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比较全面和使用。纯文本。 
塑胶件外观检验术语定义 
1. 
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2. 
气纹: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3. 
缩水:由于材料收缩,使产品局部整体表面呈酒窝状下陷。 
4. 
夹水线: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 
缺胶: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 
顶白: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白色痕迹。 
7. 
批锋:(毛刺)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 
8. 
封堵: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溢胶造成不通。 
9. 
断裂:塑料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 
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 
11. 
油污:油痕、油污,种种原因(包括脱模剂)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样。 
12. 
变形:因模具顶针及光面问题导致开模后产品出现畸形。 
13. 
杂物:涂膜表面因杂点,毛尘引起凹凸点。 
14. 
多油:涂层后由于局部喷漆量过大,产生下垂形成条状物。 
15. 
起皱:由于涂膜/镀层的流平性不良,涂层处产生的皱褶。 
16. 
针孔:由于喷涂产生的气泡破裂,产生的小孔。 
17. 
露底::该喷(镀)没喷(镀)的部位称露底;涂膜厚度过薄,可看见基材底色的部位。 
18. 
刮花:员工操作或搬运引起制品引起 。 
19. 
脏污:光滑面上的污迹,通常在不干净的环境中造成。 
20. 
泛白:涂膜表面呈气雾状。 
21. 
色差:指实际产品颜色与确认样板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标准。 
22. 
模花:(模印)因模具表面问题导致开模后产品表面产生的痕迹。 
23. 
混色:啤塑生产中,产品表面出现与原色的颜色不一致的纹路。(通常是由于加入再生材料造成的) 
24. 
烧焦:因注塑温度过高、压力过大而引起的材料热分解,呈现黑色或黄色。 
25. 
拖花:塑胶产品边缘与模具摩擦而呈现的伤痕。 
26. 
气泡:塑胶产品内部产生空泡(多为排气不良或收缩造成)。 
27. 
爆裂:塑胶产品表面有细小裂纹或裂缝。 
28. 
料花:塑胶产品表面或者表面附近沿材料流动方向呈现银白色条纹,(多为原料未烘干造成) 
29. 
表面剥离:塑胶产品表面呈云母或鱼鳞状剥离现象(多为不相容之材料混入) 
30. 
流痕:塑胶产品表面呈现融胶流动的条形或者C形条纹痕迹,多在浇口附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