦头
1、须具备流畅的线条美感,完美的外表形态,并且要确保穿着的舒适性,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在放楦之前须经过试穿并参照试穿结论加以修正,有时侯虽然鞋楦各部位尺寸规格都已达到了标准的尺寸要求,但不一定能通过试穿要求;即是其肉体的分布、外表形态未合乎脚型的规律,另外鞋面材质的太硬、太软及鞋子的底板不正确,锰鞋、下底……的操作不当,鞋垫厚度改变或试穿脚尺码不正确等原因,都会对穿着造成影响。须综合分析判断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做出对应的改善,对楦头进行修正。试穿是鞋子批量生产前的最主要的工作,因为鞋子的最重的功能是穿,如果鞋子穿不进或穿得不舒服,别的功能即使做得再完美那也是何无意义的。
2、试穿的正确操作步骤:
1) 先对试穿者的脚部进行测量。
2) 试穿者最好具备基本鞋类的知识并能完整表达对试穿的感觉和评估。
3) 试穿者所穿的鞋类是经常所穿的鞋类。
4) 试穿的时间以下午的三点左右为最佳。
5) 试穿者每次须试穿10~20分钟,以男士时约3公里,女士约2.5公里的速度正常行走。
6) 试穿者须穿与所试穿的鞋类相符的袜子。
7) 试穿者的脚部必须是无任何病变或异常。
3、试穿评估:
(1).穿着的稳定性
1)、脚的前掌经外侧偏移且感觉外倒.主要是因为楦的中心线夹角太大头型偏向内侧而导至肉体分布不均匀,内侧多外侧少,故感觉内侧拇趾空,外侧小趾紧,脚部前掌重心偏向外侧而产生了外倒的感觉,有时候因为是跟贴偏而产生的。
2)、后跟往外倒,此种情况一般跟越高越容易发生,因为脚部后跟越高受脚部结构影响就会越大,重心越往外偏移,高跟鞋的鞋跟一般都比较细支撑点面积都比较小,如果重心稍往外偏移一点,就会导致不稳定情况发生。
3)、后跟内倒,此种现象一般高跟跟鞋很少发生,主要发生在中、低跟的鞋,且跟的天皮面积比较小的情况下,一般由于楦底中心线夹角太小引起的,或后身肉体分布不合理引起,那么可以将头型往内侧移正加大楦底中心线夹角角度,将后身内侧磨掉一点,外侧加肥一点,把重移正即可。
(2)穿着往前冲或感觉脚心空,前冲是因为围度太肥导至,一般前冲易导致压脚背、压脚趾、后跟空等现象。
1)、脚心空是因为后身长度太短或围度太肥导致,如果后身长度可将楦底腰窝外磨低,如果是围度太肥而导致脚往前冲造成脚底弧度与中底弧度不吻合,则可以将围度适当的修瘦,后身短会造成前掌与后跟受力增加而感觉顶脚、累脚.
(3)穿着感觉前掌受力点在脚趾部位,这是因为着地点太靠前而导致的,它同时会头跷偏低等。可以将头跷升高这样一来着地点就自然后移了,或在正确的着地点位置适当补高,将着地点调致正常的位置。
(4)后跟突点空而后跟弯点顶脚,或后跟突点顶脚而后跟弯点空;这是因为鞋楦后跟弧度倾斜太大或太小所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因东西方人脚型的区别,东方人脚后跟较平直,所以楦后跟弧线弧度也要平直一些,西方人脚后跟突出弧度较大,所以楦后跟的弧线弧度了要根据脚型形态作相应合适的弧度。
(5)靴筒脚踝穿着起皱,这是因为楦统口是一个规则的椭圆形状;而脚踝的内外侧是不规则的,另内外踝骨突出的一个近似圆形的形状,所以靴筒脚踝处穿着很容易起皱,另外是楦统位偏内或过正,正规的楦头应该是偏外一点才是对的;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统口做宽一点,尽量近似于脚型,可以减少起皱,另外由于靴筒6寸、8寸、10寸高位置靴筒宽度不够而导致整个靴筒宽度不够,导致整个靴筒往不挫动,以至于面料堆积于脚踝处而起皱,在此可以将靴筒尺寸加宽使靴筒拉直,从而减少脚踝处皮料的堆积,可以达到了减少脚踝处起皱的目的。
(6)鞋口太紧或太松,可以将鞋楦适当加肥或修瘦,另外也可能是因为锰鞋太紧或太松所至,所以一定要清楚了解整个试穿过程和和制做过程。避免因制作工艺问题而影响试穿结果。
(7)鞋子肥度是否合脚,并要检查鞋面内视材料的厚度、硬度以及鞋垫的厚度与制作工艺等。材质厚而硬肥度要适当加肥一些,穿着才不会磨脚。材质薄而软要适当瘦一些。鞋垫属于做好鞋后才放鞋垫的鞋的楦的肥度要根据鞋垫的厚度来考虑。
(8)压脚趾,一般将趾围加肥即可,但也有可能是因为腰围、背围太肥导致脚前冲或后跟弧线弧度假倾斜度太大,使脚后跟无法复原位;可以将腰围、背围适当修瘦或将后跟弧线弧度倾斜补一点起来,使脚趾往后退,脚趾自然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了。
(9)后跟最弯点磨脚或脚踝处的鞋口磨脚,出现这种情况就要看鞋子在锰鞋的过程中是否将楦头的定位点定太所致,或是后港宝放得太高所致。
(10)鞋筒外倒,这是因为鞋楦统口外倒所致,有时候是因为锰鞋的内帮未拉下而导致外倒。
(11)鞋子放在水平面上不稳、左右摇晃或往一侧倾斜。这是因为楦底前掌面与后跟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或者着地点太小所至,也可能是操作不当所引起的,必须将跟粘在在鞋楦上检查其稳定性,如果是成型底贴底的过程当中内外高低不合理而导致不平稳。
(12)跟前踢或后踢,除了楦的原因外,操作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跟面较长的跟,打钉时压力偏前就很容易前踢,打钉时压力偏后就很容易后踢。
(13)检查头型效果及整体协调性,外观线条有不当之处应加以修正。
根据试穿评估,再次测量母楦各部位数据,综合判断试穿失败的原因,例如鞋面材质太硬或太软,楦的中轴线夹角太大或太小,围度太肥,操作不当等原因,将所有因素统一归纳之后,根据鞋楦实际状况再决定如何修正楦头,再次试穿修正直到试穿完全符合要求之后才能正式生产大货。
72#
发表于 2009-7-17 00:13:2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不错的资料啊
73#
发表于 2009-7-17 15:32:0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74#
发表于 2009-7-28 16:39:21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谢谢!!
75#
发表于 2009-7-30 16:46:5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资料,值得!!!
76#
发表于 2009-7-31 11:34:35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都那么高权限啊
77#
发表于 2009-8-7 10:5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kzy7413 的帖子

权限不够晕,麻烦楼主发到俺的信箱里(hnxcjjl@163.com)小弟不胜感激!
78#
发表于 2009-8-8 12:49:29 | 只看该作者
I can not download,could you help me?Thanks!
79#
发表于 2009-8-11 15:20:37 | 只看该作者
权限太高啊,,,下不了啊,,,
80#
发表于 2009-9-6 07:37:38 | 只看该作者
no right to  see i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外贸验货员网

GMT+8, 2025-4-16 10:15 , Processed in 0.04666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