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液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9 18:2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与液晶显示器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液晶面板的产量、优劣等多种因素都连系着液晶显示器自身的质量、价格和市场走向。其中液晶面板关系着玩家最看重的响应时间、色彩、可视角度、对比度等参数。从液晶面板可以看出这款液晶显示器的性能、质量如何?小林在网上找了一下液晶面板的资料,只要是针对目前主流的液晶面板,让大家在购买液晶显示器时心里有一个底。

  VA型:VA型液晶面板在目前的显示器产品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使用在高端产品中,16.7M色彩(8bit面板)和大可视角度是它最为明显的技术特点,目前VA型面板分为两种:MVA、PVA。

  MVA型:全称为(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是一种多象限垂直配向技术。它是利用突出物使液晶静止时并非传统的直立式,而是偏向某一个角度静止;当施加电压让液晶分子改变成水平以让背光通过则更为快速,这样便可以大幅度缩短显示时间,也因为突出物改变液晶分子配向,让视野角度更为宽广。在视角的增加上可达160度以上,反应时间缩短至20ms以内。

  PVA型:是三星推出的一种面板类型,是一种图像垂直调整技术,该技术直接改变液晶单元结构,让显示效能大幅提升可以获得优于MVA的亮度输出和对比度。此外在这两种类型基础上又延出改进型S-PVA和P-MVA两种面板类型,在技术发展上更趋向上,可视角度可达170度,响应时间被控制在20毫秒以内(采用Overdrive加速达到8ms GTG),而对比度可轻易超过700:1的高水准,三星自产品牌的大部份产品都为PVA液晶面板。

  IPS型:IPS型液晶面板具有可视角度大、颜色细腻等优点,看上去比较通透,这也是鉴别IPS型液晶面板的一个方法,PHILIPS不少液晶显示器使用的都是IPS型的面板。而S-IPS则为第二代IPS技术,它又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以改善IPS模式在某些特定角度的灰阶逆转现象。 LG和飞利浦自主的面板制造商也是以IPS为技术特点推出的液晶面板。

  TN型:这种类型的液晶面板应用于入门级和中端的产品中,价格实惠、低廉,被众多厂商选用。在技术上,与前两种类型的液晶面板相比在技术性能上略为逊色,它不能表现出16.7M艳丽色彩,只能达到16.7M色彩(6bit面板)但响应时间容易提高。可视角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可视角度不会超过160度。现在市场上一般在8ms响应时间以内的产品大多都采用的是TN液晶面板。
[编辑本段]
液晶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或称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画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适用于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

  每个画素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悬浮于两个透明电极(氧化铟锡)间的一列液晶分子,两个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过滤片,如果没有电极间的液晶,光通过其中一个过滤片势必被另一个阻挡,通过一个过滤片的光线偏振方向被液晶旋转,从而能够通过另一个。

  液晶分子本身带有电荷,将少量的电荷加到每个画素或者子画素的透明电极,则液晶的分子将被静电力旋转,通过的光线同时也被旋转,改变一定的角度,从而能够通过偏振过滤片。

  在将电荷加到透明电极之前,液晶分子处于无约束状态,分子上的电荷使得这些分子组成了螺旋形或者环形(晶体状), 在有些LCD中,电极的化学物质表面可作为晶体的晶种,因此分子按照需要的角度结晶,通过一个过滤片的光线在通过液芯片后偏振防线发生旋转,从而使光线能够通过另一个偏振片,一小部分光线被偏振片吸收,但其余的设备都是透明的。

  将电荷加到透明电极上后,液晶分子将顺着电场方向排列,因此限制了透过光线偏振方向的旋转,假如液晶分子被完全打散,通过的光线其偏振方向将和第二个偏振片完全垂直,因此被光线完全阻挡了,此时画素不发光,通过控制每个画素中液晶的旋转方向,我们可以控制照亮画素的光线,可多可少。

  许多LCD在交流电作用下变黑,交流电破坏了液晶的螺旋效应,而关闭电流后,LCD会变亮或者透明。

  为了省电,LCD显示采用复用的方法,在复用模式下,一端的电极分组连接在一起,每一组电极连接到一个电源,另一端的电极也分组连接,每一组连接到电源另一端,分组设计保证每个画素由一个独立的电源控制,电子设备或者驱动电子设备的软件通过控制电源的开/关序列,从而控制画素的显示。

  检验LCD显示器的指标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显示大小,反应时间(同步速率),阵列类型(主动和被动),视角,所支持的颜色,亮度和对比度,分辨率和屏幕高宽比,以及输入接口(例如视觉接口和视频显示阵列)。

  简史

  第一台可操作的LCD基于动态散射模式(Dynamic Scattering Mode,DSM),RCA公司乔治•海尔曼带领的小组开发了这种LCD。海尔曼创建了奥普泰公司,这个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基于这种技术的的LCD。 1970年12月,液晶的旋转向列场效应在瑞士被仙特和赫尔弗里希霍夫曼-勒罗克中央实验室注册为专利。 1969年,詹姆士•福格森在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Ohio University)发现了液晶的旋转向列场效应并于1971年2月在美国注册了相同的专利。1971年他的公司(ILIXCO)生产了第一台基于这种特性的LCD,很快取代了性能较差的DSM型LCD。

  显示原理

  利用液晶的基本性质实现显示。自然光经过一偏振片后“过滤”为线性偏振光,由于液晶分子在盒子中的扭曲螺距远比可见光波长大得多,所以当沿取向膜表面的液晶分子排列方向一致或正交的线性偏振光入射后,其偏光方向在经过整个液晶层后会扭曲90°由另一侧射出,正交偏振片起到透光的作用;如果在液晶盒上施加一定值的电压,液晶长轴开始沿电场方向倾斜,当电压达到约2倍阈值电压后,除电极表面的液晶分子外,所有液晶盒内两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都变成沿电场方向的再排列,这时90°旋光的功能消失,在正交片振片间失去了旋光作用,使器件不能透光。如果使用平行偏振片则相反。

  正是这样利用给液晶盒通电或断电的办法使光改变其透-遮住状态,从而实现显示。上下偏振片为正交或平行方向时显示表现为常白或常黑模式。

  透射和反射显示

  
LCD可透射显示,也可反射显示,决定于它的光源放哪里。透射型LCD由一个屏幕背后的光源照亮,而观看则在屏幕另一边(前面)。这种类型的LCD多用在需高亮度显示的应用中,例如电脑显示器、PDA和手机中。用于照亮LCD的照明设备的功耗往往高于LCD本身。

  反射型LCD,常见于电子钟表和计算机中,(有时候)由后面的散射的反射面将外部的光反射回来照亮屏幕。这种类型的LCD具有较高的对比度,因为光线要经过液晶两次,所以被削减了两次。不使用照明设备明显降低了功耗,因此使用电池的设备电池使用更久。因为小型的反射型LCD功耗非常低,以至于光电池就足以给它供电,因此常用于袖珍型计算器。

  半穿透反射式LCD既可以当作透射型使用,也可当作反射型使用。当外部光线很足的时候,该LCD按照反射型工作,而当外部光线不足的时候,它又能当作透射型使用。

  彩色显示

  彩色LCD中,每个画素分成三个单元,或称子画素,附加的滤光片分别标记红色,绿色和蓝色。三个子画素可独立进行控制,对应的画素便产生了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种颜色。老式的CRT采用同样的方法显示颜色。根据需要,颜色组件按照不同的画素几何原理进行排列。

  常见的液晶显示器点距

  常见液晶显示器点距表:

  12.1英寸 (800×600) - 0.308 毫米

  12.1英寸 (1024×768) - 0.240 毫米

  14.1英寸 (1024×768) - 0.279 毫米

  14.1英寸 (1400×1050) - 0.204 毫米

  15英寸 (1024×768) - 0.297 毫米

  15英寸 (1400×1050) - 0.218 毫米

  15英寸 (1600×1200) - 0.190 毫米

  16英寸 (1280×1024) - 0.248 毫米

  17英寸 (1280×1024) - 0.264 毫米

  17英寸宽屏 (1280×768) - 0.2895 毫米

  17.4英寸 (1280×1024) - 0.27 毫米

  18英寸 (1280×1024) - 0.281 毫米

  19英寸 (1280×1024) - 0.294 毫米

  19英寸 (1600×1200) - 0.242 毫米

  19英寸宽屏 (1440×900) - 0.283 毫米

  19英寸宽屏 (1680×1050) - 0.243 毫米

  20英寸宽屏 (1680×1050) - 0.258 毫米

  20.1英寸 (1200×1024) - 0.312 毫米

  20.1英寸 (1600×1200) - 0.255 毫米

  20.1英寸 (2560×2048) - 0.156 毫米

  20.8英寸 (2048×1536) - 0.207 毫米

  21.3英寸 (1600×1200) - 0.27 毫米

  21.3英寸 (2048×1536) - 0.21 毫米

  22英寸宽屏 (1600×1024) - 0.294 毫米

  22.2英寸 (3840×2400) - 0.1245 毫米

  23英寸宽屏 (1920×1200) - 0.258 毫米

  23.1英寸 (1600×1200) - 0.294 毫米

  24英寸宽屏 (1920×1200) - 0.27 毫米

  26英寸宽屏 (1920×1200) - 0.287 毫米

  不光是20寸普屏液晶,17寸、23寸宽屏、24寸宽屏的液晶显示器基本都有文字过小的毛病。合适上网和文字处理的显示器包括15寸、19寸、19寸宽屏、22寸宽屏和26寸宽屏这五种规格,他们的点距都较大,文字显示大小合适
2#
发表于 2009-2-10 08:27:09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了,顶!
3#
发表于 2009-2-10 08:32: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收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外贸验货员网

GMT+8, 2025-4-22 17:31 , Processed in 0.04065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