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标题:
面料及坯布疵点分析大全
[打印本页]
作者:
fxxwy
时间:
2009-3-26 12:38
标题:
面料及坯布疵点分析大全
面料及坯布疵点分析大全
(1)
棉粒
(Nep)
外观:布面呈现类似接头大小之棉纤维团,且系纺入纱中者。如将之拔下,则纱呈断裂或将至断裂之状态。低等级原棉纺成之粗纱,常有此种瑕疵。
成因:
1).
原棉中有死棉纤维团,于清花过程中未彻底除去。
2).
梳棉时锡林或针板之针不够尖锐,或两者间之隔距设定不当,未能
充份发挥梳理作用。
(2)
棉籽皮
(Seeds)
外观:纯棉或棉纤维混纺之胚布面,有甚小黑色或深色之非纤维纤碎片点。
成因:
1).
轧棉工程在将棉纤维与棉籽分离时,纤维根端带有棉籽皮,或棉籽
被碾碎而掺附于原棉中。
2).
清花过程未能将棉籽皮彻底清除。
(3)
粗结
(Slub)
外观:织物之经纱或纬纱上,偶有一小段长约
5
至
20mm
较纱之正常直径为粗,较炒之正常捻数为少之簇状纤维。
成因:
1).
精纺时喂入之粗纱内,纤维内密度不均匀,有较小型密集之梭状纤
维束。
2).
精纺机之皮辊及皮圈未能均一将喂入之粗纱把持。
(4)
飞花
(Flyer)
外观:与粗结相似,但其较粗,不像粗结般之细长,纤维成团状。将纱略予退捻,可不致使纱断裂。
成因:细纱间内飘浮于空中之纤维团,或积集在机器喂入附近台面上之纤维
团,缠绕于纱上。
(5)
节纱
(Cockled Yarn)
外观:在约纤物幅宽长度之一段纱中,有间隔性之大粗结。纱之粗细变化似竹节状,一般在粗纱织物之纬纱较常见,故亦称竹节纬。
成因:精纺机之牵伸罗拉设定大紧,罗拉盖太松,喂入之粗纱中偶有异长之
纤维。
(6)
纱支不均
(Uneven Yarn)
外观:由织物长面观察,织入之纱有粗细不均匀之现象。一般多发生在纬纱。
成因:细纱机纺出之纱,由于牵伸机构故障,或性能不良,致纺出之纱在一
段间,时有略粗时有略细者。
(7)
云织
(Cloudd of Weaaving)
外观:纬纱之支数显著不均匀,织造时粗者或细者恰好集中排列在一起,形成片状,布面外观似片片浮云,故称云织。
成因:纬纱有规律性之不匀,于织造时纬纱之排列又恰好粗者或细者汇集在
一起。
(8)
纤维点
(Fiber Spot)
外观:染色之织物,布面中有极少量之纤维不上色,或上色较浅,而呈现泛白色者。
成因:
1).
棉纤维中有死棉纤维。
2).
在纺纱过程中,因疏忽或管制欠妥,混入极少量之聚酯纤维,于染
色时非使用分散性染料,及非高温施染,则聚酯纤维不上色。
(9)
批号不同
(Different Iots)
外观:化纤丝或化纤加工丝织物,混纺纱织物,支数粗细与密度均符合规定,但经染色后,经纱间或纬纱间有界限分明颜色深浅之不同。
成因:
1).
在织造时虽使用丹尼数相同之丝,但制造批号不同。由于吸色性不同,或伸缩性、膨松性不一致,在经染色后,则有颜色深浅之不同。
2).
在织造时使用之混纺纱,虽支数与密度符合规定,但纱中纤维之混
纺率不同,在经染色后则有颜色深浅之差别。
(10)
蒸纱不良:
外观:一疋
E
/
C
混纺布,经退浆、精练、漂白后,布幅有间隔性宽窄不同之变化。
成因:混纺纱于细纱落管后,需利用高压饱和蒸汽于密闭之容器内热蒸处理
,以稳定纱之物性。如蒸纱温度或时间不足,未能使纱定型,则于练漂时蒸煮后,织物布面横向呈现一段紧,一段松之现象。
(11)
白点:
外观:染色之织物,布面呈现未上色之纤维团,尤以染中深色者较为显著。
成因:多发生在中、下等级之棉质染色布,纱中死棉纤维所形成之棉粒,于
精练,丝光时未能清除。染色时因该种死棉纤维上色性甚差,故难以染着而呈现白点。近来
20Ne
以下之纯棉开端纺纱织成之织物,于染色时经常发生。
作者:
stephenjiang
时间:
2009-3-26 14:52
虽然资料不是很详细,但还是顶你
作者:
gxffgx
时间:
2009-5-25 21:44
都是原料方面引起的坯疵。
作者:
fyun001
时间:
2009-6-18 19:57
还有没 啊
作者:
jackshan
时间:
2009-6-26 13:57
虽然不是很管用。还是要顶啊
作者:
davidhu
时间:
2010-1-8 16:09
最好的贴!适用!
作者:
mitedward
时间:
2010-2-15 16:13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高端色织布
时间:
2010-2-19 16:22
支持楼主,礼轻人意重,一同学习哥们
作者:
huhu98
时间:
2010-2-20 17:14
好级了!
不错不错
欢迎光临 验货员论坛 (http://bbs.wtoqc.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