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批:相同条件下制造出来的一定数量的产品,称为“批”。在5M1E基本相同的生产过程中连续生产的一系列批称为连续批;不能定为连续批的批称为孤立批。 2.单位产品:为了实施抽样检查而对产品划分的基本单位。单位产品可按自然划分,如一批灯泡中的每个灯泡称为一个单位产品。有些时候必须人为规定,如一米布、一匹布等 3.批量和样本大小:批量是指批中包含的单位产品个数,以N表示。样本大小是指随机抽取的样本中单位产品个数,以n表示。 3.
抽样检验方案:规定样本大小和一系列接受准则的一个具体方案。 4.两类风险α和β:由于抽样检验的随机性,将本来合格的批,误判为拒收的概率,这对生产方是不利的,因此称为第I类风险或生产方风险,以α表示;而本来不合格的批,也有可能误判为可接受,将对使用方产生不利,该概率称为第II类风险或使用方风险,以β表示。 (1)计数抽样方案:单位产品质量特征值为计点值(缺陷数)或计件值(不合格品数)的抽样方案。 (2)计量抽样方案:单位产品质量特性值为计量值(强度、尺寸等)的抽样方案。
(1)标准型抽样方案:该方案时为保护生产方利益,同时保护使用方利益,预先限制生产方风险α的大小而制定的抽样方案。
(2)挑选型抽样方案:所谓挑选型方案是指,对经检验判为合格的批,只要替换样本中的不合格品;而对于经检验判为拒收的批,必须全检,并将所有不合格全替换成合格品。
(3)调整型抽样方案:该类方案由一组方案(正常方案、加严方案和放宽方案)和一套转移规则组成,根据过去的检验资料及时调整方案的宽严。该类方案适用于连续批产品。
(1)一次抽样方案:仅需从批中抽取一个大小为n样本,便可判断该批接受与否。
(2)二次抽样方案:抽样可能要进行两次,对第一个样本检验后,可能有三种结果:接受,拒收,继续抽样。若得出“继续抽样”的结论,抽取第二个样本进行检验,最终做出接受还是拒收的判断。
(3)多次抽样:多次抽样可能需要抽取两个以上具有同等大小样本,最终才能对批做出接受与否判定。是否需要第i次抽样要根据前次(i-1次)抽样结果而定。多次抽样操作复杂,需做专门训练。ISO2859的多次抽样多达7次,GB2898-87为5次。因此,通常采用一次或二次抽样方案。
下面介绍两个常用抽样方案: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和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 二 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GB/T13262-91) 接受上界p0:设交验批的不合格率为p,当p≤p0时,交验批为合格批,可接受。 拒收下界p1:设交验批的不合格率为p,当p≥p1时,交验批为不合格批,应拒受。
一次抽样方案(n;A)是指从批中抽取一个大小为n的样本,如果样本的不合格品个数d不超过预定指定的数A,判定此批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A称为“合格判定数”或“接受数”。一次抽样实施程序如图5-7所示。
OC函数亦称为操作特性函数,表示不合品率为p的交验批被抽样方案(n;A)判定为接受的概率,计算公式如下:
(1)P(0)=1,即当交验批没有不合格品时,应被百分之百接受。 (2)P(1)=0,即当交验批没有不合格品时,应被百分之百拒受。 (3)P(p)为p的减函数。即当交验批不合格品率变大时,被接受的概率应相应减小。
标准型抽样方案是为了同时保障生产方和顾客利益,预先限制两类风险α和β前提下制定的,也即要求
1.
p≤p0时,P(p) ≥1-α,也就是当样本抽样合格时,接受概率应该保证大于1-α。 2.
p≥p1时,P(p) ≤β,即当样本抽样不合格时,接受概率应该保证小于β。 根据OC函数的递减性,上述要求等价于(n;A)满足下列方程组: 因此,如果预先确定好p0,p1,α,β的大小,就可以根据式5.19求出n和A的大小,也就是能确定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n;A)。对于α和β的值,经过长期实践和理论证明,一般取α=5%,β=10%比较合适,国标GB/T13262-91就是按此制订的(表5-7列出了该标准的部分方案)。 表5-7 部分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GB/T13262-91)
α=5%,β=10% 2.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协商p0,p1,α,β的大小; 4.
按照国标GB/T13262-91检索出对应的抽样方案; 7.
交验批判断:若d≤A,接受交验批;若d>A,拒收交验批。 [例5-5]某批产品交验,供需双方规定p0=10%,p1=10%,α=5%,β=10%,求检验该批产品的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 查国家标准GB/T13262-91,p0=1%在0.901~1.00%范围内,p1=10%在9.01~10.00%范围内,由表5-7可得,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n;A)=(39;1)。 AQL是指对于连续批系列,为进行抽样检验,认为可以接受的过程平均的最低质量水平。AQL不是针对某一批产品或某一个抽样方案的描述,而是生产方和使用方商定的过程平均的不合格品率的上限。当AQL小于或等于10的合格质量水平数值时,可以是每百单位不合格品数,也可以是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当AQL大于10时仅表示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 调整型抽样方案中,除了预定一个AQL外,还要选定一个检查水平。所谓检查水平是指经过综合考虑所需抽检费用和一旦被拒收可能造成的损失而确定的样本大小。在AQL相同条件下,如检查水平低,样本就小,检验费用也少。GB2828-87把检查水平由低到高分为7个等级: S-1、S-2、S-3、S-4、 I、II、III;前四个为特殊检查水平,适用于军品检验或破坏性检验等检验费用高的产品;后三个为一般检查水平,用于民品,常选用检查水平II。 为了简化抽样方案表,可以预先将抽样样本大小n用一组字码表示,再通过字码和AQL查得抽样方案。由于样本大小是根据检查水平和批量确定的,所以GB2828-87专门制订了一个字码表(如表5-9)。表中,每种字码代表一个样本大小。 调整型抽样方案是根据连续交验批的产品质量及时调整抽样方案的宽严,以控制质量波动,并刺激生产方主动、积极地不断改进质量。GB2828的具体转移规则见图5-7。 (1)正常转为加严。在采用一般检查水平抽检时,如果质量变为低劣,则应由正常检验转换为加严检验。加严意味着样本大小n不变,但合格判定数A变小; (2)加严转换为正常。当采用加严方案时,如果连续5批抽检合格,则转为正常抽检。
(3)正常转为放宽。如果连续批检验发现质量稳定,则可将正常检验方案转为放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