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标题: 木制家具验货重点 [打印本页]

作者: gelina    时间: 2007-9-14 11:06
标题: 木制家具验货重点
木制家具检验重点1.1颜色:
1.1.1 与色板、样品及库存产品相比较,检查产品颜色是否正确.
1.1.2 产品的融体颜色要均匀一致,成套产品摆放在一起要求没有色

1.2 油漆品质:
1.2.1 产品表面需光滑不粗糙,无流漆、龟裂、起泡,碰划伤、针孔、粘漆、喷涂不均、光泽不匀等现象。
1.2.2 产品内部,如抽内、门内、柜内,要求干净无污染,闻不到明显的油漆味。
1.2.3 所有分件底部需均匀上色且与该产品颜色相匹配,不可以用手或布一擦就掉。
1.2.4 必要时测试油漆的含铅量、甲醛含量能各项化学指标。

1.3 结构:
1.3.1 测量产品各部分尺寸是否正确,尤其是各种功能性尺寸。
1.3.2 检查各分件组立接合处是否有开裂,摇动产品看结合处是否有松动现象。
1.3.3 仔细检查产品各处有无拼板裂、木裂、端裂等现象。
1.3.4 拆装产品,检验者必须亲自组装,检验组装是否困难,装配精度是否合格。
1.3.5 检查产品的最基本使用功能,抽屉的抽拉,门的开关,椅子的试摔,扶手的承重等,是否能满足需求。
1.3.6 检查产品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有品质隐患。
1.4 材料:
1.4.1 检查木材的含水率,含水率不得高于12%
1.4.2 拼板相邻的两块板材,含水率差不得高于2,不得有明显色差。
1.4.3 木材要求无虫孔、腐朽、死节、刀痕、锯痕、毛边、变形等各种不良点。
1.4.4所有钉孔均需填补,并要求无补土不良、修补不良。砂光变形、砂痕、胶迹、起毛等现象。
1.4.5 检查材料是否正确,不充许有替代现象。

1.5 装配:
1.5.1相邻分件有无高低落差,缝隙配合程度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并能满足使用要用。
1.5.2 角度及对角线尺寸是否正确,误差是否可接收,抽缝和门缝是否一致。
1.5.3 检查产品是否是三只脚着地。
1.5.4 各部件必须在装配图上正确的标出,并要求清晰易辩。
1.5.5 检查五金是否正确,配件是否齐配,说明书是否有误。

1.6 包装及其它:
1.6.1 检查标签、唛头、包装方式、包装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1.6.2 检查产品的清洁、易碎品的保护、附材的品质等是否符合要求。
1.6.3 检查备件的质量。

以上验货标准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还需结合实际。

作者: guyabi123    时间: 2007-9-14 11:30
标题: best regard
best regard !thank you !I need more information ,pls help!
作者: jonelychen    时间: 2007-9-14 11:48
嗯,很实在的一些建议.谢谢LZ
作者: dugujian    时间: 2007-9-14 13:51

作者: JohnsonChen    时间: 2007-9-14 18:13
尽管不是十分全面,确实是重点!
作者: owen6    时间: 2007-9-14 21:34
标题: 有道理~~~~~`
顶~~~~~~~~~~~~~~~~~~~~~~~~`
作者: lxm0573    时间: 2007-9-20 11:30
LZ, 油漆品质方面有没有 附着力的要求啊
作者: gk0732    时间: 2007-9-27 18:39
GREAT!THANKS!!!!!!!!
作者: hnsxpx555    时间: 2007-9-27 23:05
可以学习!!!
作者: tommy-gd    时间: 2007-9-28 23:40

作者: beyondlg    时间: 2007-10-5 14:12
很实用的贴子~~~
作者: alanzh    时间: 2007-12-1 12:33
VERY GOOD!
作者: xiao_deng268    时间: 2007-12-1 14:09
你太热情了,鼓励一下。
作者: MS168    时间: 2010-12-27 00:11
thanks for your share

作者: 超越自我    时间: 2014-9-28 20:50
学习一下!
作者: joly    时间: 2017-10-29 06:42

可以学习!
作者: 蜜峰    时间: 2017-10-30 12:53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suouyi    时间: 2018-1-17 11:58
这里是广州欧毅建材,调光玻璃办公隔断,智能家装门窗隔断

作者: happycui    时间: 2018-4-27 15:10
thanks




欢迎光临 验货员论坛 (http://bbs.wtoqc.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