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线宽带未来展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2 14:4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线宽带未来展望
各种无线宽带技术的出现,为实现人类的通信梦想带来了希望。展望未来,无线
宽带将如何发展?又将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无线宽带将实现人类的通信梦想
线宽带的宗旨就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异构网络实现UAUniversal Access)和ABCAlways Broadband Connection)。
无线宽带网络将会采用多种技术,包括各种蜂窝、固定/游牧无线接入、无线局域网甚至蓝牙等技术。结合全IP技术,无线宽带网络可在高速和低速移动环境下为用户提供宽带无线接入服务。无线宽带将实现蜂窝系统、区域性无线网络、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系统的无缝衔接,使人类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通信的梦想。
无线宽带网络将会对各种技术进行组合与优化,以便为最终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未来,无线宽带需要提供至少2x768Kbps的单用户速率,或1Mbps/m2以上的数据与协议速率。单一无线制式很难做到既宽带、又移动、又经济,因而需要多种技术的组合(Hybr id)。各种无线宽带技术在联合组网时,垂直切换(Vertical Handover,即在异种网络间的切换)将突破以前的水平切换(Horizonal Handover,即在同种网络间的切换)对应用和性能提升的限制。用户通过采用开放无线架构(OWAOpen Wireless Architecture)的单一终端,突破网络界限,可以实现UAABC,随时随地通过任何网络享受宽带业务和应用。
技术的融合将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难点,对这些难点的突破也将带来很多惊喜,例如,Wi-F i的运营与网间漫游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如果各种技术都分别实现,并可以实现单一终端在多种无线制式下的方便漫游,那么真正的E2E无线宽带应用场景就会出现。我们期待着这一天尽快到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4:41:29 | 只看该作者

无线宽带未来展望

无线宽带将是多种技术的融合
蜂窝、WiMAXWi-Fi实现有机结合
资费、性能和资源利用的平衡,是多种无线宽带技术融合的主要驱动力。可以预计,WWAN3GPP/3GPP2蜂窝网络)、WMANWiMAX)和WLANWi-Fi)融合组网将是未来无线宽带网络的必然模式。通过Mesh Backhaul,让各种无线设备浸润在庞大光纤宽带网络的包围之中。
WWANWMANWLAN三者特征的对比十分鲜明:在接入速率方面逐次增加,从GPRS的几十KbpsWi-Fi的几十Mbps甚至上百Mbps;在覆盖范围方面逐次降低,从GPRS的几十公里的覆盖到Wi-Fi的几十米的覆盖;在移动性支持方面逐次降低(当然是在一定接入速率的前提下来比较),从GPRS支持每小时几百公里的移动速度,到Wi-Fi只能支持很低的移动速度;最重要的是,在每比特成本或业务费用方面逐次降低,从GPRS昂贵的资费到Wi-Fi的几乎免费。
WWANWMANWLAN三者的应用各有侧重,互为补充。蜂窝网络,如GPRS/EDGE/EVDO/HSPA/LTE,对于广覆盖、漫游、高速移动等方面的问题考虑得比较充分,是目前最适合广域网覆盖的移动技术族。Wi-FiMobility Ad Hoc等改造成运营级后,最适合室内覆盖以提供高速、大容量的数据服务。WiMAX可以被看成是一个3G PSPacket Switching)的升级版本或者一种准4G版本,也可以被看作是Wi-Fi的升级版本,它融合了蜂窝网络和Wi-Fi二者的优势,是目前最适合做宏基站-微基站混合组网的城域网覆盖技术。
对最终用户而言,他们关心的一是需要缴纳多少费用,二是可以获得怎样的业务体验。业务体验通常反映在下载速率上。目前迫切需要一种以融合为导向的组合技术,使最终用户轻松地穿越各种不同制式的网络,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费用、性能、覆盖、移动性等多方面的最佳满意度。
例如,用户在家的时候使用Wi -F i /WiMAX接入,成本低、速度快;在机场或者其他城市可以使用Wi-Fi的热点覆盖或者WiMAX接入,享受更大范围的宽带接入服务,而且吞吐量可以保证;在Wi-FiWiMAX都没有的地方,可以考虑使用蜂窝网络,保障业务的基本可用性。这种体验无疑是最佳的,这种技术的组合也无疑是最受用户欢迎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4:43:04 | 只看该作者

无线宽带未来展望

业务模式发生变迁
在未来无线宽带网络中,让用户获得业务体验的“Por tal”是具有集成业务功能的开放式终端,又叫IIDIntelligentInt e rne t De v i c e),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空中接口接入网络。在I I D中, 任何业务应用都只是一个“Widge t”,或“B u t t o n”,其中包括语音和各种数据业务。如同2G时代SMSShort MessageService)业务的异军突起一样,数据业务将在3G/4G时代迅速起飞。与语音业务和短信业务不同的是,由于继承了Internet业务多年的积累,数据业务种类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复杂与多变。
未来无线宽带市场中,可以预见的是:
首先,语音业务将逐步退出主导地位,成为一种最基本的业务。基于S I PVoIP实现门槛越来越低,大部分SP都能提供VoIP“Button”。语音业务,尤其是VoIP,成为其他业务的一个补充。例如,在MSN当中,语音通信仅仅是作为IM(即时通信)业务的一个补充业务出现的。单纯提供语音业务的传统电信运营模式将不复存在。
其次,流媒体在整个数据业务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流媒体业务的ARPU(分解为ARPU-data + ARPU-voice)将被ABWS(平均带宽速率)、ABWC(平均带宽消费/每月)等指标所替代,ARPUdata的商业模式也将越来越多。如果我们将各种业务对网络传送质量的要求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的话,将是:在线游戏、实时视频、语音业务、流媒体、Web浏览、其他非实时业务(F T PBTSMT P/POP等)。这些业务对于网络的综合指标有着不同的要求,包括抖动、时延、带宽、QoSQoE、安全性等。流媒体业务恰恰处于用户需求和网络提供能力的最近结合点,从而将迅速得到普及,在未来宽带数据业务市场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将吞噬大部分的网络带宽资源。
频谱资源将成为制胜的关键
频谱资源始终是稀缺的资源。根据香农的理论,有两个因素影响信道容量:频谱带宽和信噪比。噪声是几乎无法消除的,信号强度的增加也有限度,因而,为了满足用户越来越大的无线数据流量的通信需求,频谱资源成了最为关键的要素。
基于通信技术发展的历史原因,目前世界各国大部分的优质频率资源被窄带语音和广播电视所占据,这其中包括大部分民用频谱资源和部分专用频谱资源,如军队、民航、铁路、安全、广播电视等部门占用的频谱资源。这些优质频谱资源在未来将会逐步转移给新的通信技术使用,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进程,这使得目前还处于空白的频谱资源显得尤为宝贵。
在现今先进的无线宽带技术中,HSPAWiMAX具有先发优势,和其他技术相比有34年的发展机会窗,并可优先获取频率资源。两种技术在应用时,HS PA可聚焦个人移动宽带(MBB)市场,而WiMAX可应用于提供家庭与企业宽带服务。出于市场竞争和保护投资的考虑,HSPAWiMAX在未来几年内都将成为无线宽带领域中的重要技术。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4:45:46 | 只看该作者

无线宽带未来展望

新技术与新理念将带来重要影响
云计算带来的影响
通过对计算资源进行挖掘与提升,以弥补因带宽稀缺与昂贵所带来的不足,是多年来在设计信息通信系统时遵循的一条主要原则。一旦带宽变得不像以前那么稀缺与昂贵,那么云计算带来的好处就会显而易见。如果将大量的核心计算资源汇集在云端,那么客户端所需要做的就是优化视听感受这样简单的事情,从而花更小的成本就可提供比从前更优的用户体验。在云端,由于计算资源较为集中,计算资源的重用与管理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接踵而至,那就是客户化和多样性的问题。云计算虽然可以把计算和数字媒体资源汇聚成,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何在同一及不同之间得到满足,就成为了一个问题。贴身的、个性化的Por tal模式可解决这一问题。用户无论通过何种终端,均可获得个人主页,而且是随身的、完全个性化的。每个人所需要的各种应用都可在个人主页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和使用。
通过云计算所进行的信息消费,与刷卡消费具有很大的类比性。终端就像智能信用卡一样,各种资源如同各家银行和各种网络商店(当然是虚拟那种),ATMPOS如同无线宽带网络。用户通过唯一性的个人网络ID (我们称之为通信指纹),存储个人主页,访问需要的银行商店,实现独特的数字媒体娱乐和信息消费。完全私密化的ID库、个人主页库、网络应用Widget商店、各种资源与结算平台等,都是在云计算架构下的新型网络实体。
也许,云计算只能在特定的领域内发挥一定的作用,比如在专用网络中的特定计算与应用。云计算对于未来宽带网络形态的影响会比较小。
MeshSON技术带来的影响
无线Me s h网络也就是无线网格网络,是一个无线多跳网络,由Ad Hoc网络发展而来。SONSelf-Organized Network,自组织网络)技术通过自动配置、自动发现、自动组织和多跳路由来完成网络的自组织,从而实现多个独立节点的自组网。在网络拓扑变动和链路断开的情况下,SON技术的自愈和自组织能力可以保证网络的连通性。SON同时还能优化整个网络的性能。
MeshSON技术其实属于同一范畴。SON的出现实际上是源于很多无组织网络的出现,如Wi-Fi等。这些独立的网络节点可以通过Mesh技术联合起来,实现更佳的网络性能。期待智能化的Mesh技术是合理的,因为,面对这些无组织网络复杂的管理问题,它需要具有清晰的、有逻辑性的思维能力,以便使这些独立的网络节点实现高效的联网与通信。
目前,这些无组织的网络还不能够实现比现有蜂窝网络更强的组织性。我们期待未来运用智能化的Mesh技术,在复杂条件下实现这些无组织网络的自组网,并提升整个网络的性能。
5#
发表于 2009-11-12 14:49:40 | 只看该作者
i ,don't n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外贸验货员网

GMT+8, 2025-4-20 18:52 , Processed in 0.04622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