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标题: 以食交友之-八大菜系 [打印本页]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09:15
标题: 以食交友之-八大菜系
菜系:广东菜     
配料:     鸡1只、香菇3朵、空心菜220克、蒜头4瓣、酱油2小杯、味精1大匙。     
做法:     先将鸡的内脏整理干净,在背脊 部剁5刀,香菇泡软去蒂;把香菇放在锅底,放入鸡和蒜头、酱油、味精,到水,放到蒸笼中蒸2个小时;蒸好后,准备两个盘子,一个铺上烫好的空心菜,再把蒸好的鸡放到上面,再浇上汤汁,放上香菇、蒜头、红辣椒即可上桌。     
主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204.6g,脂肪38.4g,醣类9.8g,钠2658mg,胆固醇1068mg,总热量1128cal。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09:17
凉瓜排骨
菜系:广东菜     
配料:     猪肉排280克、葱2根、苦瓜580克、姜2片、蒜头1瓣、豆鼓35克、太白粉半匙、盐1小匙、味精半 匙、酱油1匙、糖1匙、蚝油1小匙、胡椒粉少许、油7大匙。     
做法:     猪肉排切成块,用太白粉拌匀,苦瓜切成丝,加盐、水抓匀,腌至30分钟后,放在清水中,洗去盐份;葱切成段,姜、蒜、豆鼓切碎;将油加热,放姜、豆鼓、蒜同炒,再放排骨、苦瓜、用中火炒4-5分钟,加半杯水和盐、味精、酱油、糖、蚝油胡椒粉拌炒,再用慢火焖煮20分钟左右,再用太白粉、水、勾芡,放葱,即可盛盘。     
主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51.6g,脂肪169.7 g,醣类45.2g,钠3500.6mg,胆固醇257mg,总热量1897.6cal。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09:18
雀巢黑椒牛柳
菜系:广东菜     
配料:    牛理脊肉280克、洋葱135克、芋头260克、酱油4大匙、油1大匙、玉米粉少许、太白粉半匙、清水4大匙、盐半匙、味精半匙、 糖半匙、蚝油1匙、黑胡椒1小匙、油1锅。     
做法:     先将牛肉切成长条,再加入酱油、油、玉米粉、太白粉、清水拌匀,腌至1个半小时;再将洋葱切成丝;芋头切成长条的细丝,放入清水中浸泡,然后捞起,浸干水分,加入太白粉拌匀。 准备两个漏勺,将芋头的丝薄薄的铺在大勺里,再将小勺套上,用锅产压住,放入已经烧开的锅中,用慢火炸至大约12至16分钟左右,呈黄褐色时将其捞出,盛盘即可。 在锅中加入3杯油烧开后,放入牛肉,用中火炒至5分钟左右,然后将洋葱放入锅中,炒至3-4分钟左右,先盛起,到去锅中的油;再放回锅中,将盐、味精、糖、蚝油、黑胡椒、清水加入锅中,略炒数下,盛起到入雀巢内,移至盘中即可食用。     
主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62.3g,脂76.8g,钠5678mg,胆固醇269mg ,总热量1158cal。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09:21
猪肝水
菜系:广东菜     主料:猪肝、芫荽、鱼露     做法:猪肝先用开水略烫至硬身,但紧记不要烫熟。然后烧热一锅水备用。捞起猪肝切成大粒。最后水开后放入猪肝 粒,再加入大量芫荽和鱼露略煮即成。很简单。猪肝水明双目、去心火。平时只要有空就可以多做来喝,猪肝饱肚,汤水爽口。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09:23
糖醋猪腰
菜系:广东菜     
主料:油条一条、猪腰及海蜇适量(用海蜇头更爽脆)、猪油、浙醋和白砂糖随量。     
做法:先把猪腰拖刀(切斜成十字花),目的是使之 更易入味。然后再把油条切小段,备用;把砂糖加入浙醋内混和;然后先把猪油落镬(不食猪油的可以放花生油或调和油),把所有材料落镬兜三两分钟即成。     
要点:猪腰用刀对半切开,一定要将白筋去掉。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09:27
松鼠桂鱼
【原料】     鲜活桂鱼750克,虾仁30克,熟春笋丁、水发香菇丁各20克,精盐12克,香醋50克,青豌豆15粒,干淀粉60克,湿淀粉35克,葱白段10克,熟猪油1500克,料酒25克,绵白糖、鲜汤、番茄酱各100克,香油15克,蒜末5克。
【制作过程】     1、桂鱼用料酒、精盐调匀,蘸上干淀粉;     2、番茄酱、猪肉汤、绵白糖、香醋、料酒、湿淀粉、精盐调成味汁;     3、将两片鱼片翻卷,翘起鱼尾成松鼠形,提起鱼尾放入油锅,炸20秒钟定形,整鱼入油锅炸至淡黄色捞起,盛入盘中拼成松鼠形;     4、熟猪油旺火加热,放虾仁炸熟后捞出沥油,放入葱白段炸至葱黄发香,捞出,蒜末、笋丁、香菇丁、青豌豆炒熟,加味汁搅匀,加熟猪油、香油搅匀后浇在鱼上,撒上熟虾仁即可。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09:29
大肠生炒咸酸菜
菜系:广东菜     
主料:大肠250G、咸酸菜300G、姜葱若干     
做法:洗干净酸菜抓干水分,然后炒干身后备用;然后将大肠飞水后,姜葱爆油镬,将大肠、酸 菜生炒至熟,上碟即可。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09:31
猪肚煲咸菜
菜系:广东菜     
主料:猪肚一只、潮州咸菜、姜     
做法:猪肚底面冲洗后,把底翻出来,撕去猪肚底的脂肪。把猪肚戴上手,烧热镬,然后 伸手向热镬不停擦至猪肚起泡,随即切件,连同所有材料加三四碗水煲20分钟即成。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09:32
广州文昌鸡
【原料】     肥嫩鸡1250克,熟瘦火腿65克,鸡肝250克,郊菜300克,精盐5克,香油、料酒、味精各1克,湿淀粉15克,芡汤25克,淡二汤2000克,熟猪油75克,高汤225克。     
【制作过程】     整鸡小火煮15分钟取出去骨,斜切成24片; 鸡肝加精盐煮至刚熟,取出切成24片装碗,火腿切成同样大小24片; 鸡肉、火腿、鸡肝片间隔开在蝶上砌成鱼鳞形, 连同鸡头、翼、尾摆成鸡的原形,小火蒸熟后取出滗去水;放油、料酒、高汤、味精、湿淀粉中火勾芡,加香油。     
【特点】     著名广州菜肴。以海南岛文昌鸡为主料,配以火腿、鸡肝、郊菜,经煮、蒸、炒而成。此菜造型美观,芡汁明亮.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09:34
葱油鸡
菜系:广东菜     原料/调料:鸡 1只(约2斤)、葱丝 1/2杯、姜丝 1/2杯、胡椒粉少许、油 4大匙     
调味料A:盐 1大匙、米酒 2大匙、味精 少许、葱 5段、姜片 5片     调味料B:太白粉 1/2大匙、水 1大匙     
制作流程:     (1)先把鸡处理干净,擦干水份,用调味料A均匀的涂抹于鸡身内外,放置腌2小时。接着将鸡身朝上放入蒸锅内用大火蒸20~25分钟。     (2)鸡熟后取出切块排盘,再将葱丝、姜丝散盖在鸡肉上,同时撒上胡椒粉。     (3)起油锅将4大匙油烧热,淋在葱姜之上。拿1/2杯蒸鸡剩余汤汁用调味料B芶芡,将芡汁淋在鸡肉上就成了香喷喷的葱油鸡了。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09:36
什锦海参
菜系:广东菜    原料/调料:     水发海参2条,鸡肫2个,鸟蛋6只,小黄瓜1/2条,竹笋1/2条,葱2条,红辣椒l只,红萝卜6片,乌醋、胡椒粉、生粉各少许。     
制作流程:     ①将海参、鸡肫用盐洗净,海参、鸡肫、小黄瓜、竹笋、红萝卜各切片。葱切段,蒜仁拍碎。红辣椒去籽切丝备用。     ②烧热油锅,爆香蒜仁,再把鸡肫、海参轻炒数下起锅。再烧热油锅,把辣椒、红萝卜、竹笋炒数下,放入1.5杯水续煮。     ③煮滚后,把海参、鸡肫、鸟蛋、小黄瓜放入锅内,加入乌醋、盐、味精、胡椒粉调味,用生粉水勾芡,最后将葱段洒在面上即可。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09:39
铁扒仔鸡
菜系:广东菜     
原料/调料:     嫩鸡!只200克,鸡蛋!个,西红柿150克,茄汁50克。     调料:糖、醋各2汤匙,淀粉1.5汤匙,生抽、料酒各0.5汤匙,姜1块,葱5段,精盐3茶匙,味精1茶匙,花生油1000克。     
制作流程:     
1.鸡去毛,洗净内脏,剔去骨头,片成厚片,用刀背拍松肉质,放姜片、葱段、精盐、生抽腌片刻,拣去葱、姜,加鸡蛋、淀粉拌匀,沾上千淀粉。
2。将鸡肉下旺油锅中,炸呈金黄色捞出,改刀装盘。     
3.锅放底油,下茄汁煸炒,加清汤、糖、醋、味精调好汁烧开,淀粉勾芡,浇在鸡上,西红柿片成厚片围在盘边。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09:41
酥炸禾花雀
菜系:广东菜     
原料/调料:     禾花雀24只,柠檬1只,晦汁2茶匙,上汤3茶匙,绍酒2茶匙,白糖、香油各适量。用玫瑰露酒2茶匙、适量姜、葱、酱油调成腌料。     
制作流程:     
①将禾花雀去净细毛,挑出肺部,剪去爪部,洗净、滤干水分,加入腌料拌匀,腌约30分钟。去掉葱姜。把晦汁、上汤、味精、白糖、香油、绍酒调匀成味汁。     
②烧热锅,下油烧至六成滚,下禾花雀炸约6分钟至熟,倒起滤干油分,用滚水冲洗一下,随即重新下锅,用生粉水勾芡,翻炒片刻即可。柠檬横切开边伴放碟边,吃时挤出柠檬汁淋在禾花雀身上。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09:42
红焖海参
菜 系:广东菜     
主 料: 泡发海参750克、肚肉500克、带骨老鸡肉500克、湿香菇50克、肉丸仔10粒、生蒜1条、虾米25克、猪油150克。     
配 料: 精盐、味精、绍酒、酱油、红豉油、芫荽、姜、葱、芝麻油、甘草、湿淀粉少许。     
做 法:     
1、将海参切成长约五、六厘米,宽约2厘米的块和姜、葱、精盐一起下锅用水煮沸,投入绍酒,泡去海参腥味后捞起,去掉姜、葱。肚肉、老鸡肉各斩成几块。     
2、将猪油下鼎烧热,放入海参略炒,然后倒入锅内(锅用竹蔑垫底),顺鼎把肚肉、老鸡肉炒香,溅绍酒,加入芫荽头(扎成一把)、生蒜、酱油、红豉油、二汤、甘草片同滚然后倒入海参锅内,先用旺火烧沸,后用文火焖约1小时,再加入香菇、肉丸仔、虾米,海参软烂后去掉肚肉、老鸡肉、生蒜、芫荽头、甘草片。再把海参、香菇、肉丸仔、虾米捞起,盛入汤碗,将原汁下鼎,加入精盐、味精,烧至微沸,用湿淀粉调稀勾芡,加入芝麻油、猪油拌匀,淋在海参上面即成。上席时跟上香醋2碟。     
特 点: 此菜烂而不糜,软滑可口,鲜味浓郁,营养丰富。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09:43
潮州烧雁鹅
菜系:粤菜     
色香味: 色泽红紫、皮脆肉嫩、甘香味浓     
主料:宰净肥鹅1只(约2000克)     
辅料:桂皮、八角、甘草各5克,南姜(潮汕特产)50克、芫荽25克、酸甜菜150克、胡椒粉10克、芝麻油5克、味精5克、熟猪油20克、精盐60克、深色酱油250克、白糖50克、绍酒50克、湿淀粉30克、植物油1500克(耗100克)     
制作:     
1)胡椒粉、麻油、味精、猪油拌匀成胡椒油,待用;     
2)桂皮、八角、甘草放入小布袋扎口放入炒锅,加酱油、精盐、白糖、绍酒、清水3000克,用中火烧沸后改用小火,放入肥鹅滚(氽)约10分钟,倒出鹅腔里的汤水,再放回锅内,边滚边转动,约30分钟至熟(以筷子插入胸肉无血水为度);     
3)取出鹅晾凉,切下两边鹅肉,去掉四柱骨;把鹅脊骨剁成方块,用湿淀粉10克拌匀,另用湿淀粉20克涂匀鹅皮;  
4)中火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微沸,先放鹅骨后放鹅肉(皮向上),端离火口浸炸,边炸边翻,约炸7分钟再端回炉上,续炸至骨硬,皮脆,呈金黄色捞起;     
5)把鹅骨放入碟中,鹅肉斜切成长6厘米、宽4厘米、厚5毫米的块,覆盖在骨上;     
6)酸甜菜和芫荽伴在碟边,将胡椒油淋在鹅肉上,以潮汕甜酱佐食。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09:45
红烧火腩
菜系:广东菜     
原料:    主料:猪五花腩(烧好的)150克、冬茹10克、姜、葱各10克。    调叶料:花生油20克、盐3克、味精5克、白糖5克、老抽王10克、清汤40克、麻油5克、湿生粉10克。   
做法:   
1、火腩切成块,冬茹切片,姜切片,葱切段。   
2、烧锅下油,放入姜片、火腩、冬茹炒香,加入清汤、盐、味精、白糖、老抽王用中火烧。   
3、待烧至汁浓时,加入葱段,用湿生粉勾芡,淋入麻油入碟即成。

作者: chowkeung    时间: 2008-2-18 09:59
标题: 回复 #2 celiahe 的帖子
my mouth is watering!!!!
作者: kentung    时间: 2008-2-18 11:06
太吸引了,还有吗?期待中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1:55
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苏、粤、闽、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系”。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1)
鲁菜:鲁菜即山东风味菜,由济南、胶东、孔府菜点三部分组成。济南菜尤重制汤,清汤、奶汤的使用及熬制都有严格规定,菜品以清鲜脆嫩着称。胶东菜起源于福山、烟台、青岛,以烹饪海鲜见长,口味以鲜嫩为主,偏重清淡,讲究花色。孔府菜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具体体现,其用料之精广、筵席之丰盛堪与过去皇朝宫迁御膳相比。山东菜调味极重、纯正醇浓,少有复杂的合成滋味,一菜一味,尽力体现原料的本味。另一特征是面食品种极多,小麦、玉米、甘薯、黄豆、高粱、小米均可制成风味各异的面食,成为筵席名点。山东著名风味菜点有:炸山蝎、德州脱骨扒鸡、原壳扒鲍鱼、九转大肠、糖醋黄河鲤鱼等。鲁菜是形成最早的菜系,它对其他菜系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鲁菜为八大菜系之首。

(2)
川菜:风味包括成都重庆乐山自贡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变化精妙。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其中最负盛名的菜肴有:干烧岩鲤干烧桂鱼鱼香肉丝怪味鸡宫保鸡丁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煸牛肉丝夫妻肺片灯影牛肉担担面赖汤圆龙抄手等。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因此全国闻名。

(3)
苏菜:淮扬菜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著名菜系,其覆盖地域甚广,包括现今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以及江西河南部分地区,它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誉,声誉远播海内外。
     由于后来浙江菜、徽菜以其鲜明特色各为八大菜系之一,淮扬菜汇于江苏,同时烹饪界习惯将淮扬菜系所属的江苏地区菜肴称为江苏菜,这样,淮扬菜成为单以扬州、淮安为中心,以大运河为主,南至镇江,北至洪泽湖、淮河一带,东至沿海地区的地方风味菜。淮扬菜选料严谨,讲究鲜活,主料突出,刀工精细,擅长炖、焖、烧、烤,重视调汤,讲究原汁原味,并精于造型,瓜果雕刻栩栩如生。口味咸淡适中,南北皆宜,并可烹制“全鳝席”。淮扬细点,造型美观,口味繁多,制作精巧,清新味美,四季有别。
     代表菜有:清炖狮子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清蒸鲫鱼、水晶肴蹄、三套鸭、软兜鳝鱼、炝虎尾、炒蝴蝶片、冬瓜盅、三丁包子、翡翠烧卖、蟹黄汤包、千层油糕等。
     江苏菜除上述淮扬菜外还包括南京菜、苏锡菜和徐州菜等地方菜系。南京菜烹调擅长炖、焖、叉、烤。特别讲究七滋七味:即酸、甜、苦、辣、咸、香、臭;鲜、烂、酥、嫩、脆、浓、肥。南京菜以善制鸭馔而出名,素有“金陵鸭馔甲天下”的美誉。苏锡菜擅长炖、焖、煨、焐,注重保持原汁原味,花色精细,时令时鲜,甜咸适中,酥烂可口,清新腴美。近年来又烹制“无锡乾隆江南宴”、“无锡西施宴”、“苏州菜肴宴”和太湖船菜。徐州菜风味在历史上属鲁菜系,随时代变迁,其菜已介乎苏、鲁两大菜系之间,口味鲜咸适度,习尚五辛、五味兼崇,清而不淡、浓而不浊。其菜无论取料于何物,均注意“食疗、食补”作用。另外,徐州菜多用大蟹和狗肉,尤其是全狗席甚为著名。

     江苏名菜名点有:盐水鸭肫、炖苏核、炖生敲、生炒甲鱼、丁香排骨、清炖鸡子、金陵扇贝、芙蓉鲫鱼、菊花青鱼、菊叶玉版、金陵盐水鸭、叉烤鸭、叉烤鳜鱼(以上为南京名菜);松鼠鳜鱼、碧螺虾仁、翡翠虾斗、雪花蟹斗、蟹粉鱼唇、蝴蝶海参、清汤鱼翅、香炸银鱼、染溪脆鳝、镜箱豆腐、无锡肉骨头、常熟叫花鸡、常州糟扣肉(以上为苏锡菜);霸王别姬、沛公狗肉、彭城鱼丸、荷花铁雀、奶汤鱼皮、蟹黄鱼肚、凤尾对虾、爆炒乌花、红焖加吉鱼、红烧沙光鱼(以上为徐州菜);天目湖砂锅鱼头、淮安软兜、金蹼仙裙。江苏点心富有特色,如秦淮小吃、苏州糕团、汤包,都很有名。

     在众多中华餐饮老字号中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的得月楼,它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当年乾隆皇帝南巡的时候,来到苏州得月楼用膳,因其菜肴味道十分鲜美,题名得月楼为“天下第一食府”。

(4)
粤菜:粤菜即广东菜,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特色菜点发展而成,是起步较晚的菜系,但它影响极大,不仅香港、澳门,而且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粤菜注意吸取各菜系之长,形成多种烹饪形式,是具有自己独特风味的菜系。广州菜清而不淡,鲜而不俗,选料精当,品种多样,还兼容了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潮州古属闽地,故潮州菜汇闽粤风味,以烹制海洋菜和甜食见长,口味清醇,其中汤菜最具特色。东江菜又称客家菜,客家为南徙的中原汉人,聚居于东江山区,其菜乡土气息浓郁,以炒、炸、焗、焖见长。粤菜总体上特点是选料广泛、新奇且尚新鲜,菜肴口味尚清淡,味别丰富,讲究清而不淡,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时令性强,夏秋讲清淡,冬春讲浓郁,有不少菜点具有独特风味。
     另外,广东人尤其广州人对做汤有一种莫名的执着,汤的种类相当多,也是粤菜从其它不同菜系中脱颖而出重要原因。广东人长期(如在外上学或工作)在外回家后一家一定会品尝到一锅“老火靓汤”
     著名的菜点有:鸡烩蛇、龙虎斗、烤乳猪、东江盐焗鸡、白灼基围虾、烧鹅、蚝油牛肉、广式月饼、沙河粉、艇仔粥等。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1:58
(5)闽菜:闽菜是以福州闽南闽西三地区地方风味菜为主形成的菜系。福州菜清鲜、爽淡,偏于甜酸,尤其讲究调汤,另一特色是善于用红糖作配料,具有防变质、去腥、增香、生味、调色作用。闽南菜以厦门为代表,同样具有清鲜爽淡的特色,讲究佐料长于使用辣椒酱、沙菜酱、芥末酱等调料。闽西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以客家菜为主体,多以山区特有的奇味异品作原料,有浓厚山乡色彩。闽菜以炸、熘、焖、炒、炖、蒸为特色,尤以烹制海鲜见长,刀工精妙,人趣于味,汤菜居多,具有鲜、香、烂、淡并稍带甜酸辣的独特风味。福建小吃点心另有一功,它取材于沿海浅滩的各式海产品,配以特色调味而成,堪称美味。

     最著名的风味菜点有:佛跳墙、鸡汤氽海蚌、淡糟香螺片、沙奈焖鸭块、七星鱼丸、糟醉鸡、煎糟鳗鱼、半月沉江、燕皮馄饨、福州线面、蚝仔煎等等。

(6)
浙菜:浙江菜有悠久的历史,它的风味包括杭州、宁波和绍兴三个地方的菜点特色。杭州菜重视原料的鲜、活、嫩,以鱼、虾、时令蔬菜为主,讲究刀工,口味清鲜,突出本味。宁波菜咸鲜合一,以烹制海鲜见长,讲究鲜嫩软滑,重原味,强调入味。绍兴菜擅长烹制河鲜家禽,菜品强调入口香绵酥糯,汤浓味重,富有乡村风味。
     浙江菜具有色彩鲜明,味美滑嫩,脆软清爽,菜式小巧玲珑、清俊秀丽的特点。它以炖、炸、焖、蒸见长,重原汁原味。浙江点心中的团子、糕、羹、面点品种多,口味佳。

     名菜名点有:龙井虾仁、西湖莼菜汤、虾爆鳝背、西湖醋鱼、炸响铃、抢蟹、新风鳗鲞、咸菜大汤黄鱼、冰糖甲鱼、牡蛎跑蛋、蜜汁灌藕、嘉兴粽子、宁波汤团、湖州千张包子等。

(7)
湘菜:湘菜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个地区的菜点特色。湘江流域以长江、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湘菜的主要代表。其特色是油重色浓,讲求实惠,注重鲜香、酸辣、软嫩,尤以煨菜和腊菜着称。洞庭湖区的菜以烹制河鲜和家禽家畜见长,特点是量大油厚,咸辣香软,以炖菜、烧菜出名。湘西菜擅长制作山珍野味、烟熏腊肉和各种腌肉、风鸡,口味侧重于咸香酸辣,有浓厚的山乡风味。湖南菜最大特色一是辣,二是腊。

     著名菜点有:东安子鸡、腊味合蒸、组庵鱼翅、冰糖湘莲、红椒腊牛肉、发丝牛百页、火宫殿臭豆腐、吉首酸肉、换心蛋等。

(8)
徽菜:徽菜风味包括皖南、沿江、沿淮之地的菜点特色。皖南菜包括黄山、歙县(古徽州)、屯溪等地,讲究火功,善烹野味,量大油重,朴素实惠,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取用木炭小火炖、煨而成,汤清味醇,原锅上席,香气四溢;皖南虽水产不多,但烹制经腌制的“臭桂鱼”知名度很高。沿江菜以芜湖、安庆地区为代表,以后也传到合肥地区,它以烹制河鲜、家畜见长,讲究刀工,注意色、形,善用糖调味,尤以烟熏菜肴别具一格。沿淮菜以蚌埠、宿县、阜阳等地为代表,菜肴讲究咸中带辣,汤汁色浓口重,亦惯用香菜配色和调味。
     著名风味菜有:无为熏鸭、毛峰熏鲥鱼、符离集烧鸡、方腊鱼、石耳炖鸡、云雾肉、绿豆煎饼、蝴蝶面等。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2:03
东江盐焗鸡

菜系:广东菜
    特点:制法独特,味香浓郁,皮爽肉滑,色泽微黄,皮脆肉嫩,骨肉鲜香,风味诱人。
    原料     重1500克左右的肥嫩项鸡1只(毛黄、嘴黄、脚黄、下过蛋的母鸡称项鸡)、姜片和葱条各10克、香菜25克、粗盐2500克、精盐13 克、味精7史、八角末和沙姜末各2.5克、芝麻油1克、熟猪油120克、花生油15克、沙纸2张。
    制作过程
    1. 炒锅上小水,下精盐4克烧热,放入沙姜末拌匀取出,分3小碟,每碟加入猪油15克供佐食;
    2. 将猪油75克、精盐5克和芝麻油、味精调成味汁;反纱纸一张刷上花生油待用;
    3. 将活鸡宰杀,褪毛去内脏洗净,吊起晾干,去掉趾尖和嘴上的硬壳,在翼膊两边各划一刀,在颈骨上剁一刀,然后用精盐3.5克擦匀鸡腔,并放入姜、葱、八角末,先用未刷油的纱纸裹好,再包上已刷油的纱纸;
    4. 用旺火烧热炒锅,下粗盐炒至高温,取出1/4放入沙锅,把鸡放在沙锅内,将余下的盐覆盖在鸡上,盖严锅盖,用小火焗约20分钟至熟;
    5. 把鸡取出,揭去纱纸,剥下鸡皮(待用),将鸡肉撕成块,鸡骨拆散,加入味汁拌匀,然后装盘(骨在底下,肉在中间,皮盖在上面),拼摆成鸡的形状,香菜放在鸡的两边即成,食时佐以沙姜油盐调味汁。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2:05
蚝油牛肉丝

菜系:广东菜
    配料:
    原料:平菇1盒、牛肉丝110克、胡萝卜丝少许、姜丝少许
    辅料:蚝油2茶匙、酱油2茶匙、糖1茶匙、酒1茶匙、香油少许、酱油、淀粉各少许
    操    作:
    1.平菇洗净,牛肉丝加入少许酱油与淀粉拌匀。
    2.将3大匙油烧热,放入牛肉丝略炒,余油爆香姜丝、胡萝卜丝与平菇,接着放入牛肉丝、小半碗水和其他调味料(香油除外)翻炒数下,勾芡后淋入香油即可。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3:29
四宝上汤

菜系:广东菜
      配料:
    〖主料〗:大白菜500克,水发海参、金菇、香菇、猪里脊肉各200克
    〖辅料〗:葱10克,姜20克
    〖调料/腌料〗:盐5克,酒5克,味精2克,高汤400克
    操    作:
    1.在半锅水中加上葱、姜、酒并投入海参煮一下去腥,取出后冲凉切成大片,另用半锅水加盐,将金菇汆烫后捞出待用;
    2.里脊肉切片,并用盐、水、太白粉拌腌约10分钟后,汆烫捞出,香菇则泡软去蒂待用;     3.大白菜先烫软再切成段排成十字型,把海参、金菇、里脊肉、香菇各放于盘中四个角落,最后倒入盐、味精、高汤,放进蒸锅蒸约10分钟即可。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3:31
凤筋龙爪
菜系:广东菜    原料:鸡爪筋,甲鱼脚,油菜心,
    调料。
    制法:将鸡爪筋用水焯透装碗,加调料上屉蒸软扣在盘中。勺内放底油将蒜瓣煸黄,沿凤筋圈拢一周。调味、蒸熟的甲鱼脚和烧透入味油菜心装盘四周。
    特点:色泽素雅,味鲜咸。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3:33
翠珠鹿筋
菜系:广东菜原料:水发鹿筋,冬瓜,调料。
制法:鹿筋、冬菇、冬笋加调料烧透入味勾芡装盘。冬瓜切成棋子形烧

入味,围摆鹿筋周围。
特点:口味鲜咸,色泽明亮。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3:39
阿一焖斋
菜系:广东菜
    材料:水发黄耳38克,水发榆耳及云耳各19克,水发竹笙3条(一开二),鲜草菰76克,天白菰3只(切片状),豆卜3个(一开二),红枣(去核)8粒,甜腐竹8片,白果20粒,水发发菜76克,菜心16条,榄仁少许。     调料:上汤、淡汤、盐、糖、生油、生抽各少许。     做法:     1、所有材料(榄仁及甜腐竹除外)在沸水中拖一拖,然后用淡汤略煨;甜腐竹以暖水浸软。     2、用生油将所有材料炒香(发菜、云耳、甜竹、红枣后下),并调以盐、糖、上汤兜炒;依次放入云耳、红枣、甜竹、生油、发菜、上汤,兜匀后加盖稍煨。
    3、临上桌前,添少许生油捞匀,加入炸过的榄仁略炒,用焯熟的菜心伴边供食。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3:41
荷芹炒腊味
菜系:广东菜     材料:豌豆6两、肝肠半条、腊肠半条、腊肉1小块、芹菜少许、水少许     调味料:鸡粉半匙、盐1匙、糖半匙     做法     一、先净三种腊味蒸8分钟,取出切片备用。     二、放1匙油入锅烧热,先放豌豆片加少许水翻炒,再放三种腊味及芹菜,加调味料快炒盛盘即可。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3:42
翡翠桃仁鸡
菜系:广东菜     原料:鸡茸,黄瓜,桃仁,调料。     制法:澄面团制成太极图形蒸熟置盘中,四周注入绿色琼脂冻。黄瓜斩细与鸡茸、调料搅匀,制成长条形,拦腰围系金糕条,蒸熟摆四周。琥珀桃仁点缀于其间。
    特点:鲜嫩可口。蛋白脂、脂肪、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配比合理。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3:43
豆腐炒韭菜
菜系:广东菜     材料:木棉豆腐大1块、猪腹肉薄片100g、韭菜1/2把、柴鱼片1袋、芝麻油适量、酒1/2大匙、酱油1小匙、盐适量、胡椒适量做法     一、预先调理材料。将豆腐剥成大块,摆去筛网上,静置20分钟,沥干水分。猪肉切成3cm长。韭菜切成4cm长。     二、豆腐以中火略炒后取出。在平底锅中倒入芝麻油1/2大匙,以中火加热,放入豆腐拌炒。略微炒至变色后,撒上盐、胡椒各少许,再取出。     三、炒猪肉。在平底锅中倒入芝麻油1小匙加热,放入猪肉,以中火炒散。     四、加入韭菜拌炒。将肉片炒至呈微焦色后,放入韭菜,以大火炒至稍微柔软。五、将豆腐回锅。将豆腐放入回锅中,快速拌炒。     六、洒上酒、酱油和盐少许,胡椒少许,大略拌炒。最后撒上柴鱼片,盛盘。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3:44
冬笋鸽脯
菜系:广东菜    材料:乳鸽一只,冬笋76克,菜心8条。     调料:生油、火腿汁、生抽、酱油、蚝油、上汤、姜汁、蛋白、生粉、盐各少许。做法:     1、乳鸽取肉切厚片状成鸽脯,用蛋白、姜汁、上汤及生油略腌,冬笋用上汤稍煨。     2、在沸水中将鸽脯稍焯,之后再放进煮开的盐水中拖一拖。     3、用生油炒香鸽脯,随即依次放入冬笋、菜心炒之,调以生油、火腿汁、生抽、蚝油、上汤生粉芡、酱油略炒,上桌前添少许生油兜炒,即可供食。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3:47
橙花排骨
菜系:广东菜    材料:腩排1斤、橙丁1个
    调味料:浓缩橙汁半杯、水1杯、糖1匙、吉士粉半匙
    腌料:盐半匙、小苏打少许、鸡粉半匙、太白粉1匙、面粉1匙、鸡蛋半个
    做法
    一、排骨顺骨型切块,用腌料腌1小时,调味料煮溶备用。
    二、柳丁一半切丁,一半摆盘装饰,排骨煎热加入柳丁、调味料一起拌炒即可。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3:51
回锅牛小排

  菜系:广东菜
    材料:牛小排2大块、冬笋2两、辣椒1条、青椒半粒、高丽菜2两、水1/3杯调味料:桂林辣椒酱半匙、蚝油1匙、糖半匙、黑醋1茶匙、香油少许、太白粉1匙、水少许     腌料:红葱头3粒、蒜头3粒、香菜头2两、姜3两、盐半匙、糖1茶匙、美极半茶匙、沙茶酱半匙、太白粉1匙、小苏打半茶匙腌料用果汁机加1杯水打碎,用细滤网过滤取汁     做法     一、牛小排于过滤好的腌料中腌半小时后,将牛小排切块,冬笋切片,辣椒切片,辣椒、青椒切角。     二、锅内加1匙油,慢火煎牛小排,捞起。     三、用锅内余油爆香桂林辣椒酱、冬笋、辣椒、青椒,放1/3杯水煮滚,续放牛小排,加其余调味料焖煮后以太白粉水勾芡,再加入高丽菜大火快炒即成。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3:53
鬼马牛肉
菜系:广东菜     材料:牛肉片8两、马蹄2两、油条1条、辣椒1条     调味料:蚝油半匙、糖1茶匙、胡椒粉少许、香油少许、米酒1匙腌料:盐半匙、糖半匙、酱油少许、太白粉1匙、水少许     做法     一、牛肉片用腌料腌20分钟待入味,马蹄切片,油条切薄片,用热油炸至脆身备用,辣椒切片。     二、锅中放油烧到180℃,再将牛肉片泡油后捞起,利用锅内余油放辣椒、马蹄及牛肉片下锅大火快炒,再加米酒1匙及调味料炒匀。     三、起锅前下油条片,快速翻炒即可盛盘。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3:59
辣子鸡丁

菜系:广东菜     材料     A:猴头菇3朵、小黄瓜1条、水2大匙     B:姜3片、干辣椒4条、辣椒酱1大匙     调味料     A:蛋1/2个、咖喱粉1/2小匙、盐1/2小匙、糖1/2小匙、油1小匙B:玉米粉1大匙、地瓜粉2大匙     做法     一、猴头菇洗净,用冷水泡软后,撒成3-4厘米块状,再挤干水分,加入调味料A抓拌均匀后,先放入玉米粉拌匀,再沾裹一层地瓜粉,放入180℃的热油锅中,大火炸至表面金黄,起锅前放入九层塔,再捞出沥干油脂即可。     二、小黄瓜洗净,切成滚刀块备用。     三、热锅,加入2小匙油,以中火将材料B爆香,加入水、做法一的猴头菇及做法二的小黄瓜,以小火煮5分钟至入味即可。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4:00
咖喱大豆烩肉
   材料:大豆水煮罐头1/2罐、猪腿肉块150g、西兰花1/2棵、洋葱1/2个、红辣椒1/2根、盐适量、胡椒适量、咖喱粉适量、色拉油3/4大匙、面粉1/2大匙、高汤块1/2块    做法
    一、预先处理材料。将大豆的汁液沥干,取罐头汁液及水混合成1杯。将猪肉切成2cm的小块,裹上由1/4小匙、盐、少许胡椒、1/2小匙咖喱粉混合的调味料。将西兰花分成小株,放入加有少许盐的沸水中烫煮,再沥干水分。将洋葱切成2cm方片。红辣椒去蒂及籽,切成小圆轮。
    二、拌炒洋葱及猪肉。将色拉油倒入平底锅,以中火加热,先放入洋葱拌炒,再加入肉块,转大火,炒至肉变色。撒上面粉炒匀,再撒入1/2大匙咖喱粉。
    三、以小火煮。将掺水的罐汁、红辣椒、高汤块加入锅中,煮开后转小火,再煮约10分钟。放入大豆,再煮约15分钟,以少许盐、胡椒调味。加入西兰花,略煮一下。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4:02
辣炒猪肉豆腐
菜系:广东菜     材料:木棉豆腐1块、猪腹肉薄片100g、水煮竹笋40g、木耳5g、葱3cm、大蒜1/2瓣、细葱2根、平瓣酱1/2-1小匙、色拉油、酒各1大匙、淀粉1/2大匙综合调味料:酱油1大匙、酱汁1/2大匙、砂糖1小匙     做法     一、去除豆腐的水分。将豆腐放入钵盘中,以钵盘或碗重压约30分钟,去除水分。纵切对半后,切成1cm宽。     二、预先处理其他材料。将木耳泡水20分钟还原,挤干水分后去蒂。猪肉切成3cm长。竹笋纵切对半后,再纵切薄片。葱和大蒜切成较粗的碎末。细葱斜切成薄片。在碗中倒入调味料和水1/2杯充分拌匀。淀粉以倍量的水溶解。     三、用中火煎煮豆腐。在炒锅中倒入色拉油1/2大匙,以中火加热,放入豆腐,煎煮两面后取出。     四、用中火拌炒猪肉、竹笋、木耳。将炒锅拭干,加入色拉油1/2大匙,以中火加热,依序放入大蒜,猪肉拌炒。炒至肉片变色后,放入竹笋、木耳迅速拌炒,再加入豆瓣酱,洒上酒拌匀。五、加入综合调味料完成料理。加入综合调味料煮沸后,转稍弱的中火,慢煮5-6分钟。加入豆腐和葱煮熟后,拌入淀粉水。勾芡后盛盘,撒上细葱。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4:06
油爆肚花
原料:鲜肚仁,西兰花,调料。     制法:肚仁剞核桃形花刀块,加调料爆炒至熟装盘,旁衬烧西兰花和泡红椒。跟调味汁碟上桌。
    特点:质爽脆,味清鲜,色艳丽。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4:09
白斩鸡
菜系:广东菜
    原 料:     嫩公鸡一只,姜茸5克,葱白丝5克,精盐0.5克,花生油6克。
    制 法:     ①葱、姜切成细丝并与精盐分盛二小蝶,拌匀。用中火烧热炒锅,下油烧至微沸,取出,分别淋在二小碟上,供佐膳用;    
    ②将鸡洗净,放水中净煮,中间提出两次,倒出腔中的水,以保持内外温度一致。约浸十五分钟至熟,用铁钩勾起,再放在冷开水中浸没冷却,并洗去绒毛、黄衣,随即捞起。晾干表皮,扫上熟花生油,斩成小块,盛入碟中,摆成鸡形。吃时佐以姜茸、葱丝。

  特 点:
    色洁白带油黄,具有葱油香味,葱段打花镶边,食时带芥末酱,食之别有风味。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4:11
大肠生炒咸酸菜
菜系:广东菜
    主料:大肠250G、咸酸菜300G、姜葱若干
    做法:洗干净酸菜抓干水分,然后炒干身后备用;然后将大肠飞水后,姜葱爆油镬,将大肠、酸菜生炒至熟,上碟即可。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4:14
大肠生炒咸酸菜

菜系:广东菜
    主料:大肠250G、咸酸菜300G、姜葱若干
    做法:洗干净酸菜抓干水分,然后炒干身后备用;然后将大肠飞水后,姜葱爆油镬,将大肠、酸
菜生炒至熟,上碟即可。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4:18
菜系:广东菜    原料:     猪瘦肉约300克、净荸荠片100克、3克蒜末、15克葱段、50克番茄汁     制作过程:     1、猪瘦肉切块,剞斜十字花刀,再切成斜形块,与荸荠片用湿淀粉抓匀。     2、清汤加调料调成卤汁。肉块与荸荠下锅炸2分钟,呈荔枝状捞出。     3、蒜末、葱段下锅煸炒,倒入卤汁,再放入荔枝肉、荸荠片翻炒,装盘即成。

作者: 浪激石    时间: 2008-2-18 16:20
标题: 以食交友之-八大菜系
是很正点,可现在是湘菜的天下啊
作者: askey    时间: 2008-2-18 16:23
常在外面跑,多吃,多主意营养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6:42
原帖由 浪激石 于 2008-2-18 16:20 发表
是很正点,可现在是湘菜的天下啊


湖南菜简称“湘菜”,以品种丰富,味感鲜明而富地方特色,名师辈出,自成一系而闻名于世。诸如“发丝百页”细如银发,“梳子百页”形似梳齿,“溜牛里脊”片同薄纸,更有创新菜“菊花鱿鱼”、“金鱼戏莲”,刀法奇异形态逼真,巧夺天工。


麻辣子鸡
菜系:湖南菜
    首创于长沙玉楼东酒家,已有近百年历史。麻辣子鸡是选用500克左右的母子鸡为主料,配以大红辣椒或朝天椒,花椒子为辅料,经茶油炼炒,佐以绍酒,黄醋、大蒜和多种调料烹制而成,由于鸡色金黄,外焦里嫩,味道鲜美,很受欢迎。曾有食客即席赋诗云:"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常忆玉楼东"。后来潇湘酒家厨师对麻辣子鸡调制加以改进,又有食客赞曰:"外焦里嫩麻辣鸡,色泽金黄味道新,若问酒家何处好,潇湘胜过玉楼东。"现各酒家均各显其能,在配料和烹调上加以创新改进,使麻辣子鸡更上一层楼。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6:44
清蒸青鳝
【菜系】 湘菜     【原料】
    鲜活青鳝750克。猪网油59克、猪肥瘦肉100克、蛋清50克、竹苏50克、清汤750克。料酒15克、胡椒面3克、盐5克、花椒2克、味精1克、姜1克、醋20克。
    【做法】
    青鳝杀后,放尽血,用热水烫去皮面的涎液(可用小刀轻刮鱼皮),剪去鱼翅。将鱼切成2厘米长的节(或先用刀将骨刺切断,把鳝身断为两截,抽去内脏)。在蒸碗中铺上网油,将鳝段立放在网油上。料酒加胡椒面、盐、花椒拌匀,淋于鳝段上。猪肉切成3.3厘米长(约0.5厘米厚的片,放在鳝段上,用草纸封上碗口,上笼蒸熟取出。另用蒸碗,放入蛋清和凉清汤搅匀,上笼蒸成白色芙蓉蛋,取出切块。竹荪切成2厘米长的段。在汤中末熟。青鳝蒸碗取出后,加清汤过两次,滗干,翻扣于大圆盘中,揭去网油,周围镶上芙蓉蛋和竹荪。特级清汤烧沸,加盐、胡椒粉、料酒、味精上味后,倒入盘中,上席配上姜汁醋碟即成。  
    【特色】 色白汤清,鳝肉鲜嫩肥美。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6:45
皮蛋烩排骨
【菜系】 湘菜    【原料】 鲜红椒10克。 排骨500克,皮蛋250克。 植物油1000克(实耗50克),精盐6克,味精5克,料酒20克,美极鲜酱油4克,阿香婆香辣酱8克,香葱10克,姜、蒜籽各5克,整干椒10克,鲜汤500克。
    二、制法
    1、将排骨洗净,砍成2厘米长的块,入沸水锅内焯水后待用;皮蛋蒸熟,去壳,切成4块;鲜红椒去蒂切菱形片;姜切片;蒜籽去蒂;香葱切段。
    2、将皮蛋裹上干淀粉,入六成热的油锅内炸至表面发干,倒入漏勺沥干油。
    3、锅内留底油,下姜片、蒜籽煸香,再下入排骨炒干水分,烹入料酒炒香,加入鲜汤,旺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加精盐、味精、美极鲜酱油、阿香婆香辣酱、整干椒调好味,转用小火煨至排骨软烂,再选出整干椒,倒入皮蛋,加红椒片,旺火收浓汤汁,淋香油,将排骨摆于盘中,旁边围皮蛋,撒上香葱段即可。
    三、特点 造型美观,鲜香微辣。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6:47
松子茄鱼
【菜系】 湘菜     【原料】 茄子2个,油酥松子30克,细泡辣椒20克,糖20克,醋20克,味精2克,精盐少许,高汤50克,姜米5克,蒜米2克,葱花30克,水豆粉适量,色拉油500克,全蛋豆粉糊适量。
    【做法】
    1、将茄子去皮一破为二,在茄子的半圆面上剞1厘米大小的菱形花刀,再切成5厘米大小的菱形花刀,再切成5厘米大小的菱形块。用碗将精盐、味精、糖、醋、高汤、水豆粉对成味汁。
    2、锅置中火上,放入色拉油烧至四成热,将茄块逐一上全蛋糊,下油锅炸至呈金黄色,熟透打起,装入盘中。锅洗净,放入色拉油50克,细泡辣椒炒出色和香味,放入姜米、蒜米、葱花同炒,烹入味汁炒至亮油,倒入松子,起锅淋于茄盘上即成。
    【特色】 色泽红亮,鱼香味浓,松子酥香。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6:49
金鱼戏莲
【菜系】 湘菜     【原料】 干鱿鱼……200克 虾料子……100克 鲜红椒……50克 醋……15克 泡菜……25克 鸡蛋清……3个 肉末……50克 精盐……5克 水发香菇……25克 味精……1克 香菜……25克 干淀粉……50克 青豆……15克 蒜瓣……15克 芝麻渍…………10克 熟猪油……750克 (实耗150克)
    【做法】
    1、将干鱿鱼去须,碱发好,漂洗干净,在正面的一边剞上十字花刀,另一边切0.3厘米粗的丝,不要切断,再切成4厘米的片,即成金鱼形,置于盘中,加精盐0.5克、干淀粉25克拌匀。将鲜红椒、泡菜、蒜瓣、水发香菇切成米粒丁;味精、干淀粉25克、醋、清水10克兑成汁。
    2、鸡蛋清搅匀,拌入虾料子内。取小酒杯12个,逐个抹上熟猪油,将鸡蛋清、虾料子放入杯内,周围再点缀几朵西兰花即可。
    【特色】 "金鱼戏莲"以鱿鱼为主料巧制而成,鱿鱼卷似金鱼,嬉戏于以鸡蛋、虾料子和青豆精制的群莲中,菜名即由此而得。此菜刀工精湛,酸辣突鲜,鱿鱼脆嫩,莲蓬滑润,是长沙市玉楼东酒店的看店名菜。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6:51
大围山蒸方肉
【菜系】 湘菜     【原料】 小白菜心250克,香葱5克。 五花肉1000克。 植物油20克,精盐5克,味精8克,酱油10克,红曲粉3克,整干椒15克,豆豉5克,香油3克。
    二、制法
    1、将五花肉切成15厘米见方的大块,烙毛后刮洗干净。皮面朝下放在砧板上,在肉上切2厘米宽的十字花刀,放入碗内待用;整干椒切段。
    2、净锅置旺火上,放入植物油,下豆豉、干椒段炸香,加入清水,放精盐、味精、酱油、红曲粉调好色、味,淋在装有方肉的碗内,用保鲜膜封好,上笼蒸2小时至肉软烂后取出。
    3、将小白菜去老叶,下入沸水锅内,加精盐、味精,焯水后捞出,淋明油待用。
    4、上菜时,将肉翻扣于盘内,小白菜心围边,撒上葱花,淋香油即可。
    三、特点肥而不腻,滋味鲜美。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6:53
辣子鱼块
【菜系】 湘菜     【原料】 草鱼一条(750克)。水香菇25克、熟笋肉25克。盐泡红椒2克、大葱10克,生姜15克、酱油50克、白糖10克、味精2.5克、湿淀粉25克、熟猪油75克、料酒15克、麻辣油15克。  
    【做法】 将鱼切成瓦块形4块,用酱油渍过。笋肉、香菇、红辣椒、姜、葱均切成指甲大小的片待用。炒锅置中火上烧热用油滑锅后下猪油,至七成热(约154℃)时,把鱼入锅煎黄,放入冬笋、香菇、辣椒、姜、葱、加料酒。白糖及酱油35克、水250克、炆约5分钟,加入味精,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辣油,转锅将鱼块翻身,出锅即成。
    【特色】 草鱼- 俗名鲩鱼。属草食性鱼类,为温中补虚养生食品,有利湿、暖胃和平肝、祛风等功效。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6:56
潇湘五元龟
【菜系】 湘菜     【原料】 净龟,桂圆,荔枝,黑枣,莲仁,枸杞,色拉油,盐,味精,料酒,酱油,胡椒粉,冰糖,姜片,葱段。
    【做法】
    ①龟肉初加工后斩成块,焯水,沥出洗净。
    ②锅中放少许油,下姜,葱,炒香,下龟肉煸干水份,烹料酒、酱油,加汤上笼蒸熟约七成烂,取出,拣去姜葱等料待用。
    ③将桂圆,荔枝,黑枣,莲仁放入龟肉中,调正味,上笼蒸至龟肉软烂进味,取出,撒胡椒粉、枸杞子即成。
    【特色】 甲鱼- 吃适量甲鱼有利于产妇身体恢复及提高母乳质量。甲鱼,又称为团鱼或者鳖。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6:58
姜爆三丝
【菜系】 湘菜     【原料】 姜丝 盐、鸡精、料酒、胡椒粉、淀粉 笋、红椒、肉丝、黄瓜、鸡蛋     【做法】
    1、将笋、红椒分别切成丝,黄瓜取皮切成细丝,取一小碗,放入鸡精、盐、料酒、胡椒粉、淀粉和少许清水调成汁备用;
    2、在肉丝中加入蛋清、淀粉搅拌均匀上浆,坐锅点火倒入油,放入肉丝滑散后再放入笋丝、红椒丝过一下油一同倒出控油;
    3、锅中留底油,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汁,放入笋丝、红椒丝、肉丝、黄瓜丝大火快速翻炒出锅即可。     【特色】 姜味浓郁,色香味全。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7:00
红椒酿肉
【菜系】 湖南美食     【原料】 泡红鲜椒500克,猪肉300克,金钓虾、水发香菇各15克,鸡蛋1个,蒜瓣50克
    【做法】  
    制作
    1)猪肉剁成泥,虾、香菇洗净剁碎,加肉泥、鸡蛋、味精、盐调淀粉成馅;
    2)泡红椒在蒂部切口去瓤,填入肉馅,用湿淀粉封口,炸至8成熟捞出;底朝下码入碗内,撒上蒜瓣上笼蒸透,滗出原汁翻扣在盘中。原汁加辅料勾芡淋在红椒上即成。
    【特色】 肉质鲜嫩,香辣可口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7:03
麻仁酥鸭
菜系:湖南菜   色香味:松泡酥脆、软嫩鲜香
    主料:肥鸭1只2000克,熟猪肥膘肉50克,熟瘦火腿10克,葱15克,鸡蛋1个     辅料:味精1.5克,芝麻50克,花椒20粒,花椒 粉1克,香菜100克,干淀粉50克,鸡蛋清3个,面粉50克,绍酒25克,芝麻油10克,精盐8克,花生油1000克 (约耗100克),白糖5克,姜15克     制作:     1) 将净鸭用绍酒、精盐、白糖、花椒和拍破的葱姜腌约2小时;     2)上笼蒸至八成烂,取出晾凉,先切下头、翅、掌,再将鸭身剔净骨,从腿、脯肉厚的     部位剔下肉切成丝;火腿切成末;肥膘肉切成细丝;     3) 在有鸡蛋的碗内放入面粉、干淀粉10克、清水50克,调制成糊;香菜摘洗干净;     4) 将鸭皮表面抹一层蛋糊,摊放在抹过油的平盘中,把肥膘肉丝和鸭肉丝放在余下的蛋糊内,加入味精拌匀,平铺在鸭皮内面,下入油锅炸呈金黄色捞出,盛入平盘里;     5) 将蛋清打起发泡,加入干淀粉40克,调匀成雪花糊,铺在鸭肉面上,撒上芝麻和火     腿末;     6) 炒锅内放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放入麻仁鸭酥炸,面上浇油淋炸,至底层呈金黄色     滤去油,撒上花椒粉,淋入芝麻油;     7) 捞出切成5厘米长、2厘米宽的条,整齐地摆放盘内,周围拼上香菜即成。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8 17:15
炸肥肠
菜系:湖南菜    材料     大肠2条、葱4根、面粉适量     调味料     酒1大匙、姜2片、酱油4大匙、糖半大匙、椒盐3大匙作法     1.大肠洗净,加调味料(1)煮40分钟,熟软时捞出。     2.将煮软的大肠放入锅中,加调味料(2)烧入味,汤汗收干再取出,裹一层干面粉。     3.先将大肠切两段,每段塞入1根葱,然后放入热油中炸至外皮酥黄时捞出。     4.切斜段放盘内,附上调味料(3)蘸食即可。     重点提示     1.大肠的肉层较厚,比较好吃,但价格稍贵,选用大肠时,要选外形粗直的大肠。     2.不妨一次多煮几条大肠,煮熟再冰冻冷藏,以便随时用,可节省每次处理的时间。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19 11:32
标题: 沙窝椒汁大鱼头
【菜系】 湘菜     【做法】
    1) 先将大鱼头冲洗干净、开边,涂上少许盐、家乐鸡粉,抹上少许鹰粟粉。
    2) 将砂窝烧够热,将煲仔酱汁调好备用。
    3) 放料头加入少许油,放鱼头煎香,再放入煲仔酱爆至熟,边爆边入少许油,然后放芫茜加盖攒酒即可。
    【特色】 鳙鱼- 鳙鱼,亦称花鲢、胖头鱼。鱼纲,鲤科。体侧扁,较高,长可达1米余,重可达45余公斤,背面暗黑,味道鲜美。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21 10:42
湘菜,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风味菜。湖南地处我国中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山珍野味;湘东南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渔发达;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称"鱼米之乡"。在《史记》中曾记载了楚地"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

据史书记载,湘菜的两汉以前就有。到西汉时代,长沙已经是封建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较集中的一个主要城市,特产丰富,经济发达,烹饪技术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1974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古墓中,发现了许多同烹饪技术相关的资料。其中有迄今最早的一批竹简菜单,它记录了103种名贵菜品和炖、焖、煨、烧、炒、熘、煎、熏、腊等九类的烹调方法。唐穴时期长沙又是文人荟萃之地。到明清时期,湘菜又有了新的发展,并列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

湘菜是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组成。湘江流域的菜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它的特点:用料广泛、制作精细、品种繁多;口味上注重香鲜、酸辣、软嫩,在制作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同庭湖区的菜以烹制河鲜和家禽家畜见长,多用炖、烧、腊的制作方法,其特点是芡大油厚、咸辣香软。湘西菜擅长制作山珍野味,烟熏腊肉和各种腌肉,口味侧重于咸、香、酸、辣。由于湖南地处亚热带,气候多变、春季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因此湘菜特别讲究调味,尤重酸辣、咸香、清香、浓鲜。夏天炎热,其味重清淡、香鲜。冬天湿冷,味重热辣、浓鲜。湖南菜具有独特的风味,其主要名菜有"东安子鸡"、"组庵鱼翅"、"腊味合蒸"、"面包全鸭"、"麻辣子鸡"、"龟羊汤"、"吉首酸肉"、"五元神仙鸡"、"冰糖湘莲"等数百种。

湘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油重色浓、主味突出,尤以酸、辣、香、鲜、腊见长。主要风味湘菜有:     

全家福:是家宴的传统头道菜,以示合家欢乐,幸福美满。全家福的用料比较简易。一般主料为:油炸肉丸、蛋肉卷、水发炸肉皮、净冬笋、水发豆笋、水发木耳、素肉片、熟肚片、碱发墨鱼片、鸡肫、鸡肝等。辅料为:精盐 、味精、胡椒粉、葱段、酱油、水芡粉、鲜肉汤等。制作比较容易:将上述主、辅料备办周全以后,先把冬笋放进沸水锅中煮五分钟左右捞出,解切成柳叶片状,再把豆笋切成一寸长,然后将木耳洗净、撕开,将皮肉批刀成骨牌块,鸡肫和鸡肝切成薄片,墨鱼切成一寸见方的片状,把肉丸和蛋卷扣入蒸钵内蒸熟,上菜时取出复入大汤盆内。      

百鸟朝凤:是一道传统湘菜,象征欢聚一堂,其乐融融。选一只肥嫩母鸡宰杀,去血褪尽鸡毛,除掉嘴壳、脚皮,从颈翅之间用刀划开一寸长左右的鸡皮,取出食管、食袋、气管;再从肛门处横开一寸半长左右的口子,取出其余鸡内脏,清洗干净,这样,整个鸡的形体未遭破坏。然后将整鸡用旺火蒸至鸡肉松软,再放入去壳的熟鸡蛋,续蒸20分钟左右,即从蒸笼取出蒸铺,倒出原汤于干净锅中,将鸡翻身转入大海碗内,剔去姜片,原鸡汤烧开,加菜心、香菇、再沸时起锅盛入鸡碗内,撒上适量胡椒粉。至此,便成一道鸡身隆起,鸡蛋和白菜心浮现于整鸡周围的形同百鸟朝凤的美味佳肴。      

组庵鱼翅:又叫红煨鱼翅,是湖南传统名菜。组庵鱼翅用料讲究,制作独特。需选脊翅,去粗取精;另用母鸡一只,猪前肘一个,虾仁、干贝、香菇等佐料适量备用。母鸡、猪肘同时用中火开,小火煨好取汤。鱼翅胀发后用畜汤蒸制后,再入虾仁、干贝、香菇等佐料煨烂而成,此菜味道醇厚,鱼翅糯软,营养丰富,实为菜中珍品。解放前,曲园酒家操作此菜,颇得食客赞赏。      

子龙脱袍:是一道以鳝鱼为主料的传统湘菜。因其鳝鱼在制作过程中需经破鱼、剔骨、去头、脱皮等工序,特别是鳝鱼脱皮,形似古代武将脱袍,故将此菜取名为子龙脱袍。解放前,李宗仁任中华民国代总统时,曾在曲园南京分店大宴宾客,席间对子龙脱袍赞不绝口,因此,曲园曾名震金陵古都。子龙脱袍不仅制法独特,且菜名别致新奇,耐人寻味,一直吸引着不少名士。如齐白石、吴晗、田汉等曾光顾曲园,品尝此菜。解放后,曲园的老厨师还曾召往中南海,为毛泽东主席献艺。现今只有又一村饭店芙蓉厅预约生产供应。      

霸王别姬:传统湘菜,问世于清代末年。本世纪,长沙的玉楼东、曲园、潇湘、老怡园酒家常有供应。霸王别姬用甲鱼和鸡为主要原料,辅以香菇、火腿、料酒、葱、姜、蒜等佐料,采取先煮后蒸的烹调方法精制而成。制法精巧,吃法独特,鲜香味美,营养丰富,一经品尝,留齿犹香,是酒席筵上的佳品。      

三层套鸡:传统湘菜,为长沙名厨柳三和擅长的名菜之一。20年代末,鲁涤平主湘,其侧室沙夫人患头痛,医者荐方以一麻雀、一斑鸠、一乌骨母鸡,用天麻套蒸饮汤治病。柳三和根据配方易以母鸡内放一鸽子,鸽子内放一麻雀,麻雀之内放天麻、枸杞之类,三物套蒸,制成三层套鸡而名噪一时,颇受上层人士赞赏。何键主湘时,经常在三和酒家宴客。      

长沙麻仁香酥鸭:是长沙特一级厨师石荫祥大胆推出的优秀之作。此菜集松软、酥脆、软嫩、鲜香于一体,深得四方宾客称赞。此道菜选良种肥鸭。烹饪时在锅内放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下入麻仁鸭酥炸,面上浇油淋炸,至麻层呈金黄色时倒去油,撒上花椒粉,淋入芝麻油,取出切成条状,整齐地摆放盘内,配下头、翅、掌,以示鸭入席,周围拚上香菜,造型美观,色调柔和,焦酥鲜香,回味悠长。   

花菇无黄蛋:长沙的传统名菜,早在本世纪30年代即闻名遐迩。花菇无黄蛋制作的关键在于掌握火候,既要蒸熟,又不能让蛋清流出,破坏造型。蔡海云制作的无黄蛋,蛋面光滑不破,质地异常鲜嫩。顾客吃到这种没有蛋黄的鸡蛋,往往惊叹不已。      

牛中三杰:牛中三杰曾在李合盛餐馆显赫一时。所谓牛中三杰是指:发丝牛百页、红烧牛蹄筋和烩牛脑髓。著名剧作家田汉在湘时,对李合盛牛肉餐馆的牛中三杰怀有特殊的感情。有一天,田汉与湘乡名士邓攸园共饮时,邓酒酣脱口说出一联:穆斯林合资开牛肉餐馆;田汉应声对出:李老板盛情款湘上酒徒。正好镶入李合盛三字,李大喜,拿来笔砚,请田汉书赠留念,传为美谈。牛中三杰精工制作。发丝牛百页要选用牛肚内壁皱褶部位,切细如发,色泽美观,味道酸辣,质地脆嫩,入口酸、辣、咸、鲜、脆五味俱全。红烧牛蹄筋选用牛蹄筋,加桂皮、绍酒、葱节、姜片等精制而成,软糯可口,味道鲜香。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21 10:44
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苏、粤、闽、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系”。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1)鲁菜:鲁菜即山东风味菜,由济南、胶东、孔府菜点三部分组成。济南菜尤重制汤,清汤、奶汤的使用及熬制都有严格规定,菜品以清鲜脆嫩着称。胶东菜起源于福山、烟台、青岛,以烹饪海鲜见长,口味以鲜嫩为主,偏重清淡,讲究花色。孔府菜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具体体现,其用料之精广、筵席之丰盛堪与过去皇朝宫迁御膳相比。山东菜调味极重、纯正醇浓,少有复杂的合成滋味,一菜一味,尽力体现原料的本味。另一特征是面食品种极多,小麦、玉米、甘薯、黄豆、高粱、小米均可制成风味各异的面食,成为筵席名点。山东著名风味菜点有:炸山蝎、德州脱骨扒鸡、原壳扒鲍鱼、九转大肠、糖醋黄河鲤鱼等。鲁菜是形成最早的菜系,它对其他菜系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鲁菜为八大菜系之首。

(2)川菜:风味包括成都重庆乐山自贡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变化精妙。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其中最负盛名的菜肴有:干烧岩鲤干烧桂鱼鱼香肉丝怪味鸡宫保鸡丁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煸牛肉丝夫妻肺片灯影牛肉担担面赖汤圆龙抄手等。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因此全国闻名。

(3)苏菜:淮扬菜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著名菜系,其覆盖地域甚广,包括现今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以及江西河南部分地区,它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誉,声誉远播海内外。
     由于后来浙江菜、徽菜以其鲜明特色各为八大菜系之一,淮扬菜汇于江苏,同时烹饪界习惯将淮扬菜系所属的江苏地区菜肴称为江苏菜,这样,淮扬菜成为单以扬州、淮安为中心,以大运河为主,南至镇江,北至洪泽湖、淮河一带,东至沿海地区的地方风味菜。淮扬菜选料严谨,讲究鲜活,主料突出,刀工精细,擅长炖、焖、烧、烤,重视调汤,讲究原汁原味,并精于造型,瓜果雕刻栩栩如生。口味咸淡适中,南北皆宜,并可烹制“全鳝席”。淮扬细点,造型美观,口味繁多,制作精巧,清新味美,四季有别。
     代表菜有:清炖狮子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清蒸鲫鱼、水晶肴蹄、三套鸭、软兜鳝鱼、炝虎尾、炒蝴蝶片、冬瓜盅、三丁包子、翡翠烧卖、蟹黄汤包、千层油糕等。
     江苏菜除上述淮扬菜外还包括南京菜、苏锡菜和徐州菜等地方菜系。南京菜烹调擅长炖、焖、叉、烤。特别讲究七滋七味:即酸、甜、苦、辣、咸、香、臭;鲜、烂、酥、嫩、脆、浓、肥。南京菜以善制鸭馔而出名,素有“金陵鸭馔甲天下”的美誉。苏锡菜擅长炖、焖、煨、焐,注重保持原汁原味,花色精细,时令时鲜,甜咸适中,酥烂可口,清新腴美。近年来又烹制“无锡乾隆江南宴”、“无锡西施宴”、“苏州菜肴宴”和太湖船菜。徐州菜风味在历史上属鲁菜系,随时代变迁,其菜已介乎苏、鲁两大菜系之间,口味鲜咸适度,习尚五辛、五味兼崇,清而不淡、浓而不浊。其菜无论取料于何物,均注意“食疗、食补”作用。另外,徐州菜多用大蟹和狗肉,尤其是全狗席甚为著名。

     江苏名菜名点有:盐水鸭肫、炖苏核、炖生敲、生炒甲鱼、丁香排骨、清炖鸡子、金陵扇贝、芙蓉鲫鱼、菊花青鱼、菊叶玉版、金陵盐水鸭、叉烤鸭、叉烤鳜鱼(以上为南京名菜);松鼠鳜鱼、碧螺虾仁、翡翠虾斗、雪花蟹斗、蟹粉鱼唇、蝴蝶海参、清汤鱼翅、香炸银鱼、染溪脆鳝、镜箱豆腐、无锡肉骨头、常熟叫花鸡、常州糟扣肉(以上为苏锡菜);霸王别姬、沛公狗肉、彭城鱼丸、荷花铁雀、奶汤鱼皮、蟹黄鱼肚、凤尾对虾、爆炒乌花、红焖加吉鱼、红烧沙光鱼(以上为徐州菜);天目湖砂锅鱼头、淮安软兜、金蹼仙裙。江苏点心富有特色,如秦淮小吃、苏州糕团、汤包,都很有名。

     在众多中华餐饮老字号中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的得月楼,它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当年乾隆皇帝南巡的时候,来到苏州得月楼用膳,因其菜肴味道十分鲜美,题名得月楼为“天下第一食府”。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21 10:47
川菜(SiChuan style dishes )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素来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声誉,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川菜起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川菜原来之流行于巴蜀地区,川菜在全国的流行开始于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对川菜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川菜风味包括重庆、成都和乐山、内江,自贡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辣椒、胡椒、花椒、豆板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

早在一千多年前,西晋文学家左思所著《蜀都赋》中便有"金垒中坐,肴隔四陈、觞以清酊,鲜以紫鳞"的描述。唐宋时期,川菜更为脍炙人口。诗人陆游曾有"玉食峨眉木耳,金齑丙穴鱼"的诗句赞美川菜。元、明、清建都北京后,随着入川官吏增多,大批北京厨师前往成都落户,经营饮食业,因而川菜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地方菜系。

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东南亚和香港地区都有川菜馆,受到各国外宾的好评。

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三十八种之多。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著称。历来有"七味"(甜、酸、麻、辣、苦、香、咸),八滋(干烧、酸、辣、鱼香、干煸、怪味、椒麻、红油)之说。川菜系因此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三个特征。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个大类组成一个完整的风味体系。在国际上享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

其中最负盛名的菜肴有:干烧岩鲤、干烧桂鱼、鱼香肉丝、怪味鸡、宫保鸡丁、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煽牛肉丝、夫妻肺片、灯影牛肉、担担面、赖汤圆、龙抄手等。

四味鲍鱼

回锅肉

鱼香肉丝

麻油鸡

宫保鸡丁

川菜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蜀国。据《华阳国志》记载,蜀国“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代节熟,靡不有焉”。巴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并出产鱼盐和茶蜜;当时巴国和蜀国的调味品已有卤水、岩盐、川椒、“阳朴之姜”。在战国时期墓地出土文物中,已有各种青铜器和陶器食具,川菜的萌芽可见一斑。川菜系的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三国鼎立之间。当时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移向成都。其时,无论烹饪原料的取材,还是调味品的使用,以及刀工、火候的要求和专业烹饪水平,均已初具规模,已有菜系的雏形。秦惠王和秦始皇先后两次大量移民蜀中,同时也就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这对发展生产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秦代为蜀中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到了汉代就更加富庶。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胡瓜、胡豆、胡桃、大豆、大蒜等品种,又增加了川菜的烹饪原料和调料。西汉时国家统一,官办、私营的商业都比较发达。以长安为中心的五大商业城市出现,其中就有成都。三国时魏、蜀、吴鼎立,刘备以成都为“蜀都”。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分裂状态,但蜀中相对稳定,对于商业,包括饮食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川菜系在形成初期,便有了坚实的基础。

烹饪业的进步和发展,使蜀中的专业食店、酒肆增多。“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则是进步和变化的佐证。这时专业烹饪人员增多,烹饪技术突飞猛进。更重要的是聚居于城市的达官显宦、豪商巨富、名流雅士越来越讲究吃喝享受。他们对菜的式样、口味要求更高,对川菜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时川菜特别重视鱼和肉的烹制。曹操在《四时食制》中,特别记有“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黄鱼“大数百斤,骨软可食,出江阳、犍为。”还提到“蒸鲇”,可见当时已有清蒸鲶鱼的菜式。西晋文学家左思在《蜀都赋》中对1500多年前川菜的烹饪技艺和宴席盛况描绘为“若其旧俗,终冬始春,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宾。

唐代诗仙、诗圣都和川菜有不解之缘。诗仙李白幼年随父迁居锦州隆昌,即现在的四川江油青莲镇,直至25岁才离川。在四川近20年生活中,他很爱吃当地名菜焖蒸鸭子。厨师宰鸭后,将鸭放入盛器内,加酒等各种调料,注入汤汁,用一大张浸湿的绵纸,封严盛器口,蒸烂后保持原汁原味,既香且嫩。天宝元年,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宠爱,入京供奉翰林。他以年轻时食过的焖蒸鸭子为蓝本,用百年陈酿花雕、枸杞子、三七等蒸肥鸭献给玄宗。皇帝非常高兴,将此菜命名为“太白鸭”。诗圣杜甫长期居住四川草堂,在他《观打鱼歌》中唱出了关于“太白鸭”的赞美诗歌。宋代川菜越过巴蜀境界,进入东都,为世人所知。无独有偶,宋代也有两位大文学家、词人同川菜有千丝万缕的情思,那就是北宋的苏轼与南宋的陆游。苏轼从小受川菜习惯的影响,20岁时随父亲和弟弟到京城应试。

冬天的开封天寒地冻,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靠收藏的一些蔬菜度日。但苏轼的诗歌中,写以蔬菜入馔的特别多,如“秋来霜露满冬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白菘类羔羊,冒土出熊掌”。这些事实上是写诗人对川菜的怀念,真不愧为著名的美食家。不但撰写了脍炙人口的《老饕赋》,还创制了东坡肉、东坡羹和玉糁羹等佳肴,为川菜作出可贵的贡献。享年85岁的陆放翁在为官从政与爱情生活方面皆不如意,但其高寿应当是受益于豁达的气度和合理的饮食。陆游虽是浙江人,却奉皇命在46岁时人蜀,54岁出川。其间九年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时期,虽“孝宗念其久外,趣召东下,然心固未尝一日忘蜀也”。尤其是四川的饮食使他难忘从唐宋两代文豪遗篇中可见在此期间川菜的风味。

元、明、清建都北京后,随着人川官吏增多,大批北京厨师前往成都落户,经营饮食业,使川菜又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地方菜系。明末清初,川菜用辣椒调味,使巴蜀时期就形成的“尚滋味”、“好香辛”的调味传统,进一步有所发展。清乾隆年间,四川罗江著名文人李调元在其《函海·醒园录》中就系统地搜集了川菜的38种烹调方法,如炒、滑、爆、煸、溜、炝、炸、煮、烫、糁、煎、蒙、贴、酿、卷、蒸、烧、焖、炖、摊、煨、烩、淖、烤、烘、粘、汆、糟、醉、冲等,以及冷菜类的拌、卤、熏、腌、腊、冻、酱等。不论官府菜,还是市肆菜,都有许多名菜。清同治年间,成都北门外万福桥边有家小饭店,面带麻粒的陈姓女店主用嫩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烹制的佳肴麻辣、鲜香,十分受人欢迎,这就是著名的“麻婆豆腐”,后来饭店也改名为“陈麻婆豆腐店”。

贵州籍的咸丰进士丁宝桢,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因镇守边关有功,被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他很喜欢吃用花生和嫩鸡丁肉做成的炒鸡丁,流传入市后成为“宫保鸡丁”。晚清以来,川菜逐步形成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菜系,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的特征。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类菜肴组成完整的风味体系。其风味则是清、鲜、醇、浓并重,并以麻辣著称。对长江上游和滇、黔等地均有相当的影响。现在,川菜的踪迹已遍及全国,以至海外,有“味在四川”之誉。

川菜以重庆和成都两地的菜肴为代表。所用的调味品既复杂多样,又富有特色;尤其是号称“三椒”的花椒、胡椒、辣椒,“三香”的葱、姜、蒜,醋、郫县豆瓣酱的使用频繁及数量之多,远非其他菜系能相比。特别是“鱼香”、“怪味”更是离不开这些调味品,如用代用品则味道要打折扣。川菜有“七滋八味”之说,“七滋”指甜、酸、麻、辣、苦、香、咸;“八味”即是鱼香、酸辣、椒麻、怪味、麻辣、红油、姜汁、家常。烹调方法共有38种之多。在口味上川菜特别讲究“一菜一格”,且色、香、味、形俱佳,故国际烹饪界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说。川菜名菜还有灯影牛肉、樟茶鸭子、毛肚火锅、夫妻肺片、东坡墨鱼、清蒸江团等300多种。

其中“灯影牛肉”制作方法与众不同,风味独特;是将牛后腿上的犍子肉切成薄片,撒上炒干水分的盐,裹成圆筒形晾干,平铺在钢丝架上,进烘炉烘干,再上蒸笼蒸后取出,切成小片复蒸透。最后下炒锅炒透,加入调料,起锅晾凉,淋上麻油才成。此菜呈半透明状,薄如纸,红艳艳,油光滑,放在灯下可将牛肉片的红影子映在纸上或墙上,好似演灯影戏。“夫妻肺片”是成都地区人人皆知的一道风味菜。相传本世纪30年代,有个叫郭朝华的小贩,和妻子制作凉拌牛肺片,串街走巷,提篮叫卖。人们谑称其为“夫妻肺片”,沿用至今。

东坡墨鱼”是四川乐山一道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关的风味佳肴。墨鱼并非海中的乌贼鱼,而是乐山市凌云山、乌龙山脚下的岷江中一种嘴小、身长、肉多的墨皮鱼,又叫“墨头鱼”。相传苏东坡去凌云寺读书时,常去凌云岩下洗砚,江中之鱼食其墨汁,皮色浓黑如墨,人们称之为“东坡墨鱼”;并将其和江团、肥浣称为川江三大名鱼,成为川菜的特色名菜。“清蒸江团”人称嘉陵美味,上等佳肴。抗战期间,四川澄江镇上的韵流餐厅名厨张世界、郑祖华烹制的“叉烧江团”、“清蒸江团”等菜肴名闻遐迩。冯玉祥将军赴美考察水利之前也曾到韵流餐厅品尝江团,食后赞扬说“四川江团,果然名不虚传”。
正宗川菜之所以有其特点,以味取胜,与其所用的调味品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制作回锅肉、鱼香肉丝,如果不用四川的郫县豆瓣和泡辣椒,就很难领略到它的“正宗”味道。一些外地省、市的厨师学习川菜,虽然掌握了一些川菜的烹制、调味技术,但是,回到当地,由于没有烹制川菜的一些必要的调味品,烹制出来的川菜,总不够“正宗”。可见,要烹制川菜,重要的调味品如川盐、花椒、郫县豆瓣、泡辣椒等等,是绝对不可少的。四川在外开的川菜馆,对所用的特殊主、辅料和调味品,也都是由四川运去的。其目的还是为了维护真正的川菜的“正宗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21 10:50
标题: 中国地方菜系及其代表菜--湖南菜
****湖南菜****

湖南菜的特点

湖南菜是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地方菜发展而成。
湘潭江流域的菜是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湖南菜的主要代表。制作精细,用料广泛 ,品种繁多,特点
是油重色浓,讲究实惠;在风味上注重香鲜、酸辣、软嫩;在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 等著称。 洞庭湖区的菜以烹制河鲜和家禽见长,多用烧、炖、腊等烹调方法。特点是芡大油厚,咸辣 香糯。 湘西菜擅长烹制山珍野味、烟熏肉和各种腌肉,风味侧重于咸、香、酸、辣。常以柴炭作燃 料,有浓厚的山乡 风味。 由地可见,湖南菜的共同风味是辣味菜的熏腊肉;口味偏重于咸、辣、酸、香;用料多是猪 、牛、羊、鸡、鸭 河鲜和湖产品;烹法以煨、炖、腊、蒸、炒、熏、焖为主。湖南地方名茶有;组庵鱼翅、湘 西酸肉、荷包肚、 宝塔香腰、东安鸡,麻辣子鸡、冰糖湘莲、腊味合蒸、金钱鱼等。



++组庵鱼翅

“组庵鱼翅”,是湖南组庵派(官府菜)传统名菜之一,系原督军 谭延 的家厨曹敬臣所创,后来传入饮食业,为高级宴会之必备佳 肴。

其操作方法是:选用发好的玉结鱼翅2000克,用稀纱布包好。瓦钵 内垫一个竹箅子,铺上猪肘肉、葱结、姜片,将包好的鱼翅放上, 再放上鸡块、干贝汤、绍酒、精盐、清汤,盖上盖,用慢火煨约4 小时,取出鱼翅,装入盘内,将原汤滗出,加上熟鸡油、味精,烧 开后浇在鱼翅上即可。

用这种方法煨制的鱼翅具有软糯、柔滑、醇香等特点。



++湘西酸肉

“湘西酸肉”是湘西苗族和土家族传统风味佳肴,味辣微酸,以湘 西自治州所做最佳,故名。


酸肉制法是:将带皮的猪肥肉刮洗干净,切成100克重的长方块, 选用精盐、花椒粉腌5小时,再加玉米粉拌均,装在坛内,封严坛 口,腌15天即成。“湘西酸肉”,就是将这种腌好的酸肉切成长 方片,加红椒末、青蒜段煸炒,再加炒玉米粉、清汤焖熟。



++荷包肚

“荷包肚”也是湖南组庵菜中传统名肴,以原料丰富,香鲜酥糯而 著称。猪肚内灌入干贝、口蘑、冬笋、火腿、薏苡米、鸡肉、猪油、 味精、绍酒和成的馅,盛在绿釉瓦钵内,上屉蒸熟,原钵上桌,形 如一个大荷包而故名。此菜是多种原料融汇调和,别具风味。



++宝塔香腰

“宝塔香腰”又名“玉麟香腰”、“七层楼”,是将七种不同的菜 肴逐层码在一个大碗内,构成一个整体菜肴,形如一个宝塔,是衡 阳地区传统名菜。大碗的最底层是炸制的芋艿片,第二层是蒸制的 猪五花肉,第三层是炸制的荸荠丸子,第四层是经过挂糊油炸的猪 肥瘦肉,第五层是蒸制的猪肉馅鸡蛋卷,第六层的橄榄形鱼肉丸子, 最上层的爆腰花。



++东安子鸡

“东安子鸡”,原名“醋鸡”,发源于湖南省东安县,故名。

选择嫩母鸡一只,褪洗干净,煮至七成熟捞出,剁去头、颈、脚爪, 剔去骨头,切成长5厘米、宽1厘米的条,用熟猪油煸炒后,加入黄 醋、绍酒、精盐、花椒末、肉清汤,焖约2分钟,再加入葱段、味 精,勾芡,淋香油,装盘即成。

口味酸、辣、鲜、嫩,色泽素雅,别具风味。



++麻辣子鸡

“麻辣子鸡”,色泽金黄,口味麻辣鲜香,体现了湖南地方特色。

它的制法是:选用当年嫩母鸡,宰杀褪洗后,去掉全部鸡骨,穿上 交叉花刀,再切成2厘米的方丁,加酱油、绍酒、湿淀粉浆好,用 七成热的猪油滑熟倒出,再用油煸炒红辣椒、花椒子,将滑好的鸡 丁放里,加上黄醋、酱油、精盐、味精、青蒜,勾芡,淋入香油即可。



++冰糖湘莲

“冰糖湘莲”,是用湘莲中的白莲,泡发后加上温水,上屉蒸烂, 将水滗出,装入大碗内,再加上用冰糖水焖制的青豆、樱桃、桂圆 肉、菠萝丁。莲米全浮于汤上,汤清莲白,甜糯清香,不仅内味特 佳,而且营养丰富。


“冰糖湘莲”,是用湘莲中的白莲,泡发后加上温水,上屉蒸烂, 将水滗出,装入大碗内,再加上用冰糖水焖制的青豆、樱桃、桂圆 肉、菠萝丁。莲米全浮于汤上,汤清莲白,甜糯清香,不仅内味特 佳,而且营养丰富。



++腊味合蒸

湖南的腊味闻名全国,主要在腊猪肉、腊牛肉、腊鸡、腊鱼、腊野鸭等。“腊味合蒸”,就是将腊肉、腊鸡、腊鱼蒸熟,分别去皮、 去骨、去鳞,切成长条,皮朝下码在一个大碗内,加上熟猪油、白 糖、味精、肉清汤上屉蒸烂,取出翻扣在大汤盘内。成菜色泽深红, 腊味浓重,咸甜适口,是湖南传统风味名菜之一。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21 10:52
鲁菜
历史: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今山东省),形成于秦汉。宋代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鲁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

派别:沿海的胶东菜(以海鲜为主)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

特色: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绝活: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究急火快炒;扒技法为鲁菜独创,原料腌渍粘粉,油煎黄两面,慢火尽收汁;扒法成品整齐成型,味浓质烂,汁紧稠浓。

八大菜系之首当推鲁菜。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尚好有关。山东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其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如胶州大白菜、章邱大葱、苍山大蒜、莱芜生姜都蜚声海内外。

水果产量居全国之首,仅苹果就占全国总产量40%以上。猪、羊、禽、蛋等产量也是极为可观。水产品产量也是全国第三,其中名贵海产品有鱼翅、海参、大对虾、加吉鱼、比目鱼、鲍鱼、天鹅蛋、西施舌、扇贝、红螺、紫菜等驰名中外。酿造业历史悠久,品种多,质量优,诸如洛口食醋、济南酱油、即墨老酒等,都是久负盛名的佳品。如此丰富的物产,为鲁菜系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资源。

鲁菜历史极其久远。《尚书·禹贡》中载有“青州贡盐”,说明至少在夏代,山东已经用盐调味;远在周朝的《诗经》中已有食用黄河的鲂鱼和鲤鱼的记载,而今糖醋黄河鲤鱼仍然是鲁菜中的佼佼者,可见其渊远流长。鲁菜系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尤其傍山靠海的齐国,凭借鱼盐铁之利,使齐桓公首成霸业。

传说中将自己的儿子蒸熟了献给齐王吃的易牙,实际上是当时善于调味的烹饪大师。鲁菜中的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独具风味,可能是继承古代善于做羹的传统;而胶东菜以海鲜见长,则是承袭海滨先民食鱼的习俗。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夫子,还有一系列“不食”的主张,如“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馁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说明当时的鲁菜已经相当讲究科学、注意卫生,还追求刀工和调料的艺术性,已到日臻精美的地步。

秦汉时期,山东的经济空前繁荣,地主、富豪出则车马交错,居则琼台楼阁,过着“钟鸣鼎食,征歌选舞”的奢靡生活。根据“诸城前凉台庖厨画像”,可以看到上面挂满猪头、猪腿、鸡、兔、鱼等各种畜类、禽类、野味,下面有汲水、烧灶、劈柴、宰羊、杀猪、杀鸡、屠狗、切鱼、切肉、洗涤、搅拌、烤饼、烤肉串等,各种忙碌烹调操作的人们。这幅画所描绘的场面之复杂,分工之精细,不啻烹饪操作的全过程,真可以和现代烹饪加工相媲美。北魏的《齐民要术》对黄河流域,主要是山东地区的烹调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不但详细阐述了煎、烧、炒、煮、烤、蒸、腌、腊、炖、糟等烹调方法,还记载了“烤鸭”、“烤乳猪”等名菜的制作方法。此书对鲁菜系的形成、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历经隋、唐、宋、金各代的提高和锤炼,鲁菜逐渐成为北方菜的代表,以至宋代山东的“北食店”久兴不衰。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吴苞、崔浩、段文昌、段成式、公都或等,都是著名的烹饪高手或美食家,他们对鲁菜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到元、明、清时期,鲁菜又有了新的发展。此时鲁菜大量进入宫廷,成为御膳的珍品,并在北方各地广泛流传。清高宗弘历曾八次驾临孔府,并在1771年第五次驾临孔府时,将女儿下嫁给孔子第72代孙孔宪培,同时赏赐一套“满汉宴·银质点铜锡仿古象形水火餐具”给孔府。这更促使鲁菜系中的奇葩“孔府菜”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经过期的发展和演变,鲁菜系逐渐形成包括青岛在内,以福山帮为代表的胶东派,以及包括德州、泰安在内的济南派两个流派。并有堪称“阳春白雪”的典雅华贵的孔府菜,还有星罗棋布的各种地方菜和风味小吃。胶东菜擅长爆、炸、扒、熘、蒸;口味以鲜夺人,偏于清淡;选料则多为明虾、海螺、鲍鱼、蛎黄、海带等海鲜。其中名菜有“扒原壳鲍鱼”,主料为长山列岛海珍鲍鱼,以鲁菜传统技法烹调,鲜美滑嫩,催人食欲。其他名菜还有蟹黄鱼翅、芙蓉干贝、烧海参、烤大虾、炸蛎黄和清蒸加吉鱼等。

济南派则以汤著称,辅以爆、炒、烧、炸,菜肴以清、鲜、脆、嫩见长。其中名肴有清汤什锦、奶汤蒲菜,清鲜淡雅,别具一格。而里嫩外焦的糖醋黄河鲤鱼、脆嫩爽口的油爆双脆、素菜之珍的锅豆腐,则显示了济南派的火候功力。清代光绪年间,济南九华林酒楼店主将猪大肠洗涮后,加香料开水煮至软酥取出,切成段后,加酱油、糖、香料等制成又香又肥的红烧大肠,闻名于市。后来在制作上又有所改进,将洗净的大肠入开水煮熟后,入油锅炸,再加入调味和香料烹制,此菜味道更鲜美。文人雅士根据其制作精细如道家“九炼金丹”一般,将其取名为“九转大肠”。

“八仙过海闹罗汉”是孔府喜寿宴第一道菜,选用鱼翅、海参、鲍鱼、鱼骨、鱼肚、虾、芦笋、火腿为“八仙”。将鸡脯肉剁成泥,在碗底做成罗汉钱状,称为“罗汉”。制成后放在圆瓷罐里,摆成八方,中间放罗汉鸡,上撒火腿片、姜片及汆好的青菜叶,再将烧开的鸡汤浇上即成。旧时此菜上席即开锣唱戏,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听戏,热闹非凡,也奢侈至极。
鲁菜,又叫山东菜。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古书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齐鲁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美好地域,为烹饪文化的发展、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齐植公的宠臣易牙就曾是以“善和五味”而著称的名厨;南儿朝时,高阳大守贾思勰在其著作《齐民要术》中,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烹饪术作了较系统的总结、记下了众多名菜做法,反映当时鲁菜发展的高超技艺;唐代,段文昌,山东临淄人,穆宗时任宰相,精干饮食,并自编食经五十卷,成为历史掌故。到了宋代,宋都汀梁所作“北食”即鲁菜的别称,已具规模。明清两代,已经自成菜系,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所及已达黄河流域、东北地带,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

    山东古为齐鲁之邦,地处半岛,三面环海,腹地有丘陵平原,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海鲜水族、粮油畜牲、蔬菜果品、昆虫野味一应俱全,为烹饪提供了丰盛的物质条件。庖厨烹技全面,巧于用料,注重调味,适应面广。其中尤以“爆、炒、烧、塌”等最有特色。正如清代袁枚称:“滚油炮(爆)炒,加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瞬间完成,营养素保护好,食之清爽不腻;烧有红烧、白烧,著名的“九转大肠”是烧菜的代表;“塌”是山东独有的烹调方法,其主料要事先用调料腌渍入叶或夹入馅心,再沾粉或挂糊。两面塌煎至金黄色。放入调料或清汤,以慢火(火靠)尽汤汁。使之浸入主料,增加鲜味。山东广为流传的锅塌豆腐、锅塌菠菜等,都是久为人们所乐道的传统名菜。

    鲁菜还精于制汤。汤有“清汤”、“奶汤”之别。《齐民要术》中就有制作清汤的记载,是味精产生之前的提鲜佐料。俗称“厨师的汤,唱戏的腔”。经过长期实践,现已演变为用肥鸡、肥鸭。猪时子为主料,经沸煮、微煮、“清哨”,使汤清澈见底,味道鲜美。奶汤则呈乳白色。用“清汤”和”奶汤”制作的数十种菜,多被列为高级宴席的珍馐美味。

    烹制海鲜有独到之处。对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称一绝。在山东,无论是参、翅、燕、贝,还是鳞、介、虾、蟹,经当地厨师妙手烹制,都可成为精彩鲜美的佳肴。仅胶东沿海生长的比目鱼(当地俗称“偏口鱼”),运用多种刀工处理和不同技法,可烹制成数十道美味佳肴,其色、香、味、形各具特色,百般变化于一鱼之中。以小海鲜烹制的“油爆双花”、“红烧海螺”、“炸蛎黄”以及用海珍品制作的“蟹黄鱼翅”、“扒原壳鲍鱼”、“绣球干贝”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海鲜珍品。

    善于以葱香调味,在菜肴烹制过程中,不论是爆、炒、烧。榴,还是烹调汤汁,都以葱丝(或葱未)爆锅,就是蒸、扒、炸、烤等菜,也借助葱香提叶,如“烤鸭”、“烤乳猪”、“锅烧时子”、“炸脂盖”等,均以葱段为佐料。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经济、文化、交通事业的发展,鲁菜又逐渐形成了济南、胶东两地分别代表内陆与沿海的地方风味。

    泉城济南,自金、元以后便设为省治,济南的烹饪大师们.利用丰富的资源。全面继承传统技艺,广泛吸收外地经验。把来路福山、南路济宁、曲阜的烹调技艺融为一体,将当地的烹调技术推向精湛完美的境界。济南菜取料广泛,高至山珍海味,低至瓜、果、莱、蔬,就是极为平常的蒲菜、芸豆、豆腐和畜禽内脏等,一经精心调制,即可成为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济南菜讲究清香、鲜嫩、味纯,有“一菜一味,百菜不重”之称。鲁菜精于制汤,则以济南为代表。济南的清汤、奶汤极为考究,独具一格。在济南菜中,用爆、炒、烧、炸、塌、扒等技法烹制的名菜就达二三百种之多。济南饮食业历来十分兴盛,原有的聚丰德、燕喜堂、汇泉楼等曾久负盛名的老店,均以经营山东传统风味菜闻名遐迩。

    烟台莱属胶东风味,以烹制海鲜见长。胶东菜源于福山,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福山地区作为烹饪之乡,曾涌现出许多名厨高手,通过他们的努力,使福山菜流传于省内外,并对鲁菜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烟台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山清水秀,果香鱼肥、素有“渤海明珠”美称。“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是历史上对烟台酒楼之盛的生动写照。山东风味独特的海鲜菜。以烟台为代表,仅用海味制作的宴席,如全鱼席、鱼翅席、海参席、海蟹席、小鲜席等,构成品类纷繁的海味菜单。著名的风味饭店有蓬莱春、会宾楼、松竹杯、天鹅饭店等,都以经营传统胶东风味菜而著称。

    青岛不仅有景色秀丽的海滨风光供人游览,也有佳有供人品尝。青岛也以善烹海鲜驰名,基本属于福山风味,但又不乏本地特色,口味注重清淡、鲜嫩,讲究花色造型。随着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青岛市为数众多的宾馆饭店争相开业;一些历史名店、老店,经过装饰改造,也获得新生。著名的春和楼饭店。被誉为岛上明珠的青岛饭店,均以其设备整洁典雅,菜品精细味美,服务热情周到而著称。

    出于曲阜的孔府菜历史悠久、用料讲究。刀工细腻、烹调程序严格、复杂。口味讲究清淡鲜嫩、软烂香醇、原汁原味,对菜点制作精益求精,始终保持传统风味,是鲁菜中的饺伎者。原曾封闭在府内的孔府菜,80年代以来也走向了市场,济南、北京都开办了“孔膳堂”。

    鲁西、鲁北禽蛋菜、泰安以豆制品为主要原料的素菜,以及鲁中地区具有齐国遗风的肉、鱼菜,各具特色。
山东菜正是集山东各地烹调技艺之长,兼收各地风味之特点而又加以发展升华,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化而形成的,80年代以来,国家和政府将鲁菜烹饪艺术视作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采取了继承和发扬的方针,从厨的一代新秀在茁壮成长,他们正在为鲁菜的继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21 10:54
江苏菜

简称苏菜,由于苏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统称江浙菜系。主要以南京扬州苏州三种地方菜组成。早在二千多年前,人即善制鱼和鱼片。一千多年前,已为金陵美食。南宋时,苏菜和浙菜同为“南食”的两大台柱。苏菜擅长、蒸、,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在清代的时候,苏菜流行于全国,相当于现在川菜、粤菜的地位。苏菜中的一支——
淮扬菜系曾为宫廷菜,目前国宴中的大多数菜肴仍属于淮扬菜。因此,淮扬菜亦称国菜。苏州菜系历史上也十分流行。乾隆帝南巡的时候,曾经到苏州的得月楼做客,尝到江南美味后,非常高兴,口称苏州为天下第一食府。
南京菜口味和醇,玲珑细巧;扬州菜清淡适口,刀工精细;苏州菜口味趋甜,清雅多姿。其名菜有
烤方水晶肴蹄清炖蟹粉狮子头金陵丸子白汁圆菜黄泥煨鸡清炖鸡孚盐水鸭(金陵板鸭)、金香饼、鸡汤煮干丝、肉酿生麸、凤尾虾三套鸭无锡肉骨头、陆稿荐酱猪头肉、沛县狗肉等。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21 10:57
粤菜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是我国著名四大菜系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广东地处我国南端沿海,境内高山平原鳞次栉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故动植物类的食品源极为丰富。同时,广州又是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吸取了外来的各种烹饪原料和烹饪技艺,使粤菜日渐完善。加之旅居海外华侨把欧美、东南亚的烹调技术传回家乡,丰富了广东菜谱的内容,使粤菜在烹调技艺上留下了鲜明的西方烹饪的痕迹。

  “粤菜”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组成,而以广州菜为代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年前西汉人所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的记载,南宋人也夸张描述:粤人“不问鸟兽蛇,无不食之”,在公元前122年左右的南越王第二代王赵胡墓中已有烧乳猪用的炉、叉和乳猪残骨等物。1956年,举办了第一次大型“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展出和介绍的菜品有5457种,点心825种,尽显广东饮食文化之精华。

  广州菜是在汇集我省各地优秀民间美食的基础上不断地吸取我国各大菜系之精华,借鉴西方食谱之所长,融汇贯通而成一家的。广州菜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品种多样。1956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上介绍的莱品便有5447个。与菜品有渊源关系的点心815款,小吃品数百个。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广州菜的烹调方法有二十一种之多,尤以炒、煎、焖、炸、煲、炖、扣等见长,讲究火候,制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鲜、嫩、脆为主,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时令性强,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较为常见的广州菜色有白切鸡、白灼海虾、明炉乳猪、挂炉烧鸭、蛇羹、油泡虾仁、红烧大裙翅、清蒸海鲜、虾籽扒婆参等……

  潮汕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闽南接近,同时又受广州地区的影响,渐渐地汇两家之所长,风味自成一格。近年来新派潮菜吸收了世界各地美食的精华,声名大振,成为闻名中外的菜系。潮菜注重刀工和造型,烹调技艺以焖、炖、烧、炸、蒸、炒、泡等法擅长。以烹制海鲜、汤类和甜菜最具特色。味尚清鲜,郁而不腻。爱用鱼露、沙茶酱、梅糕酱、红醋等调味品。风味名菜有烧雁鹅、护国莱、清汤蟹丸、油泡螺球、绉纱甜肉、太极芋泥等。

  东江菜又称客家菜。客家原是中原人,南迁后,其风俗习食仍保留着一定的中原风貌。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求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代表菜有盐锔鸡、黄道鸭、梅菜扣肉、牛肉丸、海参酥丸……等。

  除了正式菜点,广东的小食、点心也制作精巧,而各地的饮食风俗也有其独到之处,如广州的早茶,潮汕的功夫茶,这些饮食风俗已经超出“吃”的范畴,成为广东的饮食文化。

  粤菜食谱绚丽多姿,烹调法技艺精良,并以其用料广博而杂著称。据粗略估计,粤菜的用料达数千种,举凡各地菜系所用的家养禽畜,水泽鱼虾,粤菜无不用之;而各地所不用的蛇、鼠、猫、狗、山间野味,粤菜则视为上肴。早在南宋周去非《领外代答》就有精辟的记载:“深广及溪峒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其间野味,有好有丑。山有鳖名蛰,竹有鼠名猷。鸽鹳之足,猎而煮之;鲟鱼之唇,活而脔之,谓之鱼魂,此其珍也。至与遇蛇必捕,不问长短,遇鼠必捉,不问大小。蝙蝠之可恶,蛤蚧之可畏,蝗虫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虫之秽,悉炒而食之;蝗虫之卵,天虾之翼,悉炒而食之。”粤菜杂食之风,常令一些外人瞠目结舌。唐代韩愈被贬至潮州时,见到当地群众嗜食蚝、鳖、蛇、章鱼、青蛙、江珧柱等几十种异物,大为惊异,害怕得“臊腥始发越,咀吞面汗巯。”发展至现在,鲍、参、翅、肚、山珍海味已是许多地方菜之上品了,而蛇、鼠、猫、狸等野味仍为粤菜中具有独特风味的佳肴和药膳。

  粤菜的影响较为广泛。据近年来的一些报刊介绍,目前的美国有中国餐馆的近万家;英国又4000家;法国、荷兰各有二千多家;日本不下数千家。这些地方的中国餐馆,多数是粤式茶楼、菜馆,生意很旺。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在“唐人街”的影响下,饮茶已成为一个专门名词,凡到悉尼市游览的人,都以一到“唐人街”享受一下粤式饮茶用餐的韵味为时尚。粤菜的其独特的清淡风味,独领风骚,以“食在广州”的声誉驰名中外。

  “食在广州”还离不开广东饮茶,它实际是变相的吃饭,各酒楼、酒店,茶楼均设早、午、晚茶,饮茶也就与谈生意、听消息、会朋友连在一起了。广东饮茶离不开茶、点心、粥、粉、面,还有一些小菜。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工夫茶,它备用特制的微型茶壶、白瓷小杯和乌龙茶,斟茶时有“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两步,所冲茶浓香带苦,回味无穷。广东点心是中国面点三大特式之一,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五光十色,造型精美且口味新颖,别具特色。

  广东粥特点是粥米煮开花和注意调味,有滑鸡粥、鱼生粥、及第粥和艇仔粥。广东粉为沙河粉,软中带韧。广东面以“伊府面”最为出名。

  总之,粤菜广采“京都风味”,“姑苏风味”和“扬州炒卖”之长,贯通中西,扬名海内外。

  广州文昌鸡「特点」著名广州菜肴。以海南岛文昌鸡为主料,配以火腿、鸡肝、郊菜,经煮、蒸、炒而成。此菜造型美观,芡汁明亮,蚝皇凤爪「特点」著名广州菜。广东人嗜食鸡爪,吃法颇多。但此菜烹调方法制作精细,先煮后炸再炖而成,成菜色泽金黄。

  麒麟鲈鱼「特点」著名广州菜,此菜装盘十分讲究,几种配料切皮片乳猪「特点」制作艺术精细,色泽大红油亮,皮松软肉嫩滑,风味独特优美,驰名中外佳肴。

  东江盐焗鸡「特点」制法独特,味香浓郁,皮爽肉滑,色泽微黄,皮脆肉嫩,骨肉鲜香,风味诱人花雕鸡「特点」制法独特,色如琥珀,鲜美可口,闻名遐迩。

  炸子鸡「特点」炸子鸡可说是广东菜的招牌鸡,皮脆肉嫩,寿筵喜宴不可缺少。

  什锦冬瓜帽「特点」造型美观,色泽艳丽,味道清爽,营养丰富。

  清风送爽「特点」造型别致,一清二楚,赏心悦目。

  雄鹰展翅「特点」造型逼真,可食性与欣赏性并举。

  炊太极虾「特点」造形美观、鲜嫩清馥。

  炖柠檬鸭「特点」原汁原汤、汤清肉烂煲仔鱼丸「特点」鱼丸是广东人喜爱的日常食品。一般以淡水鱼为主料,将鱼肉搅碎制成丸状。鱼丸可煮、蒸、炸、熘、炒,以煮制油泡鱼青丸「特点」鱼丸白洁,鲜嫩爽滑,鲜咸适中。

  百花鱼肚「特点」鱼肚软骨洁白,味道清淡鲜嫩,圆盘盛装典雅,宴客美观大方。

  广式烧填鸭「特点」用长鱼盘盛装,造型美观大方,色泽金黄悦目,食之皮脆肉香。

  海棠冬菇「特点」颜色精制,鲜嫩清香,营养丰富,四季咸宜。

  冬瓜薏米煲鸭「特点」鸭绵软,汤味美。

  咸蛋蒸肉饼「特点」鸭蛋经盐腌一段日了,具有特别的咸香味,与猪肉糜拌在一起,蒸成肉饼,是广东各地家庭常用菜肴。

  池塘莲花「特点」形似莲花。清爽可口,食之不腻。

  佛手排骨「特点」形似佛手,外香里嫩,鲜美可口。

  一帆风顺「特点」蟹鲜、果香、清口。

  牡丹煎酿蛇脯「特点」蟹黄称誉“牡丹”,虾胶美名“百花”,鲜嫩爽滑味美。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21 11:14
标题: 闽菜
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常以福州菜和厦门菜为底部。厦门菜具有浓厚的闽南地方特色,其烹调特点是:汤菜要清,味道要淡,炒食要脆擅长烹制海鲜佳肴。其烹调技法以蒸煎、炒、熘、焖、炸、炖为特色。

闽菜又称福建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最早起源于福建闽侯县,在后来发展中形成福州、闽南、闽西三种流派。福州菜包括泉州、厦门菜,菜肴淡爽清鲜,重酸甜,讲究汤提鲜,闽南菜包括漳州一带,讲究作料调味,重酸辣:闽西菜包括长汀及西南一带地方,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带有山区风味。故此,闽菜形成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这一传统即使进入上海,尽染海派风味后,依然未变。闽菜是20年代初进人大上海的,前几年仅剩一家闽江饭店,现在经过网点调整,闽江饭店已成历史了,只有都城大酒家还有闽菜供应。除了招碑莱“佛跳墙”外,还有七星鱼丸、乌柳居、白雪鸡、闽生果,醉排骨、红糟鱼排等等,均别有风味。

特色名菜介绍:

佛跳墙:这是闽帮菜中的首席名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相传这道菜是清同治末年(公元1874年),福州钱庄一老板设家宴招待福建布政司周莲,由其夫人亲自操办,采用鸡,鸭、肉和海参,鱿鱼、鱼翅、干贝、海米、猪蹄筋、火腿、羊肘、鸽蛋等18种原料,辅以绍酒、花生、冬笋、冰糖、白萝卜、姜片、桂皮,茴香等配料,效法

古人放在绍酒缸内文火煨制而成,取名“福寿全”。周莲大快朵颐,赞不绝口,回去即命衙厨郑春发前来求教。郑在用料上偏重海鲜,减少肉类,味道更加香醇可口。后来郑自辞去衙厨,开设聚春园菜馆,供应此菜,生意兴隆。一次几位举人和秀才慕名而来,品尝此菜。端上这道菜后,揭开盖,香气四溢,众人品尝后无不赞好,争相吟诗作赋,有人当场吟诗赞曰:“缸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菜名由此改为“佛跳墙”。1984年国家主席李先念曾以此菜宴请过美国里根总统,后来赵阳紫也曾宴请西哈努克亲王。贵宾品尝后赞不绝口。
  闽 菜

    闽菜是福建菜的简称,它是中国烹饪主要菜系之一,在中国烹饪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闽菜由福州、闽南、闽西三路菜组成。福州菜路流行于闽东、闽中、闽北地区;闽南菜则广传于厦门、泉州、漳州、闽南金三角,闽西菜则盛行于闽西客家地区,极富乡土气息。
闽菜的风味特色是:淡雅、鲜嫩、和醇、隽永。

闽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烹饪原料以海鲜和山珍为主。由于福建的地理形势倚山傍海,北部多山,南部面海。苍茫的山区,盛产菇、笋、银耳、莲子和石鳞、河鳗、甲鱼等山珍野味;漫长的浅海滩涂,鱼、虾、蚌等海鲜佳品,常年不绝。平原丘陵地带则稻米、蔗糖、蔬菜、水果誉满中外。山海赐给的神品,给闽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也造就了几代名厨和广大从事烹饪的劳动者,他们以擅长制作海鲜原料,并在蒸、氽、炒、煨、爆、炸等方面独具特色。全国最佳厨师强木根、强曲曲“双强”兄弟,使闽菜的烹饪技艺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使古老朴实的传统闽菜,发挥了新的活力。

  二、刀工巧妙,一切服从于味。闽菜注重刀功,有“片薄如纸、切丝如发、剞花如荔”之美称。而且一切刀功均围绕着“味”下功夫,使原料通过刀功的技法,更体现出原料的本味和质地。它反对华而不实,矫揉造作,提倡原料的自然美并达到滋味沁深融透,成形自然大方、火候表里如一的效果。“雀巢香螺片”就是典型的一菜,它通过刀功处理和恰当的火候使菜肴犹如盛开的牡丹花,让人赏心悦目又脆嫩可口。

  三、汤菜考究,变化无穷。闽菜重视汤菜,与多烹制海鲜和传统食俗有关。闽厨长期以来把烹饪和确保原料质鲜、味纯、滋补联系起来,从长期积累的经验认为,最能保持原料本质和原味的当属汤菜,故汤菜多而考究。有的白如奶汁,甜润爽口;有的汤清如水,色鲜味美;有的金黄澄透,馥郁芳香;有的汤稠色酽,味厚香浓。“鸡汤氽海蚌”就是有代表性的一菜,它的“鸡汤”不是单纯的“鸡”汤,而是经过精心制作的“三茸汤”,取料于母鸡、猪里脊、牛肉提炼而成,氽入闽产的海蚌后,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四、烹调细腻,特别注意调味。闽菜的烹调细腻表现在选料精细、泡发恰当、调味精确、制汤考究、火候适当等方面。特别注意调味则表现在力求保持原汁原味上。善用糖,甜去腥膻;巧用醋,酸能爽口,味清淡则可保持原味。因而有甜而不腻,淡而不薄的盛名。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经历了中原汉族文化和当地古越族文化的混合、交流而逐渐形成。根据闽侯县甘蔗镇恒心村的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保存的新石器时期福建先民使用过的炊具陶鼎和连通灶,证明福州地区在500年之前就已从烤食进入煮食时代了。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旅外华侨从海外引进的新品种食品和一些新奇的调味品,对丰富福建饮食文化,充实闽菜体系的内容,也曾发生过不容忽略的影响。福建人民经过与海外、特别是南洋群岛人民的长期交往,海外的饮食习俗也逐渐渗透到闽人的饮食生活之中,从而使闽菜成为带有开放特色的一种独特的菜系。

    闽菜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本地的自然资源。烹饪原料是烹饪的物质基础,烹饪质量的保证。在烹饪作用的发挥,烹饪效果的产生和烹饪目的的实现诸环节中,烹饪原料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福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当地勤劳的祖先,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为后代创造、选育、聚集了丰富多彩的烹饪原料:这里有广褒的海域,漫长的浅滩海湾,冬季不冷、夏季不热,透光性好,海水压力不大;闽江、九龙江、晋江、木兰溪等江河又带来丰富的饵料,水质肥沃,加上又是台湾暖流和北部湾寒流等水系交汇处,成为鱼类集聚的好场所,鱼、虾、螺、蚌、蚝等海鲜佳品常年不绝。明屠本峻《闽中海鲜录》所记,鳞、介两部就有257种之多。清初人周亮工《闽小记》中有多条讲到福建的海味,并认为"西施舌当列神品,江瑶柱为逸品"。辽阔的江南平原,盛产稻米、蔬菜、花果,尤以柑橘、荔枝、龙眼、橄榄、香蕉和菠萝等佳果誉满中外。苍茫的山林溪涧,盛产山珍野味,并有闻名全国的茶叶、香菇、竹笋、莲子、薏米和银耳等山珍美品。福建不仅常用烹调原料丰富多彩,而且特产原料也分布广泛:厦门的石斑鱼、长乐漳港的海蚌、建宁莲子、连城地瓜干、上杭萝卜干、永定菜干、武平猪胆干、宁化老鼠干、明溪肉脯干、长汀豆府干等,品种繁多,风味迥异,享有盛名。这些富饶的特产,为福建人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烹饪资源,为闽菜名菜名点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永嘉之乱"以后,大批中原衣冠士族入闽,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科技文化,与闽地古越文化的混合和交流,促进了当地的发展。晚唐五代,河南光洲固始的王审知兄弟带兵入闽建立"闽国",对福建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开发、繁荣,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在唐代以前中原地区已开始使用红曲作为烹饪的作料。唐朝徐坚的《初学记》云:"瓜州红曲,参糅相半,软滑膏润,入口流散。"这种红曲由中原移民带入福建后,由于大量使用红曲,红色也就成为闽菜烹饪美学中的主要色调,有特殊香味的红色酒糟也成了烹饪时常用的作料,红糟鱼、红糟鸡、红糟肉等都是闽菜主要的菜肴,"红曲烹调"成为福州、厦门、泉州先后对外通商,四方商贾云集,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海外的技艺也相随传入。闽菜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博采各路菜肴之精华,对粗糙、滑腻的习俗,加以调整变易,逐渐朝着精细、清淡、典雅的品格演变,以至发展成为格调甚高的闽菜体系。

    清末民初,福建先后涌现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名店和真才实艺的名厨。当时福建是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区域,福州和厦门一度出现了一种畸形的市场繁荣景象。为了满足官僚士绅、买办阶层等上流社会应酬的需要,福州出现了"聚春园"、"惠如鲈"、"广裕楼"、"嘉宾"、"另有天",厦门出现了"南轩"、"乐琼林"、"全福楼"、"双全"等多家名菜馆。这些菜馆或以满汉席著称,或以官场菜见长,或以地方风味享有盛誉各有擅长,促进了地方风味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特别是福州"聚春园",饱经沧桑,百年常盛;厦门"南轩",备历坎坷,八十载不衰。他们拥有雄厚的厨师队伍,经营特色卓著,服务形式灵活,菜品款式新颖,风味闻名遐迩。如"佛跳墙"、"鸡茸金丝笋"、"三鲜焖海参"、"班指干贝"、"茸汤广肚"、"鸡丝燕窝"、"荔枝肉"、"沙茶鸡丁"等,均为他们创制的名菜佳肴。这些名菜馆在创制众多名菜的同时,也陪育了疗名海内外的郑春发、陈水妹、强祖淦、黄惠柳、胡西庄、杨四妹、陈宾丁、赵秀禄、朱依松、姚宽余、郑玉椿、强木根、强曲曲等闽菜大师。

    闽菜由福州、闽南和闽西三路不同风味的地方菜组合而成。福州菜是闽菜的主流,除盛行于福州外,也在闽东、闽中、闽北一带广泛流传。其菜肴特点是清爽、鲜嫩、淡雅、偏于酸甜,汤菜居多。福州菜善于用红糟为作料,尤其讲究调汤,予人"百汤百味"和糟香袭鼻之感,如"茸汤广肚"、"肉米鱼唇"、"鸡丝燕窝"、"鸡汤氽海蚌"、"煎糟鳗鱼"、"淡糟鲜竹蛏"等菜肴,均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闽南菜,盛地于厦门和晋江、尤溪地区,东及台湾。其菜肴特点是鲜醇、香嫩、清淡,并且以讲究作料、善用香辣而著称,在使用沙茶、芥末、橘汁以及药物、佳果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如"东譬龙珠"、"清蒸加力鱼"、"炒沙茶牛肉"、"葱烧蹄筋"、"当归牛腩"、"嘉禾脆皮鸡"等菜肴,都较为突出地反映了闽南浓郁的食趣。闽西菜,盛行于"客家话"地区,其菜肴特点是鲜润、浓香、醇厚,以烹制山珍野味见长,略偏咸、油,善用生姜,在使用香辣佐料方面更为突出。如"爆炒地猴"、"烧鱼白"、"油焖石鳞"、"炒鲜花菇"、"蜂窝莲子"、"金丝豆腐干"、"麒麟象肚"、"涮九品",均鲜明地体现了山乡的传统食俗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21 11:16
闽菜的烹饪技艺,既继承了我国烹饪技艺的优良传统,又具有浓厚的南国地方特色。尽管各路菜肴各有特色,但仍为完整而统一的体系,不同的存在,使人感到它变换有方,损前边得法,常吃常新,百尝不厌。闽菜的烹饪有四个鲜明的特征。
其一,刀工严谨,入趣菜中。
福建海鲜珍品有柔软、坚韧的特性,非一般粗制滥造可获成效,这就决定了闽菜刀工必具严格的章法。闽菜刀工有剞花如荔、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称。如"鸡茸金丝笋",细如金丝的冬笋丝,与鸡茸、蛋糊融为一体。食时,鸡茸松软,不拖油带水,尚有笋丝嫩脆之感,鲜润爽口,芳香扑鼻。又如"爆炒双脆",厨师在加工肚尖时,用剞刀法在肚片里肉剞上横竖匀称的细格花,下刀迅速而富有节奏,刀刀落底,底部仅保留一分厚度相连,令人叹为观止。再加上微妙的爆炒,成菜既鲜又脆,造型之美,使人赏心悦目。总之,闽菜的刀工立意决不放在华而不实的造型上,而是为""精心设计的,没有徒劳的造作,也不一味追求外观的艳丽多姿。
其二,汤菜居多,滋味清鲜。
汤菜在闽菜中占绝对重要的地位,它是区别于其他菜系的明显标志之一。这种烹饪特征与福建丰富的海产资源有密切的关系。从烹饪与营养的观点出发,闽人始终把烹调和确保质鲜、味纯、滋补紧密联系一起。在繁多的烹调方法中,汤最能体现菜的本味。因此,闽菜的"重汤""无汤不行",其目的皆在于此。如"鸡汤氽海蚌",系用汤味纯美的三茸汤,渗入质嫩清脆的海蚌之中,两相齐美,达到眼看汤清如水,食之余味无穷的效果;又如"奶汤草",色白如奶,肉质细嫩甘鲜,味道清甜爽口;再如"葱烧蹄筋",汁稠味鲜,葱香浓郁,甜爽可口。纯美的汤,为闽菜风味增添了诱人食欲的美妙韵律。
其三,调味奇异,甘美芳香。
味美可口是人们对菜肴的共同要求,善于调味是闽菜特色之一。闽菜的调味,偏于甜、酸、淡。这一特征的形成,也有与烹调原料多取自山珍海味有关。善用糖,甜去腥膻;巧用醋,酸能爽口;味清淡,则可保存原料的本味,并且以甜而不腻,酸而不峻,淡而不薄,享有盛名。闽菜厨师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根据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刀工和不同的烹调方法,调味时坚持做到投料准、时间准、次序准、口味准,使菜肴的口味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构成闽菜别具一格的风味。如"淡糟香螺片""醉糟鸡""红烧兔""茄汁烧鹧鸪""糟汁氽海蚌"等,以清鲜、和醇、劳香、不腻等风味特色为中心,在南方菜系中独具一格。
其四,烹调细腻,丰富多彩。
闽菜烹调方法多样,不仅熘、焖、氽等独具特色,还擅长炒、蒸、煨方法。闽菜"响玲肉",呈淡黄色,质地酥脆,略带酸甜,吃时有些微响,故称响铃肉;"油焖石鳞",色泽油黄,细嫩清甜,醇香鲜美。这些菜肴,在外地的福建人都亲切地称为家乡风味,成了维系家乡感情的纽带,所谓"因风思物,因物思乡",正是这一道理。
闽菜的煨制菜肴,具有柔嫩滑润,软烂荤香,馥郁浓醇,味中有味,食而不腻的诱人魅力。闻名中外的"佛跳墙",是清朝后期福州"聚春园"菜馆首创,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文人"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佳名,恰当地赞誉了煨菜之冠"佛跳墙"。这一名菜,荤香四溢,味道醇厚,历经百年,海外游客纷至沓来,以品尝这个美馔佳肴为一大快事。此外,色调洁白,和谐美观,鲜嫩松脆,味道爽口的"生炒海蚌";清色清沏,鱼肉嫩滑甘美,味道醇香鲜爽的"清蒸加力鱼";肉烂味鲜,糟香袭鼻,质地滑润爽喉,甜美适口的"江糟羊";色、形、味均似荔枝,食之酥香细嫩,酸甜鲜美,滑润爽口的"荔枝肉"等,深为国内外宾客所同嗜而闻名于世。
闽菜中的素菜也有其独到之处。厦门"五超级大国凌霄"峰下的南普陀寺的素菜,严守佛家传统的食谷条规,善于将纯素的原料,烹出多彩多姿、风味各异的美馔佳肴,不仅赐人以口福,而且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如"羊月沉江""丝雨孤云""雪峡银浪""白壁青云""南海金莲""莲蓉酥酡"等名菜,菜名既寓意贴切,又客观反映了菜肴的色、香、味、形。无怪乎激起名人学士、诗人画家的无限感慨,为之题书吟咏。福建素菜闻名中外,飘香四海,吸引着八方游人纷至沓来。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21 11:18
浙江菜
简称浙菜,由杭州宁波绍兴三种地方风味菜所组成,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南宋时在“南食”中占主要地位,时更大为发展。杭州菜以为主,工艺精细,清鲜爽脆。宁波菜以“鲜咸合一”,制海味见长,讲究嫩、软、滑。绍兴菜长于烹制河鲜、家禽,入口香酥绵糯,汤味浓重,富有乡村风味。浙菜名菜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赛蟹羹、香酥焖肉、丝瓜卤蒸黄鱼、三丝拌蛏西湖莼菜汤油焖春笋等。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21 11:29
八大菜系
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苏、粤、闽、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系”。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1)
鲁菜:鲁菜即山东风味菜,由济南、胶东、孔府菜点三部分组成。济南菜尤重制汤,清汤、奶汤的使用及熬制都有严格规定,菜品以清鲜脆嫩着称。胶东菜起源于福山、烟台、青岛,以烹饪海鲜见长,口味以鲜嫩为主,偏重清淡,讲究花色。孔府菜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具体体现,其用料之精广、筵席之丰盛堪与过去皇朝宫迁御膳相比。山东菜调味极重、纯正醇浓,少有复杂的合成滋味,一菜一味,尽力体现原料的本味。另一特征是面食品种极多,小麦、玉米、甘薯、黄豆、高粱、小米均可制成风味各异的面食,成为筵席名点。山东著名风味菜点有:炸山蝎、德州脱骨扒鸡、原壳扒鲍鱼、九转大肠、糖醋黄河鲤鱼等。鲁菜是形成最早的菜系,它对其他菜系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鲁菜为八大菜系之首。

(2)
川菜:风味包括成都重庆乐山自贡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变化精妙。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其中最负盛名的菜肴有:干烧岩鲤干烧桂鱼鱼香肉丝怪味鸡宫保鸡丁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煸牛肉丝夫妻肺片灯影牛肉担担面赖汤圆龙抄手等。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因此全国闻名。

(3)
苏菜:淮扬菜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著名菜系,其覆盖地域甚广,包括现今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以及江西河南部分地区,它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誉,声誉远播海内外。
     由于后来浙江菜、徽菜以其鲜明特色各为八大菜系之一,淮扬菜汇于江苏,同时烹饪界习惯将淮扬菜系所属的江苏地区菜肴称为江苏菜,这样,淮扬菜成为单以扬州、淮安为中心,以大运河为主,南至镇江,北至洪泽湖、淮河一带,东至沿海地区的地方风味菜。淮扬菜选料严谨,讲究鲜活,主料突出,刀工精细,擅长炖、焖、烧、烤,重视调汤,讲究原汁原味,并精于造型,瓜果雕刻栩栩如生。口味咸淡适中,南北皆宜,并可烹制“全鳝席”。淮扬细点,造型美观,口味繁多,制作精巧,清新味美,四季有别。
     代表菜有:清炖狮子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清蒸鲫鱼、水晶肴蹄、三套鸭、软兜鳝鱼、炝虎尾、炒蝴蝶片、冬瓜盅、三丁包子、翡翠烧卖、蟹黄汤包、千层油糕等。
     江苏菜除上述淮扬菜外还包括南京菜、苏锡菜和徐州菜等地方菜系。南京菜烹调擅长炖、焖、叉、烤。特别讲究七滋七味:即酸、甜、苦、辣、咸、香、臭;鲜、烂、酥、嫩、脆、浓、肥。南京菜以善制鸭馔而出名,素有“金陵鸭馔甲天下”的美誉。苏锡菜擅长炖、焖、煨、焐,注重保持原汁原味,花色精细,时令时鲜,甜咸适中,酥烂可口,清新腴美。近年来又烹制“无锡乾隆江南宴”、“无锡西施宴”、“苏州菜肴宴”和太湖船菜。徐州菜风味在历史上属鲁菜系,随时代变迁,其菜已介乎苏、鲁两大菜系之间,口味鲜咸适度,习尚五辛、五味兼崇,清而不淡、浓而不浊。其菜无论取料于何物,均注意“食疗、食补”作用。另外,徐州菜多用大蟹和狗肉,尤其是全狗席甚为著名。

     江苏名菜名点有:盐水鸭肫、炖苏核、炖生敲、生炒甲鱼、丁香排骨、清炖鸡子、金陵扇贝、芙蓉鲫鱼、菊花青鱼、菊叶玉版、金陵盐水鸭、叉烤鸭、叉烤鳜鱼(以上为南京名菜);松鼠鳜鱼、碧螺虾仁、翡翠虾斗、雪花蟹斗、蟹粉鱼唇、蝴蝶海参、清汤鱼翅、香炸银鱼、染溪脆鳝、镜箱豆腐、无锡肉骨头、常熟叫花鸡、常州糟扣肉(以上为苏锡菜);霸王别姬、沛公狗肉、彭城鱼丸、荷花铁雀、奶汤鱼皮、蟹黄鱼肚、凤尾对虾、爆炒乌花、红焖加吉鱼、红烧沙光鱼(以上为徐州菜);天目湖砂锅鱼头、淮安软兜、金蹼仙裙。江苏点心富有特色,如秦淮小吃、苏州糕团、汤包,都很有名。

     在众多中华餐饮老字号中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的得月楼,它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当年乾隆皇帝南巡的时候,来到苏州得月楼用膳,因其菜肴味道十分鲜美,题名得月楼为“天下第一食府”。

(4)
粤菜:粤菜即广东菜,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特色菜点发展而成,是起步较晚的菜系,但它影响极大,不仅香港、澳门,而且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粤菜注意吸取各菜系之长,形成多种烹饪形式,是具有自己独特风味的菜系。广州菜清而不淡,鲜而不俗,选料精当,品种多样,还兼容了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潮州古属闽地,故潮州菜汇闽粤风味,以烹制海洋菜和甜食见长,口味清醇,其中汤菜最具特色。东江菜又称客家菜,客家为南徙的中原汉人,聚居于东江山区,其菜乡土气息浓郁,以炒、炸、焗、焖见长。粤菜总体上特点是选料广泛、新奇且尚新鲜,菜肴口味尚清淡,味别丰富,讲究清而不淡,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时令性强,夏秋讲清淡,冬春讲浓郁,有不少菜点具有独特风味。
     另外,广东人尤其广州人对做汤有一种莫名的执着,汤的种类相当多,也是粤菜从其它不同菜系中脱颖而出重要原因。广东人长期(如在外上学或工作)在外回家后一家一定会品尝到一锅“老火靓汤”
     著名的菜点有:鸡烩蛇、龙虎斗、烤乳猪、东江盐焗鸡、白灼基围虾、烧鹅、蚝油牛肉、广式月饼、沙河粉、艇仔粥等。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2-21 11:32
5闽菜:闽菜是以福州闽南闽西三地区地方风味菜为主形成的菜系。福州菜清鲜、爽淡,偏于甜酸,尤其讲究调汤,另一特色是善于用红糖作配料,具有防变质、去腥、增香、生味、调色作用。闽南菜以厦门为代表,同样具有清鲜爽淡的特色,讲究佐料长于使用辣椒酱、沙菜酱、芥末酱等调料。闽西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以客家菜为主体,多以山区特有的奇味异品作原料,有浓厚山乡色彩。闽菜以炸、熘、焖、炒、炖、蒸为特色,尤以烹制海鲜见长,刀工精妙,人趣于味,汤菜居多,具有鲜、香、烂、淡并稍带甜酸辣的独特风味。福建小吃点心另有一功,它取材于沿海浅滩的各式海产品,配以特色调味而成,堪称美味。
最著名的风味菜点有:佛跳墙、鸡汤氽海蚌、淡糟香螺片、沙奈焖鸭块、七星鱼丸、糟醉鸡、煎糟鳗鱼、半月沉江、燕皮馄饨、福州线面、蚝仔煎等等。
6浙菜:浙江菜有悠久的历史,它的风味包括杭州、宁波和绍兴三个地方的菜点特色。杭州菜重视原料的鲜、活、嫩,以鱼、虾、时令蔬菜为主,讲究刀工,口味清鲜,突出本味。宁波菜咸鲜合一,以烹制海鲜见长,讲究鲜嫩软滑,重原味,强调入味。绍兴菜擅长烹制河鲜家禽,菜品强调入口香绵酥糯,汤浓味重,富有乡村风味。
浙江菜具有色彩鲜明,味美滑嫩,脆软清爽,菜式小巧玲珑、清俊秀丽的特点。它以炖、炸、焖、蒸见长,重原汁原味。浙江点心中的团子、糕、羹、面点品种多,口味佳。
名菜名点有:龙井虾仁、西湖莼菜汤、虾爆鳝背、西湖醋鱼、炸响铃、抢蟹、新风鳗鲞、咸菜大汤黄鱼、冰糖甲鱼、牡蛎跑蛋、蜜汁灌藕、嘉兴粽子、宁波汤团、湖州千张包子等。
7湘菜:湘菜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个地区的菜点特色。湘江流域以长江、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湘菜的主要代表。其特色是油重色浓,讲求实惠,注重鲜香、酸辣、软嫩,尤以煨菜和腊菜着称。洞庭湖区的菜以烹制河鲜和家禽家畜见长,特点是量大油厚,咸辣香软,以炖菜、烧菜出名。湘西菜擅长制作山珍野味、烟熏腊肉和各种腌肉、风鸡,口味侧重于咸香酸辣,有浓厚的山乡风味。湖南菜最大特色一是辣,二是腊。
著名菜点有:东安子鸡、腊味合蒸、组庵鱼翅、冰糖湘莲、红椒腊牛肉、发丝牛百页、火宫殿臭豆腐、吉首酸肉、换心蛋等。
8徽菜:徽菜风味包括皖南、沿江、沿淮之地的菜点特色。皖南菜包括黄山、歙县(古徽州)、屯溪等地,讲究火功,善烹野味,量大油重,朴素实惠,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取用木炭小火炖、煨而成,汤清味醇,原锅上席,香气四溢;皖南虽水产不多,但烹制经腌制的臭桂鱼知名度很高。沿江菜以芜湖、安庆地区为代表,以后也传到合肥地区,它以烹制河鲜、家畜见长,讲究刀工,注意色、形,善用糖调味,尤以烟熏菜肴别具一格。沿淮菜以蚌埠、宿县、阜阳等地为代表,菜肴讲究咸中带辣,汤汁色浓口重,亦惯用香菜配色和调味。
著名风味菜有:无为熏鸭、毛峰熏鲥鱼、符离集烧鸡、方腊鱼、石耳炖鸡、云雾肉、绿豆煎饼、蝴蝶面等。
作者: wxf911    时间: 2008-3-2 00:04
口水!!!!!!!!!!
作者: candy-2007    时间: 2008-3-6 08:29
标题: ...
好菜啊
好菜~~




欢迎光临 验货员论坛 (http://bbs.wtoqc.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