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qcy130 于 2007-9-15 15:39 发表 ![]()
既然说了有奖,就要兑现!!!
哈哈,支持甲壳虫!
感谢哈,不像某些人,说话不算话.............................
既然兑现不了,就不要承诺;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要不,你就验点什么东西给我吧......................金币的不要,不实用............................
在常人眼里,企业领导是什么都可以做到的人,他们能上天揽月,下海捉鳖。既然没有什么不能做的,那就更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了。小则向职工个人许诺:“好好干,年底保你奖金过万”;中则会在员工大会上拍胸脯:“今年一定实现销售额增长翻番”;重则在政府领导面前或者媒体上豪情壮志冲云霄,当年销售额还没上亿就敢夸下海口:“再过10年超过IBM!”反正承诺不上税,说起来如囊中取物,易如反掌。
就在领导们动不动说大话、拍胸脯时,他们的兑现就显得合不上拍了。真正到了日子,一看兑现不了,就避重就轻能躲就躲了。
“重承诺轻兑现”是造成企业社会形象不佳、信用下降、企业内部矛盾及员工抱怨甚至流失的罪魁祸首。
1.不患寡而患不均
人们总是生活在“比较”之中。人们经常把自己与别人比,把自己的过去与现在比,把现在与将来比,总之是比来比去。这种比较大多是相对比,而很少是绝对比,也就是常常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相对比的参照物是自己的期望值,期望值越高,要求就越高,期望值中既有自己的心中设想,也包括别人的承诺。当得不到兑现时,如果是因为自己的期望值太高,或者能力有限,那么大多会认命。但如果是他人承诺不能实现,那么首先是失望,继而是痛恨,最后是无望,最终对他人失去信心与信任。而如果这个承诺者是领导的话,他不仅会对领导失望,而且会对企业失望。
承诺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激励人们的信心,鼓起人们的勇气,也能打击人们的决心与勇气,因此把握好承诺与兑现的尺度,是每个领导的必修课。
2.领导轻易许诺的内在原因
(1)许诺是最容易的事,而且也是最快的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手段。不费吹灰之力,脱口而出,而且想说什么说什么,想说多少说多少,不仅听者群情激奋,领导自己也深受感染,好像那让人兴奋的成果就在眼前,人们伸手可得。
(2)许诺得越高,人们的情绪越高,工作的干劲也越大,许诺的效果就越好。既然已经许诺了,说10是说,说100也是说,为什么不多说呢?
(3)许诺显得有效而迅速。几句脱口而出的许诺比做无数的思想工作、物质投入和加强管理的效果都要好得多,都能调动积极性。如此这般“多快好省”的事领导们当然不会放过。
(4)许诺时领导们自我意识与虚荣心也得到充分的满足。而且许诺越高,自己就越兴奋,一个自己编织的梦就越大越美好,自我意识也越来越膨胀。就这样一个凭空想象、脱口而出的许诺成了几乎唾手可得的结果,这确实令领导们自己也激动不已。
3.兑现难于上青天
与许诺的轻而易举相比,兑现就不是那么轻松与容易的了,许多人甚至用毕生的努力也没能实现自己最不起眼的承诺,这就是现实,领导也概莫能外。
(1)许诺越高,兑现越难,一旦兑现不成,失望也越大,而当失望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是绝望。这就意味着死亡。与当时脱口而出相比,实现自己的诺言实非易事。领导们到这时都会后悔当时夸下的海口,结果自己难为自己。许诺不能兑现,最容易使人走向反面。很多时候人们原本的期望值并不高,但经领导轻易许诺一刺激,期望值顿升,虽然心里也知道有些不切实际,但人就是这样,“上去容易下来难”。到了兑现时,他只与自己的期望值比,只要不能满足,那么就会失望,就会失去信心,下一次你再说什么他可能都再也不信了。如果这种失望过大,到了绝望的程度,那么除了走人,恐怕不会有其他的可能性了。
(2)人们总是把兑现看得很重,除了因客观条件造成的不能兑现。这既有信用的因素,又关系到个人的整体安排。试想一个原本指望年底能得到5万元奖金的员工到了年底不能兑现时,他对家人如何说;一个被答应干好了年底能提升的员工,结果没有得到提升,他会觉得在亲朋面前丢面子。
(3)兑现还有一个时效性的问题。许多领导以为反正早晚我会兑现,员工用不着过于着急,但事实是过期的兑现如同昨日黄花,并不能减轻员工的失望。而且许诺这个东西最健忘,一拖再拖十有八九就无影无踪了。迟到的兑现对员工来说除了聊以自慰,绝对没有按时兑现的那种满足与激励性,员工仍会耿耿于怀,一有风吹草动,“食尽鸟投林”,那时的孤独与苍凉,领导只有自己体会了。
(4)更严重的问题是,许多领导根本就没有打算兑现。当初的许诺只是“逗你玩”,让你努力工作而已,现在你的价值不大了,也就没有兑现的必要了。这种过河拆桥的实用主义观点,简直就是让企业自杀,因为你的信用下降及对员工的不公正,会影响到企业所有员工,兔死狐悲,他的今天就是我的明日,那么其他员工就会对企业、对领导毫无信心。如果是在你这儿干,那一定是出于无奈,否则一有机会肯定会拔腿就走的。这种有意的不兑现,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是灾难的,是用多少心血,多少钱都无法挽救的。
因此,领导们切忌要做君子,不要信口开河,有一分说半分,给自己与别人都留点余地,切莫说过了嘴瘾,伤了信用,否则得不偿失,会遗恨终身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