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21 10:55:36
|
只看该作者
印刷电路术语 continued3
3.2 原材料
3.2.1 导电箔 conductive foil
覆盖于基材的一面或两面上,供制作导电图形的金属箔。
3.2.2 电解铜箔 electrodeposited copper foil
用电沉积法制成的铜箔。
3.2.3 压延铜箔 rolled copper foil
用辊轧法制成的铜箔。
3.2.4 退火铜箔 annealed copper foil
经退火处理改善了延性和韧性的铜箔。
3.2.5 光面 shiny side
电解铜箔的光亮面,即生产时附在阴极筒上的一面。
3.2.6 粗糙面 matte side
电解铜箔较粗糙的无光泽面,即生产时不附在阴极筒上的一面。
3.2.7 处理面 treated side
铜箔经粗化、氧化或镀锌、镀黄铜等处理后提高了对基材粘结力的一面或两面。
3.2.8 防锈处理 stain proofing
铜箔经抗氧化剂等处理使不易锈蚀。
3.2.9 薄铜箔 thin copper foil
厚度小于18μm的铜箔。
3.2.10 涂胶铜箔 adhesire coated foil
粗糙面涂有胶粘剂的铜箔,可提高对基材的粘结性。
3.2.11 增强材料reinforcing material
加入塑料中能使塑料制品的机械强度显著提高的填料,一般为织物或非织物状态的纤维材料。
3.2.12 E玻璃纤维 E-glass fibre
电绝缘性能优良的钙铝硼硅酸盐玻璃纤维,适用于电绝缘材料。碱金属氧化物含量不大于0.8%,通称无碱玻璃纤维。
3.2.13 D玻璃纤维 D-glass fibre
用低介电常数玻璃拉制而成的玻璃纤维,其介电常数及介质损耗因数都小于E玻璃纤维。
3.2.14 S玻璃纤维 S-glass fibre
由硅铝镁玻璃拉制的玻璃纤维,其新生态强度比E玻璃纤维高25%以上。又称高强度玻璃纤维。
3.2.15 玻璃布 glass fabric
在织布机上将两组互相垂直的玻璃纤维纱交叉编织而成的织物。
3.2.16 非织布 non-woven fabric
纤维不经纺纱制造而乱向放置成网,成层,粘合而成的薄片状材料,含或不含粘合剂。
3.2.17 经向 warp-wise
机织物的长度方向,即经纱排列方向,与织物在织机上前进方向一致。
3.2.18 纬向 weft-wise; filling-wise
机织物的宽度方向,即纬纱排列方向,与经向垂直。
3.2.19 织物经纬密度 thread count
织物经向或纬向单位长度的纱线根数。经向单位长度内的纬纱根数称纬密;纬向单位长度内的经纱根数称经密。
3.2.20 织物组织 weave structure
机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的形式。
3.2.21 平纹组织 plain weave
经纱与纬纱每隔一根纱交错一次,由二根经纱和二根纬纱组成一个单位组织循环的织物组织。正反面的特征基本相同,断裂强度较大。
3.2.22 浸润剂 size
在玻璃纤维拉制过程中,为保护纤维表面和有利于纺织加工而施加于其上的物质。通常需先除去才能用于制作层压板。
3.2.23 偶联剂 coupling agent
能在玻璃纤维和树脂基体的界面建立和促进更强结合的物质,其分子的一部分能与玻璃纤维形成化学键,另一部分能与树脂发生化学反应。
3.2.24 浸渍绝缘纸 impregnating insulation paper
具有电绝缘性能的不施胶的中性木桨纸或棉纤维纸,可以是本色的、半漂白的或漂白的,用于制作绝缘层压板。
3.2.25 聚芳酰胺纤维纸 aromatic polyamide paper
一种耐高温合成纤维纸,由聚芳酰胺短切纤维和沉析纤维在造纸机上混合抄造而成,亦称芳纶纸。可用作层压板增强材料,涂胶后可作挠性印制板的覆盖层和粘结片。
3.2.26 聚酯纤维非织布 non-woven polyester fabric
由聚酯纤维制成的非织布,又称涤纶非织布。
3.2.27 断裂长 breaking length
宽度一致的纸条本身重量将纸断裂时所需的长度,由拉伸强度和恒湿处理后试样重量计算得出。
3.2.28 吸水高度 height of capillary rise
将垂直悬挂的纸条下端浸入水中,以规定时间内在纸条上由于毛细管作用而上升的高度表示。
3.2.29 湿强度保留率 wet strength retention
纸在湿态时具有的强度与同一试样在干态时强度之比。
3.2.30 白度 whitenness
纸的洁白程度,亦称亮度。因光谱紫蓝区457nm蓝光反射率与肉眼对白度的感受较一致,故常用的白度仪是测量蓝光反射率来表示白度。
3.2.31 多官能环氧树脂 polyfunctional epoxy resin
环氧官能团大于2的环氧树脂,固化后有高的玻璃化温度,如线型酚醛多官能环氧树脂,二苯氨基甲烷和环氧氯丙烷反应产物。
3.2.32 溴化环氧树脂 brominated epoxy resin
含稳定溴化组分的环氧树脂,固化物有阻燃性,是由低分子环氧树脂与溴化双酚A反应而成的中等分子量树脂。
3.2.33 A阶树脂A-stage resin
某些热固性树脂制造的早期阶段,呈液态或加热时呈液态,此时在某些液体中仍能溶解。
3.2.34 B阶树脂 B-stage resin
某些热固性树脂反应的中间阶段,加热时能软化,但不会完全溶解或熔融,此时它与某些溶剂接触能溶涨或部分溶解。
3.2.35 C阶树脂 C-stage resin
某些热固性树脂反应的最后阶段,此时它实际上是不溶和不熔的。
3.2.36 环氧树脂 epoxy resin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能与多种类型固化剂反应而交联的一类树脂。
3.2.37 酚醛树脂 phenolic resin
由酚类和醛类化合物缩聚制得的聚合物。
3.2.38 聚酯树脂 polyester resin
主链链节含有酯键的聚合物,由饱和的二元酸和二元醇缩合聚合而得的为热塑性的聚酯,如聚对苯甲酸乙二酯(PETP),常制成聚酯薄膜。
3.2.39 不饱和聚酯 unsaturated polyester
聚合物分子链上既含有酯键,又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一类聚酯,能与不饱和单体或预聚体发生化学反应而交联固化。
3.2.40 丙烯酸树脂 acrylic resin
以丙烯酸或丙烯酸衍生物为单体聚合制得的一类聚合物,如丙烯酸酯。
3.2.41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melamine formaldehyde resin
由三聚氰胺与甲醛缩聚制得的一种氨氰树脂。
3.2.42 聚四氟乙烯 polytetrafluoetylene(PTFE)
以四氟乙烯为单体聚合制得的聚合物。
3.2.43 聚酰亚胺树脂 polyimide resin
主链上含有酰亚胺基团(-C-N-C-)的聚合物,如常制成薄膜的聚均苯四酰二苯醚亚胺,制作耐高温层压板的主链上除酰亚胺基外还有仲胺基的聚酰胺亚胺。
3.2.44 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 bismaleimide-triazine resin
聚氰酸酯(又称三嗪A树脂)预聚物与双马来酰亚胺经化学反应制得的树脂,简称BT树脂。
3.2.45 聚全氟乙烯丙烯薄膜 (FEP)perfluorinated ethylene-propylene copolymer film
由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共聚物制成的塑料薄膜,简称FEP薄膜。
3.2.46 环氧当量(WPE)weight per epoxy equivalent
含1摩尔环氧基团的树脂克数,是表示环氧树脂环氧基含量的一种方式。
3.2.47 环氧值 epoxy value
每100g环氧树脂中含有环氧基团的摩尔数,是表示环氧树脂官能度的一种方式。
环氧值= 100
环氧当量
3.2.48 双氰胺 dicyandiamide
环氧树脂的一种潜伏性固化剂,为白色粉末。固化物有良好的粘结强度和电绝缘性,常用于环氧玻璃布层压板。
3.2.49 粘结剂 binder
用于层压板将增强材料结合在一起的连续相,粘结剂可以是热固性或热塑性树脂,通常在加工时发生形态变化。
3.2.50 胶粘剂 adhesive
能将材料通过表面附着而粘结在一起的物质。
3.2.51 固化剂 curing agent
加入树脂中能使树脂聚合而固化的催化剂或反应剂称固化剂,它是固化树脂的化学组成部分。
3.2.52 阻燃剂 flame retardant
为了止燃、显著减小或延缓火焰蔓延而加入材料中或涂覆在材料表面的物质。
3.2.53 粘结增强处理 bond enhancing treatment
改善金属箔表面与相邻材料层之间结合力的处理。
3.2.54 复合金属箔 composite metallic material
由两种金属箔通过冶金结合而形成的金属箔。例如铜-殷钢-铜(又名覆铜殷钢),用于制作改善散热性能的金属芯印制板。
3.2.55 载体箔 carrier foil
薄铜箔的金属载体。
3.2.56 固化时间 curing time
热固性树脂组分在固化时从受热开始至达到C阶的时间。
3.2.57 处理织物 finished fabric
经处理提高了与树脂相容性的织物。
3.2.58 箔(剖面)轮廓 foil profile
金属箔由制造和粘结增强处理形成的粗糙外形。
3.2.59 遮光剂 opaquer
加入树脂体系使层压板不透明的材料。通过反射光或透射光用肉眼都不能看到增强材料的纱或织纹。
3.2.60 弓纬 bow of weave
纬纱以弧形处于织物宽度方向的一种织疵。
3.2.61 断经end missing
织物中因废纱拆出而断裂的很小一段经纱。
3.2.62 缺纬 mis-picks
因纬纱缺漏造成的布面组织从一边到另一边的缺损。
3.2.63 纬斜bias
织物上的纬纱倾斜,不与经纱相垂直。
3.2.64 折痕 crease
玻璃布因折叠或起皱处受压而形成的凸痕。
3.2.65 云织 waviness
在不等张力下织成的布,妨碍了纬纱的均匀排布,从而产生交错的厚薄段。
3.2.66 鱼眼 fish eye
织物上阻碍树脂浸渍的小区域,可因树脂体系、织物或处理造成。
3.2.67 毛圈长 feather length
从织物的最边上一根经纱边缘至纬纱的边端的距离。
3.2.68 厚薄段 mark
织物整个宽度上由于纬纱过密或过稀造成的偏厚或偏薄的片段。
3.2.69 裂缝 split
因折叠和折皱使纬纱或经纱断裂形成织物开口。
3.2.70 捻度 twist of yarn
纱线沿轴向一定长度内的捻回数,一般以捻/米表示。
3.2.71 浸润剂含量 size content
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玻璃纤维原纱或制品的浸润剂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表示。
3.2.72 浸润剂残留量 size residue
含纺织型浸润剂的玻璃纤维经焙烧工艺处理后残存在纤维上的碳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表示。
3.2.73 处理剂含量 finish level
玻璃布上附着的有机物含量,包含浸润剂残留量和被覆的偶联剂量。
3.2.74 坯布grey fabric
从织机上取下来未经处理的玻璃布。
3.2.75 稀松织物 woven scrim
经纱间隔和纬纱间隔较宽带有网孔的玻璃纤维布。
3.3 制造
3.3.1 浸渍 impregnating
用树脂浸透增强材料并包含树脂。
3.3.2 凝胶体 gel
热固性树脂从液态转变到固态过程中产生的凝胶状固态,它是固化反应的一种中间阶段。
3.3.3 适用期 pot life
加了催化剂、溶剂或其他组分的热固性树脂体系以及单组分树脂,能够保持其适用工艺特性的期限。
3.3.4 覆箔 clad
将金属箔覆盖并粘合在基材表面上。
3.3.5 叠层 layup
为了准备层压而把多张预浸材料和铜箔重叠起来。
3.3.6 层压 laminating
将两层或多层预浸材料加热、加压结合在一起形成硬质板材的工艺。
3.3.7 复合laminating
用胶粘剂将两层或多层相同或不同的片状材料粘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箔状材料的工艺。亦称“复合”。
3.3.8 接触压力 kiss pressure
仅稍大于使材料相互接触所需的压力。
3.3.9 高压压制 high-pressure moulding
压力大于1400kPa的压制过程。
3.3.10 低压压制10W-Pressure moulding从接触压力至1400Kpa压力的压制过程。
3.3.11 压板间距 daylight
液压机打开时定压板和动压板之间的距离。多层压机的压板间距为相邻两压板间的距离。
3.3.12 脱模剂 release agent
涂覆于模板表面防止压制材料粘模的物质。
3.3.13 防粘膜 release film
防止树脂与模板粘结或粘住材料表面所用的隔离薄膜。
3.3.14 压垫材料 cushion
在层压过程中使用的起均化传热速度、缓冲温度和改善平行度作用的薄片材料。
3.3.15 放气 degassing
在压制压层板和多层印制板的过程中,通过瞬间降压加压,使气体排出的操作。亦指在减压与加热时,自印制板组装件排出气体。
3.3.16 压板 press platen
层压机的平整加热板,用来传递热量和压力至层压模板和叠层。
3.3.17 层压模板 laminate moulding plate
表面抛光的金属板,供压制层压板时用作模板。
3.3.18 压制周期 moulding cycle
在层压机上完成一次层压板压制全过程所需用的时间。
3.3.19 内部识别标志 internal identification mark
印在基材表层增强材料上的重复出现的制造厂代号标志,代号字母或数字竖立方向指向增强材料的纵向,阻燃级用红色,非阻燃级用其他色。
3.3.20 后固化 post cure
补充的高温处理,通常加压或不加压,以使材料完全固化并改进最终性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