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hu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中英文版第三章 八佾篇(2)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4:03:32 | 只看该作者

《论语》中英文版第三章 八佾篇(11)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Some one asked the meaning of the great sacrifice. The Master said, "I do not know. He who knew its meaning would find it as easy to govern the kingdom as to look on this" - pointing to his palm.

【原文】

或问之说①。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②!”指其掌。



【今译】

有人向孔子请教关于禘祭的道理。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禘祭意义的人对于治理天下国家,会像把东西出示在这里一样(轻而易举)吧!”?孔子一面说,一面?指着自己的手掌。

【注释】

①或:有人。:古代天子祭祀祖先的大礼。说:说法,意义。

②示:同“置”,摆、放。诸:“之于”的合音。斯:这,指手掌。

【评点】

孔子避而不答关于缔祭的提问。这是孔子真的不知道吗?孔子尊重周礼,熟悉礼仪,怎么不知缔祭呢?这是因为鲁国之君禘祭时违背了周礼,孔子为尊者讳,所以推说不知道。实际上,孔子不但熟悉禘礼,而且认为这是礼之所在,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所以掌握禘的仪式、程序和理论,治国也就在掌握之中了。

孔子是掌握禘祭道理的,为什么他不能掌权把国家治理好呢?有人说什么孔子保守,孔子反动。从历史事实来看,最根本的一条是:孔子当政,必然要损害贵族的利益。这样看来,谁保守、谁反动,不是清楚了吗?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4:04:40 | 只看该作者

《论语》中英文版第三章 八佾篇(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He sacrificed to the dead, as if they were present. He sacrificed to the spirits, as if the spirits were present. The Master said, "I consider my not being present at the sacrifice, as if I did not sacrifice."

【原文】

祭如在①,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②,如不祭。”



【今译】

祭祀祖先的时候,应该像祖先真的在那儿一样,祭神的时候,也应该像神真的在那里一样。孔子说:“我如果不能亲自参与祭祀,请人代祭,就好像没有祭过一样。”

【注释】

①祭:指祭祀祖先。

②与:参与。

【评点】

“祭如在”就是祭祀亲祖要求在心情上觉得死者如生,只是因为想念已极,宛如看到听到亲祖的音容笑貌。这种事死如生论,是把祭祀看作感情的事,不是理智的事,也不要你去证明鬼神的有无。这种宗教心理不过是将人世间的真情推广到鬼神上而已,所以立足点还在人道上。真诚最可贵。祭祀这类庄重神圣的事,同样要出以诚心。参与祭祀,就要恭敬地去祭,自然会是祭谁如谁在。不亲自参与,叫人代理,这是虚情应付,也是对真诚的亵读。如果表面上装得诚敬,内心并不如此,这是言行不一的表现。孔子主张抱着虔诚的态度祭祀鬼神,就是要在对祖先的忠孝的实际行动上下功夫。周朝本耒就有这种对待鬼神的传统:“周人尊礼尚德,事鬼敬神而远之。”(《礼祀》)孔子认为继承这些传统能够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同样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4:06:24 | 只看该作者

《论语》中英文版第三章 八佾篇(13)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Wang Sun Jia asked, saying, "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saying, 'It is better to pay court to the furnace than to the southwest corner?'" The Master said, "Not so. He who offends against Heaven has none to whom he can pray."

【原文】

王孙贾问曰①:“与其媚于奥②,宁媚于灶③,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今译】

王孙贾问道:“与其巴结奥神,不如巴结灶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那样。如果得罪了天,向谁祈祷都是没有用的。”

【注释】

①王孙贾:卫灵公时卫国的大夫,有实权。

②媚:谄媚,巴结,奉承。奥:本义指室内的西南角。古时尊长居西南,所以奥神的地位应比灶神尊贵些。这里暗喻卫君或宠姬南子。

③灶:本义是灶神,即百姓说的“灶神爷”。旧俗,阴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烧纸马,供奉饴糖,送灶神上天,谓之“送灶”;腊月三十日(除夕),又迎回来,谓之“迎灶”灶神地位虽较低,但上可通天,决定人的祸福。故当时人们的俗话才说“宁媚于灶”;祭祀神明时首先要奉承巴结的是灶神。这里王孙贾以灶神比喻自己。

【评点】

孔子认为:天,就是自然界。他虽然曾说“畏天命”,从一开始对天有一种很深的敬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认为天是宗教神学意义上的上帝,而是把天改造成具有生命意义和伦理价值的自然界。

王孙贾是卫国执政权臣,用讽喻想叫孔子求媚于他,以出仕于卫。孔子多才多艺,卫灵公曾想起用他。卫灵公有一个宠姬,叫南子。孔子曾去见南子。王孙贾以为孔子走夫人路线,故用奥神比喻南子。用灶神比喻自己,执卫国之政。讽喻孔子与其走内线去巴结南子,还不如巴结我有权势的外臣可以起用你。孔子听了义正词严地回答:“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就是说,众神归一都服从天管,人是无法欺天的。因为“天”在当时人们心目中尚有保留着权威性的社会价值观念。孔子言“天”,只是利用这一点以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意志感情,特别是那些难以言状和无法解释的问题以暂且的回答而已。这里的意思是得罪了天地良心,巴结谁都没有用,表明自己光明磊落,守礼而不求媚于人的态度。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4:21:10 | 只看该作者

《论语》中英文版第三章 八佾篇(14)

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The Master said, "Zhou had the advantage of viewing the two past dynasties. How complete and elegant are its regulations! I follow Zhou."

【原文】

子曰:“周监于二代①,郁郁乎文哉②!吾从周③。”



【今译】

周朝的礼仪制度,是借鉴于夏、商两代建立起来的。礼仪制度文明何等丰富多彩啊!我尊从周代的文明。”

【注释】

①监:通“鉴”,本义是镜子,引申为借鉴、引以为戒等意思。二代:指夏、商两个朝代。

②郁郁:原意是草木茂盛的样子,也指香气浓郁。这里指礼仪制度丰富多彩。文:礼仪制度文明。

③从:尊从,崇仰。

【评点】

本章孔子赞美周朝礼仪制度的完备。周的礼仪礼乐制度,以夏后、殷商两代文化为镜子,有传承、有损益、有超越,使周代数百年文化粲然大备,繁荣昌盛。

孔子生活的鲁国,在西周初年本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也是殷遗民的主要聚居地。当伯禽就国之际,便将大批的典章文物带往鲁国,从而使鲁国从一开始就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尤其是鉴于周公的勋劳,当其去世之后,周王室允准鲁国破格使用天子之礼乐,遂使鲁国在周王室衰微之后得以保存较为完整的西周典章制度和文物。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孔子目睹列国交争,于是愈加感到西周以道德为本位、以天子为核心的典章制度礼乐文物,不仅给人从肃穆庄重的感染力,而且因此而对周初制度发出由衷的赞叹。本章内容,正是孔子面对现实而生发的思周情怀,才使他有条件据鲁而创立儒家学派。

在孔子看来,周礼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因为周公受封于东方的鲁国,文化中心东移,于是春秋时代“周礼尽在鲁矣”(《春秋左传》)。所以“吾从周”,也指“鲁所存周礼而言”,“从周”也就是“从鲁”。由此可见,孔子是个持文化发展论者。
15#
发表于 2009-10-19 13:04:10 | 只看该作者
內容是不錯,但比較深奧,有沒有電子檔!好好研究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外贸验货员网

GMT+8, 2025-1-23 13:07 , Processed in 0.06277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