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标题:
话题讨论:打高压
[打印本页]
作者:
ligang600
时间:
2008-2-5 09:38
标题:
话题讨论:打高压
验货快一年半了,每次到打高压的时候总是有很多茫然,说来实在汗颜!虽然公司的WI上把每类产品对此写的很清楚,也在业余时间找来多份标准读,但依然不够清楚,每次看货前总是要把WI翻出来看一遍,对一位专业的验货员如果连这点都不清楚,我想实难以算上专业了,所以在此想和各位探讨探讨标准中对各类产品的耐压测试的压值是根据什么来制定的呢?有没有原理性的东西或是通过某些公式来计算?
作者:
julia
时间:
2008-2-5 10:50
你验的是什么产品,家用电器还是灯具?
作者:
fcf123
时间:
2008-2-14 13:30
没说清楚 看不懂
作者:
samongu
时间:
2008-2-19 23:28
打高压是根据其绝缘等级来打的,并没有什么公式算的.
作者:
欲罢不能
时间:
2008-2-20 15:44
是的,打高压是根据其绝缘等级来打的,
作者:
vemon
时间:
2008-2-20 16:13
学习中!!!!!!!!!
作者:
davidtuang
时间:
2008-4-1 14:37
作者:
voipfox
时间:
2008-4-1 19:59
似乎是根据产品种类不同,耐压测试标准也不尽相同的吧。。
作者:
dongxiande
时间:
2008-4-5 08:43
学习中!!!!!!!!!
作者:
hycfeng
时间:
2008-4-5 19:33
TKS for good share!
作者:
★枫叶★
时间:
2008-4-6 11:22
学习一下!!!!!!!!
作者:
xiaoqiaos
时间:
2008-4-6 22:15
基本绝缘是1500V,附件是2500V,加强是3750V
作者:
wonjtlt
时间:
2008-4-10 06:13
分工具的,就那么几种,问问你的前辈就知道了。
作者:
taffy001
时间:
2008-4-10 11:01
有计算公式的,对于一类电器,只不过算出来的是1200v打一分钟好像(具体的公式,我这边也找不到了),然后平常验货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行规都是打1500v1秒的
作者:
glory
时间:
2008-4-10 12:11
在标准的附件部分有说过工厂生产检验可以采用增加20%的电压和1秒时间,但对于这样的时间本人不认同了.
作者:
xujianyou
时间:
2008-4-13 20:52
UL标准是:
高压试验
a)
在电扇上施加60HZ的基本正弦波电压(电压大小见b项),而无击穿。施加电压的位置如下:
i)
无绝缘的带电元件和外壳之间。不导电的外壳应用导电薄片包住;
ii)
相反极性的终端(如零线与火线之间);
iii)
无绝缘的带电元件和可接触到的不带电元件之间;
iiii)
无绝缘的带电元件和有接地的插座的接地端之间;
iiiii)
基本电路和绝缘的二级电路之间。
b)
施加的电压如下:
i
)
电扇的电机为373W(1/2马力)或小于该功率,且其额定电压为250V或以下时,电压为1000V。
ii)
电扇的电机的额定功率大于373W(1/2马力),或其额定电压大于250V,电压为1000V加2倍的额定电压。
iii)
电扇的额定电压为50V或以下时,电压为500V。
c)
耐压测试设备要使用500V-A
(5000??)
或更大容量的、输出电压能够变化的变压器。所施加的电压,要从0增加到试验所要的值,并将此值保持一分钟。施加电压的增长速度,要在电压表显示值的正确性一致的情况下,尽可能快地稳定均匀地增长。
d)
耐压测试设备的灵敏度要求如下:当用120,000欧姆的电阻连在输出端时,输出电压低于测试电压,耐压测试设备不会显示耐压不行;输出电压等于或高于测试电压时,耐压测试设备会显示耐压不行。校准电阻应依据仪器的精度,调到最接近120,000欧姆,但不能高于120,000欧姆。
例外1:如果线路或元件中没有可接触到的导电零件时,耐压测试设备的灵敏度要求可降低(即用低值的校准电阻)
例外2:如果申请者同意将其灵敏度提高,耐压测试设备的灵敏度要求可被提高(即使用高值的校准电阻)
e)
对于并联或接地的电容的高压要求如下:使用1414加2.828倍的最大额定电压作用于电容的终端之间、终端和电容表面之间,保持一分钟。(此款2001.12.13生效)
作者:
wt1982
时间:
2008-4-14 08:03
打高压 应该是根据绝缘等级来打 不管是灯具还是家电 为什么要打好象GB7000里有说明
作者:
ricky_z
时间:
2008-4-23 12:35
作者:
aa300
时间:
2018-10-19 08:47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验货员论坛 (http://bbs.wtoqc.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