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标题: 钣金技术要求大全 [打印本页]

作者: linyq00    时间: 2010-5-28 11:03
标题: 钣金技术要求大全
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4.经调质处理,28HRC~32HRC。
5.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40HRC~45HRC。
6.渗碳深度0.3mm。
7.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8.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2000.
9.未标注尺寸公差应该按照 GB/T1804-m
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11.未注圆角半径R5。
12.未注倒角均为2×45°。
13.锐角倒钝。
14.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15.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20.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21.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22.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23.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24.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26.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27.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28.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29.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30.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31.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32.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33.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34.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35.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36.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37.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38.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39.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40.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应小于70%。
41.合金轴承衬表面成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现象,在接触角外的离核面积不得大于非接触区总面积的10%。
42.齿轮(蜗轮)基准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并应保证齿轮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要求。
43.齿轮箱与盖的结合面应接触良好。
44.组装前严格检查并清除零件加工时残留的锐角、毛刺和异物。保证密封件装入时不被擦伤。
45.铸件表面上不允许有冷隔、裂纹、缩孔和穿透性缺陷及严重的残缺类缺陷(如欠铸、机械损伤等)。
46.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非加工表明上的浇冒口应清理与铸件表面齐平。
47.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
48.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砂型铸造R,不大于50μm。
49.铸件应清除浇冒口、飞刺等。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要铲平、磨光,达到表面质量要求。
50.铸件上的型砂、芯砂和芯骨应清除干净。
51.铸件有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带应沿倾斜面对称配置。
52.铸件上的型砂、芯砂、芯骨、多肉、粘沙等应铲磨平整,清理干净。
53.对错型、凸台铸偏等应予以修正,达到圆滑过渡,一保证外观质量。
54.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皱褶,深度小于2mm,间距应大于100mm。
55.机器产品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均需喷丸处理或滚筒处理,达到清洁度Sa2 1/2级的要求。
56.铸件必须进行水韧处理。
57.铸件表面应平整,浇口、毛刺、粘砂等应清除干净。
58.铸件不允许存在有损于使用的冷隔、裂纹、孔洞等铸造缺陷。
59.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
60.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
61.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
62.铆接件相互接触的表面,在连接前必须涂厚度为30~40μm防锈漆。搭接边缘应用油漆、腻子或粘接剂封闭。由于加工或焊接损坏的底漆,要重新涂装。
63.装配前所有的管子应去除管端飞边、毛刺并倒角。用压缩空气或其他方法清楚管子内壁附着的杂物和浮锈。
64.装配前,所有钢管(包括预制成型管路)都要进行脱脂、酸洗、中和、水洗及防锈处理。
65.装配时,对管夹、支座、法兰及接头等用螺纹连接固定的部位要拧紧,防止松动。
66.预制完成的管子焊接部位都要进行耐压试验。
67.配管接替或转运时,必须将管路分离口用胶布或塑料管堵封口,防止任何杂物进入,并拴标签。
68.补焊前必须将缺陷彻底清除,坡口面应修的平整圆滑,不得有尖角存在。
69.根据铸钢件缺陷情况,对补焊区缺陷可采用铲挖、磨削,炭弧气刨、气割或机械加工等方法清除。
70.补焊区及坡口周围20mm以内的粘砂、油、水、锈等脏物必须彻底清理。
71.在补焊的全过程中,铸钢件预热区的温度不得低于350°C。
7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水平位置施焊。
73.补焊时,焊条不应做过大的横向摆动。
74.铸钢件表面堆焊接时,焊道间的重叠量不得小于焊道宽度的1/3。
75.每个钢锭的水口、冒口应有足够的切除量,一以保证锻件无缩孔和严重的偏折。
76.锻件应在有足够能力的锻压机上锻造成形,以保证锻件内部充分锻透。
77.锻件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折叠和其他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局部缺陷可以清除,但清理深度不得超过加工余量的75%,锻件非加工表面上的缺陷应清理干净并圆滑过渡。
78.锻件不允许存在白点、内部裂纹和残余缩孔。
81.精加工后的零件摆放时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82.滚压精加工的表面,滚压后不得有脱皮现象。
83.最终工序热处理后的零件,表面不应有氧化皮。经过精加工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
84.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磕碰、乱扣和毛刺等缺陷。
85、发蓝、变色的现象。

谢谢clutch_2006提供
1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2.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3.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4.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5.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6.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7.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8.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9.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10.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作者: linyq00    时间: 2010-5-28 11:04
标题: 某厂钣金检验标准
1        目的
本标准定义维盛冲压件产品外观品质的基本要求,并确立允收/拒收之准则。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维盛生产的所有冲压件产品。
3        相关文件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4        定义
A级面:客户经常看到的面,如面板,机箱的上表面、正面,出给客户的零件,马口铁生产的产品等。
B级面:不移动的情况下,客户偶尔能看到的面,如机箱的后面、侧面等。
C级面:产品在移动或被打开时才能看到的面,如机箱的底面,内部零件的表面等。
5        检测条件
5.1 所有检验均应在正常照明,并模拟最终使用条件下进行。检测过程中不使用放大镜,
   所检验表面和人眼呈45°角。A级面在检测时应转动,以获得最大反光效果。B级
   面和C级面在检测期间不必转动。
                           光源=40W荧光灯
                 零件表面                       人眼

                                              距离500毫米


        A级面停留10秒,B级面停留5秒,C级面停留3秒。
6        薄板金属件外观检验标准
6.1  允收总则
6.1.1  可接受的缺陷不能影响该零件的装配和功能,否则,将被拒收。
6.1.2  缺陷允收定义了1250平方毫米的区域内各类缺陷的最大允收数量。对于较大的零件表面,可允收数量和该表面所含1250平方毫米区域数量成正比,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缺陷不能相连。
6.2        缺陷定义
6.2.1彩虹效应:镀锌有可能造成变色或“彩虹”效应。
6.2.2生锈/氧化: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
6.2.3变色:底色或预期的颜色发生改变,或零件表面的颜色不一致。
6.2.4刮伤:零件表面的呈条状的浅沟。
6.2.5压痕:由尖锐物件在零件表面造成的沟痕,指甲能够感受到。
6.2.6镀痕/流痕:由于镀层厚度不均匀造成零件表面上波纹状或条状异常的区域。
6.2.7痕迹:指基体材料的小坑、折弯痕或其他痕迹,涂装后仍无法消除。
        6.2.8灰尘或油脂:在制造过程中产生并留在零件表面上的赃污(未清洗)。
        6.2.9斑点/沙粒/绒线:涂装面或零件表面任何非预期的异物。
        6.2.10凹坑:零件表面弹坑状的缺陷。
        6.2.11模压痕:因成形模具在零件表面造成的工艺痕,所有零件的模压痕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均匀分布于成形/折弯区域。
6.3   缺陷允收表(薄板冲压件)
     每个面的缺陷数量不能超过允收的界限,如下表所示:
                            薄板金属件缺陷允收表
缺陷类型        A级面        B级面        C级面
彩虹效应
(镀锌面)        不允收        允收        允收
生锈/氧化        不允收        不允收        切断面允收,表面最大缺陷直径不超过1毫米
变色        不允收        允收        允收
刮伤/压痕        刮伤在6.5毫米长0.4毫米宽的范围内允收状况
表面积(平方毫米)        可接受的缺陷数量
250—500
501—1250
1251—5000
5001+        0
0
0
1
刮伤在13毫米长0.2毫米宽的范围内允收状况
表面积(平方毫米)        可接受的缺陷数量
250—500
501—1250
1251—5000
5001+        0
0
0
1
        刮伤在6.5毫米长0.4毫米宽的范围内允收状况
表面积(平方毫米)        可接受的缺陷数量
250—500
501—1250
1251—5000
5001+        3
6
10
20
刮伤在13毫米长0.2毫米宽的范围内允收状况
表面积(平方毫米)        可接受的缺陷数量
250—500
501—1250
1251—5000
5001+        1
2
3
7
累积刮伤长度不超过62.5毫米/5000平方毫米可允收缺陷个数为:1个。        不超过正常制造标准(如由于定位偏而造成的压伤不允收)
镀痕和流痕        不允收        每1250平方毫米区域内不得超过2个,缺陷最大尺寸:长12.5毫米,宽1.5毫米        允收
灰尘和油脂        不允收        不允收        不允收
沙粒/绒线/斑点        不允收        允收        允收
凸起        不允收        每1250平方毫米区域内不得超过4个,缺陷最大尺寸:面积1.5平方毫米,高度0.25毫米        允收
模压痕        不允收        允收        允收
7  液体/干粉喷涂外观标准
   7.1允收总则
     7.1.1所有的等级面应当喷涂完好且满足颜色、光泽度、厚度、附着力等方面的要求。
     7.1.2液体喷涂允许补漆,但补漆后的表面应满足喷涂面缺陷允收表中B级面和C级面的允收
标准。
     7.1.3缺陷允收定义了1250平方毫米的区域内各类缺陷的最大允收数量。对于较大的零件表面,可允收数量和该表面所含1250平方毫米区域数量成正比,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缺陷不能相连。
   7.2缺陷定义
     7.2.1杂质:喷涂面上的外来物。
     7.2.2凹痕:基体材料压痕造成的喷涂面局部凹陷。
     7.2.3掉漆:局部表面掉漆造成的缺陷。
     7.2.4刮痕:浅底的沟槽。
     7.2.5桔皮:喷涂面因涂料附着力差而导致起皱,象桔子皮样的外观。
     7.2.6流痕:喷涂涂料过多且不均匀且干燥导致的流痕。
     7.2.7变色:喷涂面颜色不一致。
     7.2.8涂层过薄:涂层厚度不够。
     7.2.9气泡:有气泡或无附着力的喷涂区域。
     7.2.10污迹: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不干净而导致零件喷涂表面有污迹或颜色不规则。
   7.3缺陷允收表(喷漆/喷涂面)
     每个面缺陷的总数不超过允收的界限,如下表所示:

                           喷涂表面缺陷允收表
缺陷类型        A级面        B级面        C级面
杂质        不允收        每1250平方毫米区域内不得超过3个,缺陷最大尺寸:直径1毫米,高度0.25毫米,两个缺陷相距不小于50毫米        允收
凹痕        不允收        不允收        允收
掉漆        不允收        不允收        允收
刮痕        不允收        每1250平方毫米区域内不得超过4个,缺陷最大尺寸:长6.5毫米,宽0.5毫米,补漆后表面完好        允收,但刮伤不能穿过漆层
桔皮        不允收        不允收        不允收
流痕        不允收        不允收        允收
变色        不允收        不允收        允收
气泡        不允收        不允收        不允收
污迹        不允收        不允收        允收
8  印刷产品外观标准       
   8.1  允收总则
8.1.1所有的等级面应当印刷完好且满足颜色、光泽度、附着力等方面的要求。
8.1.2 可接受的缺陷不能影响该零件的装配和功能,否则,将被拒收。
8.1.3 印刷产品包括:零件表面之丝印、标签之印刷等。
   8.2  允收缺陷表(产品印刷)
      每个面缺陷的总数不超过允收的界限,如下表所示:
印刷产品缺陷允收表
缺陷类型        A级面        B级面        C级面
油墨过多(如因印刷油墨过多,把“O”印为黑点)        不允收        不允收        允收
字体/符号不完整(字体/符号有欠缺)        不允收        不允收        允收
针孔(气孔)        不允收        不允收        允收
油墨颜色不均匀(同一颜色在同一区域光泽不一致)        不允收        不允收        允收
锯齿状边缘        不允收        不允收        不允收
文本或图案线条宽度变化        允许有5%的变化        允许有10%的变化        允收
文本难以辨认/油墨污迹(非印刷区域被油墨污染)        不允收        不允收        不允收
印刷刮破/刮伤/破损        不允收        不允收        允收
印刷字体倾斜(印刷的字体、符号与产品的底边不平行或不垂直)        允收有1度偏差        允收有2度偏差        允收
3M胶带测试        在喷涂表面,用3M胶带粘贴在工件上,停留3分钟后与被测工件成45°角迅速揭起,看3M胶带上是否有喷涂涂料之颜色,若有则为不合格        3M胶带/目视        5PCS/LOT        0/1
抗化学溶剂试验        在细棒上绑一棉团,面积为100平方毫米,沾有100%的工业酒精,施1KGN以来回一次2秒的速度擦拭30次,看棉团上是否有喷涂涂料之颜色,若有则为不合格        100%工业酒精/目视        5PCS/LOT        0/1
膜厚        用膜厚仪测试,厚度要求为50—100μm之间为合格        膜厚仪        5PCS/LOT        0/1
弯曲试验        把喷涂后的工件对折后再扳平,看喷涂部位是否有漆层脱落,若有则为不合格        目视        5PCS/LOT        0/1
9        可靠度试验作业要求
9.1烤漆可靠度试验

可靠度试验项目        作业要求        量测仪器        抽样水准        允收/拒收
百格试验        在喷涂表面用百格刀或刀片划1X1mm的方格(露出基体),用3M胶带粘贴在划格区域(要求紧贴工件,无气泡),停留2分钟后与被测工件成45°角迅速揭起,看工件划格区域是否有超过3个方格脱落,若有则为不合格        百格刀/3M胶带/目视        5PCS/LOT        0/1


9.2印刷可靠度试验

可靠度试验项目        作业要求        量测仪器        抽样水准        允收/拒收
3M胶带测试        在印刷区域,用3M胶带粘贴在工件上,停留3分钟后与被测工件成45°角迅速揭起,看3M胶带上是否有印刷涂料之颜色,若有则为不合格        3M胶带/目视        5PCS/LOT        0/1
抗化学溶剂试验        在细棒上绑一棉团,面积为100平方毫米,沾有100%的工业酒精,施1KGN以来回一次2秒的速度擦拭30次,看棉团上是否有印刷涂料之颜色,若有则为不合格        100%工业酒精/目视        5PCS/LOT        0/1
硬度测试        把硬度为HB的铅笔削扁,与被测面成45°角,施1KGN测试10次,如果印刷字体有模糊或残缺,则为不合格        HB铅笔/目视        5PCS/LOT        0/1
橡皮测试        在印刷区域用橡皮,施1KGN与被测工件成45°角施1KGN以来回一次2秒的速度擦拭30次,看印刷字体是否有颜色变淡或模糊,若有则为不合格        3M胶带/目视        5PCS/LOT        0/1

以上标准如果与客户图面或要求有冲突,按客户图面或要求执行。
作者: Carriekkk    时间: 2010-6-4 21:00
呵呵,我对这感兴趣




欢迎光临 验货员论坛 (http://bbs.wtoqc.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