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8 19:2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步是判断造成漏洞的主要原因。分析显示,半数以上的漏洞问题出在通风管的U形弯头处,U形弯头有成千上百个,制冷剂通过这些窄小的铜管去冷却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为了制造通风管,大段的管材被切割并用U形弯头连接起来。
在弯头与管子交接的地方,接头是铜焊处理的(类似锡焊)。铜焊接头在两个管子碰到的地方留有空当,人们将熔融状态的液体注入空当里,以形成一个实心的接头。基于帕雷托图的分析,由Doug Bonner(TMB公司的高级咨询师及六西格玛黑带)领导的精益六西格玛工作组发现所有漏洞中的50%来自U形接头处,并定下目标:将接头处的漏洞问题减少75%。
“我们一确定要完成的任务后,就开始绘制流程。”Bonner说。工作组是通过分解转化步骤,即注意产品每次改变状态时的情况来开始这第一个改进项目的。比如说,切割一段管子是一个转化步骤,把它装起来是另一个步骤。工作组总共找出了最起码20个转化步骤,并在每个步骤都收集了数据以期找到产品在铜焊过程中所有的可变性。
工作组发现工厂在制造部件的方式方法上有很多可变性,从通风管与通风管之间的间距到管子在焊进弯头之前伸出多长。火焰的温度倒是非常固定,不像在andscape
Structures公司的情况那样,所以这个可能原因就被排除了。
我们在有操作性的项目上都作了标记:红星表示控制项目,绿星表示测量项目。“生产过程中缺少控制,”Bonner说,“我们需要稳定性。”
第一周绘制的流程图成了工作组关注的核心文件。在流程图中发现的一个重要线索是工厂生产两种使用同一弯头设计的部件。而且这两种部件在漏洞率上相差很大,也许一条生产线能向另一条线学习学习。
工作组成员还为生产流程绘制了一个原因结果图表,列出了5M1E六个因素:物料(materials),方法(methods),机器(machinery),测量(measurement),人力(manp
ower)和环境(environment)。任何一个步骤上的缺陷都可能导致问题。Bonner说,你们所需要的是造成很大损失的那个主要缺陷。这就需要对每个步骤进行仔细测量,更重要的是,对于它对最终产品所产生的影响要更细致的调查。
工作组给每个M都画了结构图,类似树的样子,有主干、主要分叉和小分叉。例如,在机器(Machine)的主干上,有一个分叉是“焊接错误(torch tip bent wrong)”这个分叉又分为“接头处的小孔”和液体的“不适当混合”。从分叉“不正确的铜焊”又引出6个小分叉。换句话说,就是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
如前所述得到的鱼刺图,见图1。
在这次精益六西格玛的组合性实践中,工作组在应用精益流程的过程中还注意到:操作者从检测处的同事那里得不到对他们的接头焊接质量的任何反馈。他们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工作是质量很高还是需要改进。
精益六西格玛工作组通过让每个焊接工停下手中的活去修理他/她出现过质量问题的部件,立即解决了这个被疏忽的问题,其结果是从根源上提高了质量。
下一个挑战是判断究竟是哪些波动造成了漏洞问题。这就需要分析了,尤其是针对两条生产线之间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
工作组判断漏洞是否来自通风管的同一个地方或铜焊接头的同一个位置。凭直觉,他们怀疑问题出在管子伸出得不够长。工作组成员在车间跟流程观察下来,发现当管子伸出越长、交叠越多,焊接质量越好。
工作组了解到接头离末端越远,质量越好;那些管子和U形弯头交叠较少的接头,黄铜材料覆盖率越高。
第一周的六西格玛改进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果:降低75%的质量问题,漏洞率降低40%。工作组通过聚焦一个缺陷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当然,还有一些另外附属的好处。工作组还通过努力和观察解决了集管的问题,集管就是一种多支管,它装在离部件4英寸的地方。在观察并绘制流程之后,工作组发现集管没有放在连接件的合适位置。他们通过将集管的位置移出1/4英寸并制定标准规范,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改进带来了缺陷的大量减少以及更好的生产流和生产能力。
质量改进工作组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数小时的观察和测量,用一天时间绘制了流程,几天里面对每个过程进行数据收集;取得的良好结果证明这些努力是有效的、正确的。改进效果是通过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结合在一起并使它们共同发挥作用而取得的。
领导的作用
在如何看待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问题上,很多制造企业认为他们不得不选择其中一种而把另一种排除在外。有些尝试两者同时进行的公司经常会发现这两种工具会互相争夺资源,更糟的是,造成文化上的冲突。
这种冲突看起来似乎不可避免。毕竟,精益生产项目重点是团队和突破性项目。而六西格玛则倾向于发展一个质量工程师们的贵族统治,这些工程师会花数月的时间收集数据并输入电脑,他们离车间的日常工作比较遥远。
如果分别进行,这些项目肯定会互相冲突。而把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结合起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它对鼓舞员工士气、激发车间文化的改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为工作小组几乎立即就能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领导层必须坚信这种积极的转变会发生,它才会发生。首先,经理管理人员必须有远见并制订资源配置战略以使“精益六西格玛”这个强大的工具发挥作用。在TBM公司为期5天的精益六西格玛冠军培训项目中,经理管理人员评定他们目前的工作实际并确定精益六西格玛项目的业务目标。冠军培训需要时间和承诺,但如果最高管理层都不愿意花时间在文化的改变上,那么其他人也不会愿意的。“照我说的做,别看我是怎么做的”,这样是不行的。
在冠军培训期间,经理管理人员还精选出第一批黑带(Black Belts),以确保首批项目将由热情的、有知识的领导者负责,这些人将得到来自上级和下级的支持。
在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相互结合的世界里,黑带是变革的传播者。他们会接受为期4周的培训,培训在一份能向公司证明有实实在在的财务上的利益存在的改进计划中圆满结束。黑带们领导团队、推进行动并要确保所有的改进在标准操作程序中得到了巩固。
绿带(Green Belts)可以是工程师、主管、质量控制专家或操作者。他们的培训期是黑带的一半,然后是以兼职形式参加项目。绿带要依靠黑带的指导。
在精益六西格玛项目中,实在的、长期的变革是重要的,软环境也同样重要。在实行改进的时候,千万不要为过去的老作法而责备员工。只有当过程工序摆在那里的时候,人们才会理解到底要他们做些什么。另外,实话实说,如果管理层是处在责备文化中的话,发现的那么多各不相同的问题通常会使其不得不解雇整个公司。
所以,我们要培植一种持续改进的文化。通过使用基于六西格玛小组的方法,项目在从车间到经理室的小组成员的参与下,进展的比较快。大多数员工更愿意在这种环境下工作。
与员工满意的联系
位于爱荷华州的一个农场及建设设备制造公司,Vermeer公司,发现员工满意度与改进项目的参与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个公司的营运总监(COO)每年要参加几个改进项目,以表示她的承诺。
由外部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参加改进项目多于6次的员工比没参加过的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要高出20%。那些没参加过改进项目的员工对公司的看法比较消极。员工满意和参与改进项目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
工人们对于在改善工作环境的同时,做出更好的产品感到非常自豪。变革可以是令人愉快的,而且还有利可图。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这两个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的熔合将推动这种结果的产生。
如需更多资讯,请关注扬智微信公众号young666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外贸验货员网

GMT+8, 2025-10-19 00:43 , Processed in 0.05695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