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陶瓷是以天然粘土、长石和石英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成型、烧结等工艺制做而成。它是瓷器、炻器、陶器等商品的总称。
我国是陶瓷的发源地,号称瓷器之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陶瓷生产及出口量逐年增加,花色不断翻新,目前能生产1万多个品种。其产地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江西、湖南、江苏、浙江、广东、山西等地。产品主要销往加拿大、美国、东欧及港澳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种类及用途
陶瓷商品的种类和花色品种繁多,国内外尚无统一分类方法,但归纳起来可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按陶瓷体透过性和非透过性分类;按用途分类;按其主要原料成分分类;按陶瓷体多孔和密致性分类;按陶瓷体断面透明度分类;按陶瓷体粗细分类等。
现从商品用途并结合原料和坯体结构为辅的方法进行综合分类:
日用陶瓷:包括细瓷、普通瓷、高级细瓷、炻器、骨灰瓷、精陶、厚胎瓷、传统瓷(青瓷广彩、粉彩、唐三彩、定瓷、黑陶、紫砂、仿古瓷、釉子彩等)一般用于餐具、茶具、咖啡具、文具、厨房用具、酒具和其它日用陶瓷。
美术陶瓷商品:包括花瓶、人物、动物、器物、古瓷、壁画。一般供陈列欣赏用。
建筑陶瓷:包括卫生洁具、釉面砖、墙砖、地砖、锦砖和琉璃。一般用于铺设地面、砌筑和装饰墙壁、铺设输水管道以及装备卫生间等。
3.检验
陶瓷商品检验包括:理化性能、外观质量和包装3部分。理化性能检验主要检验商品性能是否达到规定的指标。陶瓷是易碎商品,包装重点检验破碎,外观主要检验不许有或不许超过规定的外观缺陷。陶瓷是大类商品,每种商品都有各自的检验规程,这里重点介绍日用陶瓷外观及理化性能的检验。
(1)外观质量陶瓷商品质量高低除理化性能外,主要是以外观质量进行分等定级。
①外观缺陷:陶瓷商品缺陷有100多种,常出现的缺陷有几十种。如变形、嘴耳把歪、斑点、落渣、疙瘩、桔釉、熔洞、火刺、毛孔、水泡边、裂纹、烟熏、釉面擦伤、爆花、擦金、磕碰、波浪纹、生烧、过烧和色差等;
②外观疵点评定:
a、不允许:指商品上不允许有所指的缺陷;
b、很不明显:指在自然光下,距离500mm,正面目侧几乎看不见的缺陷;
c、不明显:指在自然光下,距离500mm,正面目测不太容易看见的缺陷;
d:不严重,在自然光下,距离500mm,正面目测很容易看见,但不太严重的缺陷;
e、不太明显:指在自然光下,距离500mm,正面目测较易看见,但不明显的缺陷;
f、不太严重:在自然光下,距离500mm,正面目测很容易看见,但不太严重的缺陷。
对陶瓷进行外观质量检验,一般根据每批产品的不同种类和等级,按SN/T0364—95《出口日用陶瓷抽样方法》抽验检验。
陶瓷商品的外观质量要求及具体指标必须符合GB/T3532—1995《日用瓷器外观质量分等规定》。
(2)理化性能检验
①性能指标:见表6—8—43。
表6—8-43陶瓷的理化性能指标
| 项目
| 单位
| 技术要求
| 吸水率
| %
| 不超过0.5
| 白度
| %
| 不得低于65
| 热稳定性
|
| 不裂(从100℃水中取出投入20℃水中)
| 铅溶出量
| mg/kg
| 不大于7
| 镉溶出量
| mg/kg
| |
②检验方法:
a、吸水率:陶瓷商品磨去釉的试样吸水达到饱和后,试样吸入的水量与其干重之比,称为吸水率。吸水率是鉴别陶瓷商品内在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吸水率检验,可以评定坯体组织结构致密度、烧结程度及判断陶瓷的种类是陶器、炻器还是瓷器。具体试验方法按GB3299-96执行;
b、白度:白度是陶瓷商品的物理指标,也是外观质量的重要指标。陶瓷商品呈白色的较多,其白度取决于瓷坯中的白色物质含量,是用商品表面反射的光流量与标准白度板反射光流量相比所占的百分数来表示的。具体试验方法按QB/T15032执行;
c、热稳定性:热稳定性是商品经受住温度的多次急剧波动(热冲击),既不被破坏也不降低强度的能力。它是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决定着商品的应用范围。商品的热稳定性取决于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物理机械性质。与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和导热性有关,与加热与冷却条件、商品的大小和形状有关。试验方法:按GB/T3298-91执行;
d、铅、镉溶出量:对铅、镉溶出含量的测定是关系人体健康的重要化学指标,特别是陶瓷餐、茶具是用于食用的陶瓷器具,大部分都有装饰美丽的图案。而铅、镉恰恰来自这些鲜艳的画面。为了保证食用的安全,国际标准化组织(1981年)制定了陶瓷铅镉的限量和检验方法,即ISO6486/1—2-81。我国(1984年)颁布了卫生法,并制定了陶瓷铅、镉溶出量的限量和检验方法。具体试验方法按GB3534-90执行。
5.包装、运输及储存
(1)包装由买卖双方根据产品的形状、规格、运输方式和地点研究确定包装形式。
(2)运输:运输时要防雨淋和激烈的震动以免造成破损。
(3)储存:仓库要保持干燥、通风、清洁。严禁曝晒、雨淋和受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