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解电容检验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6 10:0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QC物料检验规范       

题        电解电容        版本:1.0        第1页        共1页       
                文件编号:QA-OI-A-002       
        说

明        目的:规范物料检验,保证产品质量。
范围:适用于IQC物料检验。
抽样标准:依据GB2828-87 II级一次抽样,致命缺陷(CR)AQL0.1;重缺陷(MA)AQL0.4;轻缺陷(MI)AQL1.5。
试验项目:可焊性、试装项目每批试验10PCS,判定标准AC=0。
本检验规程未尽项目,需检验可参照国标要求。当检验规范的检验项目在技术要求中未作规定时,可不作检验要求。
来料规格型号与BOM及封样不符时,缺陷类别为重缺陷(MA)。
7.“★”表示选定项目。       
检验
项目        品质现象描述        检验手段
及工具        缺陷类别        备注       
                        CR        MA        MI               

装                1.  包装无标识,外标识与实物不一致,        目测                        ★               
        2.  包装箱破损及严重脏污,包装不良。                                ★               
        3.  不同规格型号混装。                        ★                       


观        1.  丝印不良,模糊不清。        目测                        ★               
        2.  表面脏污,引脚氧化。                                ★               
        3.  绝缘皮翘起,封装不良。                                ★               
        4.  极性丝印偏位,不在对应引脚上。                        ★                       
        5.  无丝印,引脚断裂。                        ★                       
        6.  变形,损伤、破损。                        ★                       
        7.  绝缘皮破,有孔,下滑秃头。                        ★                       
        8.  混料,混有其它规格型号。                ★                               
尺寸        外形尺寸与要求不符(抽10PCS检验,判定标准AC=0)。        游标卡尺                ★                见技术要求及仪器操作规程       
性能        1.  电容量不符要求。        LCR电桥、漏电测试仪        ★                               
        2.  损耗角不符要求。                ★                               
        3.  漏电流不符要求。                ★                               
可焊性        可焊性不符要求(技术要求中未注明试验条件时,以温度为235℃,时间为3S试验)。        锡炉                ★                见仪器操作规程       
试装        实装不符要求(使用对应的PCB进行试装)。                        ★                       

附注:




       
拟制:        审批:        日期: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10:03:58 | 只看该作者

5M1E分析法

5M1E分析法
  5M1E分析法(人、机、料、法、环、测)
  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的原因主要有6个因素:
  a) 人(Man/Manpower): 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b) 机器(Machine): 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c) 材料(Material): 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d) 方法(Method): 这里包括加工工艺、工装选择、操作规程等;
  e)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f) 环境(Enviromen) 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5M1E。6要素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就必须重新计算。
5M1E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1、操作人员因素
  凡是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生产的缺陷,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员控制造成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等。
  防误可控制措施:
  (1)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2)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流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颁发操作合格证;
  (3)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的频次;
  (4)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整、工作经验丰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
  (5)广泛开展QCC品管圈活动,促进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能力。
  2、机器设备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有:
  (1)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并建立设备关键部位日点检制度,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进行重点控制;
  (2)采用首件检验,核实定位或定量装置的调整量;
  (3)尽可能培植定位数据的自动显示和自动记录装置,经减少对工人调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赖。
  3、材料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有(1)在原材料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质量要求;
  (2)加强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
  (3)合理选择供应商(包括“外协厂”);
  (4)搞好协作厂间的协作关系,督促、帮助供应商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4、工艺方法的因素
  工艺方法包括工艺流程的安排、工艺之间的衔接、工序加工手段的选择(加工环境条件的选择、工艺装备配置的选择、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序加工的指导文件的编制(如工艺卡、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工序质量分析表等),
  工艺方法对工序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指定的加工方法,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正确性和合理性,二是贯彻、执行工艺方法的严肃性。
  工艺方法的防误和控制措施:
  (1)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严格首件检验,并保证定位中心准确,防止加工特性值数据分布中心偏离规格中心;
  (2)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定位装置的安装和调整方法,尽可能配置显示定位数据的装置;
  (3)加强定型刀具或刃具的刃磨和管理,实行强制更换制度;
  (4)积极推行控制图管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5)严肃工艺纪律,对贯彻执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监督。
  (6)加强工具工装和计量器具管理,切实做好工装模具的周期检查和计量器具的周期校准工作。
  5、测量的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使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
  (2)定期对所有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
  (3)规定必要的校准规程。其内容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方法、验收标准,以及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4)保存校准记录。
  (5)发现测量和试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立即评定以前的测量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入有关文件。
  6、环境的因素
  所谓环境,一般指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音干扰、振动、照明、室内净化和现场污染程度等。
  在确保产品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外,还要做好现场的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大力搞好文明生产,为持久地生产优质产品创造条件。
3#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10:06:02 | 只看该作者

PDCA循环

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PDCA循环的特点有三个:
  ①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如图8-5所示。在PDCA循环中,一般说,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
  ②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象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如图8-5所示。
  ③在PDCA循环中,A是一个循环的关键。
  贯标中的应用:GB/T 19001、GB/T 28001标准的管理思路
  【P(策划)】:
  GB/T 19001:工作计划、策划(职责 目标 人、机、料、法、环、测 5W1H);GB/T 28001:包括三个方面的策划(危险源识别、法律法规识别、目标指标
  和方案制订)
  【D(执行)】:
  -- 明确职责(部门/岗位的质量、安保职责)
  -- 资源保证(能力、意识,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资格,GB/T 28001:安全员,消防、安全监控、防盗、防雷设施等)
  --编写文件(强调两标融贯)
  --信息交流和沟通(对内、对外)
  -- 执行:符合性 痕迹管理
  GB/T 28001:运行控制(重点消防安全、防盗抢(财产和资金)、交通安全、信息安全) 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文件的演练和执行)
  【C(检查)、A(行动)】:检查和持续改进
  --日常工作(质量)检查、安全检查
  --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定期验证
  --安全管理绩效的检查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
  --对不合格(品)的整改,(GB/T 28001)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小结:
  PDCA:是最早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Shewhat(休哈特)提出的PDS(Plan Do See)演化而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改进成为PDCA模式,所以又称为“戴明环”。
  PDCA的含义如下:P( 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 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 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 ;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 个PDCA循环里。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PCD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因此有人称其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外贸验货员网

GMT+8, 2025-4-23 04:01 , Processed in 0.04342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