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家用电器的型式试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 10:4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家用电器的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是家用电器进行安全认证的首要程序。如何做好型式试验是检验人员值得探讨的课题。本人就安
全、准确、公正、热情四个问题谈些看法,供有关人员参考。
一、 安全问题
型式试验是由检测人员通过使用有关仪器对被检器具进行相关项目检验来完成的,因此安全问题应考虑
人和仪器两方面的安全。
1. 人身安全
在型式试验中,检验人员经常要用电来做试验,如温升试验、电气强度试验等,而且被试器具很多又具
有危险的运动部件,如高速旋转的风叶等。人触及到电和高速旋转的风叶,轻者会受伤,重者会危及生命,
所以安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每一个试验项目中都应把可能出现危险的可能性估计到,并加以防范。尤
其是对器具进行电气强度试验时,电压可高达3750伏,操作人员一定要按规定的有关程序去完成,不能
有丝毫麻痹,否则就有招致被电击的危险。如在试验结束后,操作人员拆除被试样品与高压线路相接的导
线时,就会发生人员被电击的可能性。发生的条件有二个:一是耐压机电压没有降低或降低不到零时把开
关切断;二是拆除连接线之前操作人员没有做好"放电"工作(即把带电件与地线短接)。如果我们在试验
前能注意到这两个问题,电击的危险肯定被消除。又如用试电笔去判断其电路是否带电时,因试电笔已坏
而招致被电击的例子也是常见的,如果我们在用该试电笔之前(无法断定其好坏),把其接触已知的带电
件,以此判定其好坏,上述危险事故即可避免。总之,型式试验工作的危险性是存在的,人身安全工作应
贯穿该项工作的始终。
2. 仪器设备安全
检验人员在型式试验工作中除了做足人身安全工作外,还应做好仪器设备的安全工作,在使用仪器设备
之前应了解该仪器的结构性能,安全操作程序及维护要求的规定等,绝对不能让仪器带病工作,也不能隐
瞒试验过程中仪器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发现问题应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否则将埋下事故的隐
患。 总之,为了做好型式试验中的安全工作,检验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养成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
按检验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时刻提醒自己,仪表选择是否合适,使用是否得当,有否过载运行,连


接线路是否有错,确认各方面都无误后方可投入运行。用完后应把仪器恢复到用前状态,否则,后面的人
员在用该仪器时易出事故。"小心驶得万年船",古人的教诲,我们应该切记。
二、 准确性问题
家用电器的型式试验其内容主要是电气性能测试和产品结构检查二方面,准确性是指试验数据的准确和
对结构检查的判断准确。
1. 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试验数据是否准确,一般是采用误差分析法判断,也就是说能够采用各种措施把造成测试误差的因素缩
小到最小程度时,测得的数据就被认为是准确的了,作为检验人员来说,应把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作为
一种神圣的职责,要把这工作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尽量把造成测试误差的因素缩小到最小程序。由
于影响测试误差的因素很多,按测试误差的来源,一般把误差分为三大类:①有规则误差(或叫经常误差),
这种误差包括:仪器误差所造成;装置误差所造成;因测量方法不完善而产生的方法误差或理论误差所造
成;人身误差所造成(与人的特性和习惯有关);②偶然误差,这种误差不从属于任何已知的规律,而是
依照多数的规律变化,因此必须用机率的算法来处理,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如温度、湿度、磁场、
电场的改变以及操作者本人的偶然疏失都会引起偶然误差;③疏失误差:这是指由于操作人员粗心大意所
造成的误差,如读数错误或者记录错误等均属此类误差,如果发现这种误差,试验数据应该作废,因为这
会给你带来错误的结论。下面就如何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基本规律,这是对从事检测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有了基本知识,就能懂得分析试验工作中的每一个操作是如何影响其试验结果的,掌握基本规律就能避
免一些违规现象的产生。例如为什么电流表要尽量选内阻小的而电压表又要选择内阻大的;当测取电机功
率因数大于1时如何处理;环境温度变化对温升试验的数据有何影响;如何避免瓦特表中电压线圈和电流
线圈之间出现过高电压而击穿的事故发生;当使用电流互感器时如何计算其匝数及防止副边总阻抗过载现
象的产生等。假如我们懂得电机的功率因数不可能大于1这个基本知识,并掌握其变化的规律,我们就有
分析和判断试验数据。如输入功率、电流、电压是否准确的能力,从而找出产生功率因数大于1的原因并
加以纠正,达到确保试验数据准确的目的。
(二)、严格执行试验方法。
一般来说,试验方法是经过多方验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具有条理清楚,言词简练的特点,是试验工


作的指导性文件,所以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试验人员对试验方法的熟识程度和执行情况。
试验方法大体上只提出怎样做的问题,而没有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作为检验人员,就算有些问题暂时还
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但为了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也应严格执行试验方法中的有关规定,否则试验
数据将会产生误差。如接地电阻测定时,按照标准规定应在25A电流下进行,而如何保证这个条件的满足,
便是分析接地电阻数据准确性的因素之一。又如温升试验时冷态电阻的测定及电机非正常试验时绕组温度
的测定等都应严格按照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否则误差就会产生。
(三) 、选择合适的仪表和试验线路
测量仪表有多种多样,其准确度也有高有低,检验人员应根据试验项目的需要尽量选择比较合适的仪表。
试验线路也有各式各样,选用何种线路也应根据试验项目来确定。
为了保证试验数据有足够的准确性,在有关的标准中一般都规定使用仪表的准确度,例如,电气测量仪
表一般定为0.5级,从仪表的准确度定义可知0.5级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xm△的数值为±0.005xm(xm
为仪表满量程的刻度值),如0.5级满量程为150格的瓦特表其最大绝对误差的数值应为±0.75格。
在使用测量仪表时要区分仪表本身的准确度与测量数据的准确度二者的区别,当被测量相同时,用准确
度较高的仪表测得的数据就越准确,但当被测量不同时,由于仪表使用不恰当会导致准确度高的仪表所产
生的误差比准确度低的仪表所产生的误差还要大。如0.5级满量程为150V的电压表测量实际值为10V
电压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就会在9.25~10.75V之间,如果改用2.5级满量程为10V的电压表测量时,
测量数据只会在9.75~10.25V之间,显然后者的误差要小些,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选择和使用仪表不当
所致。指针式瓦特表(或功率表)是试验中常用仪表之一,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二个问题:一是严格按照
仪表的规定方法接线,否则就有使电流线圈和电压线圈间的绝缘损坏的危险,并会因两线圈的静电场作用
而使误差增大;二是要保证瓦特表不在过载下运行,因为瓦特表的过载与否不是看其指针是否超过满刻度
而是要看其电流或电压是否在仪表的允许范围之内。 合适的仪表和正确的线路是保证数据准确的关键,
下面各举一例说明之。
例一:按照标准规定,电机采用电容运转的家用电器产品,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当器具在1.1倍额定
电压运行时不能超过电容额定电压的1.1倍,如220V的风扇如果采用400V的电容,则风扇在242V下
工作时,电容器两端电压不能超过440V,否则作为不合格论处。电容两端电压值是检验人员用电压表从
电容两端量取的,由于电容器的阻抗较大及电压表接入线路时的分流作用,当选择内阻不同的电压表测量
时,其数值是不一样的,在电容器的电容量越小而电压表内阻又越小的情况下,误差就越大。用CV代表
电容两端的电压:用表1(600V档,内阻80KΩ)和表2(500V档,内阻为12.5KΩ)及表3(250V
档,内阻为6.25KΩ)测得的CV分别为300V、280V和258V,显然后者误差最大。



例二:电容短路试验时绕组温度的测定,按照有关标准规定热断路器在一小时内动作的家用电动器具,
其电机绕组温度在热断路器动作瞬间不能超过215℃,否则作为不合格论处。绕组温度是否满足要求,要
通过试验才能决定,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其试验线路的接线应该正确,对L型抽头调速器具而言器具应
在低档下运行。并在此情况下测量绕组的冷、热态电阻值。如果在高档下试验或虽在低档试验,但电阻测
量不是在低档下测取均属试验线路不妥,在主、副绕组温度相差越大时,其产生的误差就会越大。
2#
发表于 2009-4-4 22:35:38 | 只看该作者
thank you very much.good information.
3#
发表于 2009-4-10 11:06:56 | 只看该作者
很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4#
发表于 2009-4-10 16:36:13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支持一下!!!!!!
5#
发表于 2009-8-8 10:48:34 | 只看该作者
good .好东西就要好分享。谢谢!
6#
发表于 2009-8-8 18:15: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7#
发表于 2009-9-12 04:59:32 | 只看该作者
资料( ^_^ )不错嘛,O(∩_∩)O谢谢楼主共享!
8#
发表于 2009-9-14 10:34:57 | 只看该作者
Many thanks for your useful information!
9#
发表于 2009-11-17 22:42:15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外贸验货员网

GMT+8, 2025-11-19 18:59 , Processed in 0.07896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