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BLOCKBO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V测试手册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8-5-5 09:49:41 | 只看该作者
FOR FACTORY & SUPPLIER ?
62#
发表于 2008-5-5 21:36:47 |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08-5-10 20:22: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64#
发表于 2008-5-10 21:15:59 |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08-5-11 00:21: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66#
发表于 2008-5-11 10:49:30 | 只看该作者
希望楼主每次看过别人发的资料。给点评价。我们在下。旧节约金币了
67#
发表于 2008-5-11 23:02:39 | 只看该作者

ceramic inspection knowledge

陶瓷知识

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陶器与瓷器绝大部分属于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烧成的硅酸盐制品。陶瓷一般说是陶瓷器的简称,广义地说是陶器、瓷器以及含粘土很少或不含粘土的特种陶瓷如高铝瓷、镁质瓷、锆质瓷、磁性瓷、电子陶瓷、高温陶瓷、工程陶瓷、核能陶瓷等的泛称。 陶与瓷在外观与微观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尽管两者均由结晶态物质、玻璃态物质和气泡 3种组分组成,但粗细、致密程度和气孔数量有所不同。陶器制造主要采用粘土质原料,加工比较简单,烧成温度偏低(一般为1000℃左右),因而质地粗糙,致密度差,气孔率高,吸水性强。而且一般粘土中含铁、钛等化合物杂质较多,使烧成的制品多数带有颜色。瓷器制造大都选用杂质含量较少的粘土,适量配以熔剂原料和瘠性原料(见),在较高的温度下(1300℃左右或高于1300℃)烧成,所得成品组织细腻,结构致密,强度较高,而且吸水率很低。如果制造中选用更纯的原料,特别是氧化铁含量很低的粘土,并采用适当配料和较高的烧成温度,则可制成白度很高、透光度良好的高质量瓷器。 简史 陶器制造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陶器制造已较普遍地在世界各民族中独立地得到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生活与艺术需求的增长,陶器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逐渐完成了陶到瓷的演变。瓷器起源于中国东汉时期(公元25~220),然后向东、西方传输,影响着世界瓷器制造业的发展(见)。 产区及概况 世界各地的陶瓷器生产,既有传统品种和传统工艺的继续,也有大量新兴品种的出现。 在中国,某些失传的成就,如唐代就已有名的长沙窑,宋代列为名窑的定窑、钧窑、汝窑、耀州窑都先后通过分析研究与科学总结,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中国的陶都宜兴(见)与瓷都景德镇(见),长时期称誉于世界,现在仍是重要产区。宜兴的紫砂陶器与宜均陶,景德镇的、、以及其他艺术名瓷,仍保持着原有风彩。德化的建白瓷观音、达摩等雕塑艺术品,其声誉不减当年(见)。被法国人誉为“雪拉冬”的浙江省,质量与产量均较过去有大的提高。华北地区的、,华南地区的、、,华东地区的以及东北的海城陶瓷均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跃居为中国陶瓷的优良品种。 英国的北斯塔福德郡 (North Staffordshire)是英国近200多年来著名的瓷区,尤其是19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及由韦奇伍德创立的类碧玉(jasper)陶器,一直是风格独异的优良产品。法国的塞夫尔(Serves)瓷厂自1750年建成后以生产软质瓷著称。后在法国里摩日(Limoges)发现瓷土,于19世纪初改制硬质瓷,从而以生产各种雕像、花卉为主,具有装饰华丽、色彩鲜艳的特点,为欧洲许多瓷厂仿制。德国的迈森(Meissen)瓷厂自1715年开始生产白度很高的硬质瓷(烧成温度1400℃),是欧洲最早成功地制造硬质瓷的工厂,并左右了欧洲瓷器的风格。这种传统产品风格一直保留到今天。荷兰的代尔夫特(Delft)地区 16~17世纪以生产白釉蓝彩陶器称誉欧洲。17世纪生产锡釉陶。这种陶器连同“代尔夫特”的名称传入英国,成为两国共有的品种而沿用至今。日本濑户陶瓷产区13世纪起即以陶瓷业著称,目前的900多家陶瓷工厂除生产日用器皿外,还生产工业用瓷。 制造原理 陶瓷器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利用其可塑性,使泥料塑成陶瓷器物生坯,经过高温煅烧,使生坯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烧成为陶瓷器。为使陶瓷器更加美观实用,其中一些产品须再经釉烧和彩烧。 粘土与适量的水混练以后形成泥团,这种泥团(称坯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塑成器形,并在外力去掉后仍保持其形状不变。这种性质为粘土的可塑性。坯料成型后有较高的屈服值和干燥后能维持坯料颗粒之间相互结合而不散垮的结合强度。干燥过程水分蒸发,颗粒间空隙减少而发生体积收缩。坯料中加入瘠性原料(石英或煅烧熟料)和减少水量,可以改变过大的流动性,调节可塑性能,减小干燥收缩。 高温煅烧时粘土中的熔剂原料如长石、滑石等达到一定温度时熔融,出现液相,填充于未熔颗粒之间的空隙中,靠其浸润性和表面张力,使气孔率下降,发生烧成体积收缩,同时能溶解难熔组分,而从液相中析出新的结晶相(莫来石)并发育长大。原料中加入的石英可部分溶解在液相中,提高粘度,防止高温变形。难熔颗粒溶解和莫来石析出的反应不断进行,最终,莫来石、残留石英与其他晶相组分借助于玻璃相(液相)连结,伴随气孔而构成复杂的结构,组成致密的陶瓷器坯体。 釉是附着于陶瓷器坯体表面的经熔烧的玻璃质层。釉料细浆首先须粘附于坯体表面,釉烧时绝大部分熔融,而与坯互相渗入,形成夹杂残留气泡和晶体的釉层,使陶瓷器表面平滑并具有光泽,易于清洁,还可以增加强度和提高抗腐蚀性,并能增进色调和进一步彩饰(见)。 种 [1] [2]
68#
发表于 2008-5-13 11:16:33 | 只看该作者
很有用的资料,谢谢
69#
发表于 2008-5-21 20:04:31 | 只看该作者

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

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
70#
发表于 2008-5-26 00:17:53 | 只看该作者
it is perfec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外贸验货员网

GMT+8, 2025-4-21 05:21 , Processed in 0.05129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