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纺织瑕疵产生原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 15:2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纖維原料到最後製造成成品織物,需經過紡紗、織造、印染等工程,且每種工程中,又需經過一連續多個加工過程(Process)始能完成。

在各層次的加工中,設定條件之不當,人員操作之疏忽,機械之故障等,均可能致使產品發生外觀上之缺點。就理論上言之,加工之層次愈多,則發生缺點之機率亦愈高。

在織物外觀所能見到之此種缺點,稱謂織物瑕疵(Fabric Defect)。但亦有在胚布狀態無異狀,若經漂、染加工後則顯著出現,此種一般多稱之謂潛隱瑕疵(Latent Defect)或隱性瑕疵。

我國有一句俗語:「多作多錯,少作少錯,不作不錯。」,此語雖在現代工作精神上不合時宜,但用在紡織多層次加工所產生之瑕疵上卻甚為切合實際。

世界上少有完美之事物,紡紗工程會使原紗產生瑕疵,例如棉粒(Nep)、粗結(Slub)等;織造工程會使胚布產生瑕疵,例如併緯(Mispicks)、斷經(Broken Ends)等;印染工程會使成品布產生瑕疵,例如染料點(Dye Spot)、結尾色差(Tailing or Ending)等。品質優良之成品織物,其瑕疵應為極少。

如某種成品織物之瑕疵甚多,無論是用作製衣、被服、或其他日用品及裝飾品,均會影響其美觀,而降低其價值。

二、織物瑕疵之外觀特徵與成因

由纖維至成品織物,加工之階段可分為紡紗(Spinning),織造(Weaving),練漂、染色、印花(Scouring & Bleaching,Dyeing,Printing)與整理加工
(Finishing)四大階段。

現以在各階段中可能發生之瑕疵,用工廠一般通用之名稱,就其外觀特徵與生成之原因分述於下:

1.
屬於纖維原料、紗支原因者
2.
屬於織造原因者
3.
屬於印染整理原因者
4.
生成原因難以歸屬及專業加工者

    
1.屬於纖維原料、紗支原因者

(1)棉粒(Nep)(2)棉籽皮(Seeds)
(3)粗結(Slub)(4)飛花(Flyer)
(5)節紗(Cockled Yarn)(6)紗支不均(Uneven Yarn) 
(7)雲織(Cloudd of Weaaving) (8)纖維點(Fiber Spot)
(9)批號不同(Different Iots)(10)蒸紗不良
(11)白點 

(1)棉粒(Nep)

外觀:布面呈現類似接頭大小之棉纖維團,且係紡入紗中者。如將之
拔下,則紗呈斷裂或將至斷裂之狀態。低等級原棉紡成之粗紗,常有
此種瑕疵。

成因:

1.原棉中有死棉纖維團,於清花過程中未徹底除去。
2.梳棉時錫林或針板之針不夠尖銳,或兩者間之隔距設定不當,未能
充份發揮梳理作用。

(2)棉籽皮(Seeds)

外觀:純棉或棉纖維混紡之胚布面,有甚小黑色或深色之非纖維纖碎
片點。

成因:

1.軋棉工程在將棉纖維與棉籽分離時,纖維根端帶有棉籽皮,或棉籽
被碾碎而摻附於原棉中。
2.清花過程未能將棉籽皮徹底清除。

(3)粗結(Slub)

外觀:織物之經紗或緯紗上,偶有一小段長約5至20mm較紗之正常直
徑為粗,較炒之正常撚數為少之簇狀纖維。

成因:
1.精紡時喂入之粗紗內,纖維內密度不均勻,有較小型密集之梭狀纖
維束。
2.精紡機之皮輥及皮圈未能均一將喂入之粗紗把持。

(4)飛花(Flyer)

外觀:與粗結相似,但其較粗,不像粗結般之細長,纖維成團狀。將
紗略予退撚,可不致使紗斷裂。

成因:

細紗間內飄浮於空中之纖維團,或積集在機器喂入附近台面上之纖維
團,纏繞於紗上。

(5)節紗(Cockled Yarn)

外觀:在約纖物幅寬長度之一段紗中,有間隔性之大粗結。紗之粗細
變化似竹節狀,一般在粗紗織物之緯紗較常見,故亦稱竹節緯。

成因:

精紡機之牽伸羅拉設定大緊,羅拉蓋太鬆,喂入之粗紗中偶有異長之
纖維。

(6)紗支不均(Uneven Yarn)

外觀:由織物長面觀察,織入之紗有粗細不均勻之現象。一般多發生
在緯紗。

成因:
細紗機紡出之紗,由於牽伸機構故障,或性能不良,致紡出之紗在一
段間,時有略粗時有略細者。

(7)雲織(Cloudd of Weaaving)

外觀:緯紗之支數顯著不均勻,織造時粗者或細者恰好集中排列在一
起,形成片狀,布面外觀似片片浮雲,故稱雲織。

成因:

緯紗有規律性之不勻,於織造時緯紗之排列又恰好粗者或細者匯集在
一起。

(8)纖維點(Fiber Spot)

外觀:染色之織物,布面中有極少量之纖維不上色,或上色較淺,而
呈現泛白色者。

成因:
1.棉纖維中有死棉纖維。
2.在紡紗過程中,因疏忽或管制欠妥,混入極少量之聚酯纖維,於染
色時非使用分散性染料,及非高溫施染,則聚酯纖維不上色。

(9)批號不同(Different Iots)

外觀:化纖絲或化纖加工絲織物,混紡紗織物,支數粗細與密度均符
合規定,但經染色後,經紗間或緯紗間有界限分明顏色深淺之不同。

成因:

1.在織造時雖使用丹尼數相同之絲,但製造批號不同。由於吸色性不
同,或伸縮性、膨鬆性不一致,在經染色後,則有顏色深淺之不同。
2.在織造時使用之混紡紗,雖支數與密度符合規定,但紗中纖維之混
紡率不同,在經染色後則有顏色深淺之差別。

(10)蒸紗不良

外觀:一疋E/C混紡布,經退漿、精練、漂白後,布幅有間隔性寬窄
不同之變化。

成因:

混紡紗於細紗落管後,需利用高壓飽和蒸汽於密閉之容器內熱蒸處理
,以穩定紗之物性。如蒸紗溫度或時間不足,未能使紗定型,則於練
漂時蒸煮後,織物布面橫向呈現一段緊,一段鬆之現象。

(11)白點:

外觀:染色之織物,布面呈現未上色之纖維團,尤以染中深色者較為
顯著。

成因:

多發生在中、下等級之棉質染色布,紗中死棉纖維所形成之棉粒,於
精練,絲光時未能清除。染色時因該種死棉纖維上色性甚差,故難以
染著而呈現白點。近來20Ne以下之純棉開端紡紗織成之織物,於染色
時經常發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yintzh +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08-1-12 15:15:42 | 只看该作者
太专业了.学习啊.顶上去哦
3#
发表于 2008-1-12 17:45:11 | 只看该作者
专业,
4#
发表于 2008-1-14 11:42:44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5#
发表于 2008-1-18 11:06:08 | 只看该作者
good. thanks.
6#
发表于 2008-2-15 21:19:4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

谢谢分享
7#
发表于 2008-2-23 13:38:5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外贸验货员网

GMT+8, 2025-4-18 21:23 , Processed in 0.05152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