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制造“品质门”:涉及多个领域短期难克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12 11:4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7年08月16日 17:43 来源: 21世纪商业评论 作者:欧阳

就在不久之前,奇瑞与克莱斯勒的战略协作成为国内引人注目的大事。合作双方将利用奇瑞在中小型汽车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以及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和克莱斯勒公司在品牌影响力、市场营销方面的优势,开拓北美和欧盟等主要国际市场。对国人来说,这似乎是件引以为豪的大事,然而煞风景的是,最近几个月也是欧美市场对“中国制造”在品质方面的质疑达到高峰的时刻。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中国制造的产品因品质问题被召回的事件,对中国制造的声誉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商业周刊》对奇瑞事件的反应也显得理所当然:美国消费者将于何时、在何种程度上接受中国制造的汽车?其实在几个月前,《经济学人》就曾经发表文章讨论过中国微型轿车制造面临的品质难关。而最近对于整个中国制造的质疑,则席卷了整个欧美主流媒体。《商业周刊》、《时代》、《经济学人》等的报道中,都传达了绝不会令中国人轻松的信息:中国制造真的还有未来吗?它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业问题,还是一个与中国整个政治经济结构背景密切相关的问题?

今春以来,席卷世界市场的中国制造产品频遭“品质门”的困扰。先是曝出托马斯木制火车玩具被查出漆料含毒,后又发现该玩具部件存在极大的脱落,极易造成幼童误吞的风险。基于此,从2005年售出的玩具被悉数召回。接着于6月初,中国第二大轮胎生产厂商杭州中策在美国的进口商美国外国轮胎销售联盟有限公司(FTS),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提交了召回中策轮胎的报告。因为在2006年8月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场导致两人死亡的车祸中,安装在事故车上的中策轮胎可能要对此负责。6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进口预警,对来自中国养殖场的五种水产品实行自动扣留,并拒绝其入境,理由是在这些产品中查出了未经批准的兽药残留,这些物质可能致癌。不久前的二甘醇牙膏事件,更让国内外消费者全都紧张不已。出问题的不仅是日用品,更有国人寄予了莫大期望的重工业产品。不久前,奇瑞的旗云轿车在俄罗斯的汽车碰撞试验中折戟,据说得到了俄罗斯三年来最差的汽车碰撞成绩;更不用说早先陆风车在德国的碰撞试验,得到了20年来的最差成绩。实在让中国汽车业丢尽面子。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媒体的质疑虽然尖锐,却也无可回避。

造成品质门的原因并不单纯,它牵涉到行政、经济、教育甚至外交等各个不同领域,这里面的有些因素,显然不是在短期内就可以完全克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在目前可以漠视自己的责任。可以肯定的是,造成品质门的原因绝不能仅仅归于监管不力,而是毋庸置疑地证明中国企业的生产水平和专业管理素质确实有待提升。如果完全寄希望于ZF的监管,那是绝对不现实的。不要说中国出口部门,就是在美国,由于食品医药管理局(FDA)受人力物力的限制,再加上不断增加的进口品数量,如今在代理商运来的所有进口品中也只有0.7%得到了调查,这个数字只及十年前的一半。这方面,美国也和大多数国家一样,能够受检验的进口物品只是一小部分,因此FDA也只能根据已发生的事件来做出风险评估。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要杜绝品质门事件,首要的应该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制造质量。

二战后的日本、韩国,也都曾遭遇品质门事件。根据日本学者的看法,在“日本制造”由劣质产品的代名词转变为质量优秀的象征的过程中,ZF的法律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最根本的还在于企业的自觉。日本企业、还有后来的韩国企业,对于出口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品质监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并将此过程把握在自己手里。而目前中国企业却不是这样,它主要把产品交付给海外经销商,以求享受即时快速拓展海外市场的快感。但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代理商都存在官僚主义陷阱,漠视监管问题。就以美国为例,来自中国的消费品数量自1997年以来计划增长了近三倍,但是过去五年里,代理商的预算支出却只增长了12%。很明显,代理商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能指望他们把好品质门。

西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转包,为了避开中国制造的品质陷阱,也采取了很多有效的做法。比如耐克有7800万双鞋转包给了中国,根据其发言人指出,该公司已出示书面要求,要转包厂商达到耐克的标准。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耐克最近还决定采用一种粘鞋胶,它派出了层层检查以保证转包商能符合其要求。耐克的产品专家开列出了一系列禁止使用的材料,在工厂里有系统性的安检,对已完成的产品也有品质控制。当然,这样的做法需要足够的资金实力作为后盾,一般的中小企业无力承担高昂成本。因此在某些行业,一些企业采取了更为精明的做法,如法国零售超市家乐福为了保证其出售的农产品的安全,选择了直接与农户打交道。为了保护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家乐福复制了它在欧洲的跟踪系统,给每一棵蔬菜贴上数字标签,从收割到上架都全程跟踪。可口可乐则取消了层层转包的做法,防止有过多的中小厂商涉入生产过程,以保证其严格的品质控制。麦当劳走的可能更远,它在中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整套供货链——超过四十家的肉类、蔬菜及调味酱等的制造厂。

跨国公司的这些举动,既是对其自身品牌的一种维护,也是对产品输出对象的一种高度负责。对于相关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跨国公司把自己的相关管理模式全盘移入了中国。许久以来我们有一个观念误区,即总是抱怨跨国公司没有把自己的核心技术转让给我们,其实对跨国公司来说这也无可厚非,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我们所要真正学习的不应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他们的先进管理模式与理念。没有这些要素,就是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我们也不可能生产出同样的高品质产品。一百多年前洋务运动失败的经验早就告诉我们,引入最先进的技术并不意味着自己就真的成功融入了现代工业文明。在提倡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今天,我们应当认识道:冲出中国产品的品质门陷阱的关键,并不在于从外部制定更严格的品质标准,或是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在于让企业从内到外培养起“精致制造”的内在气质与习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外贸验货员网

GMT+8, 2025-7-5 13:51 , Processed in 0.03542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