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產品層次。通過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過程,把顧客的需求和期望轉化成產品中各種固有特性。然後,針對這些特性。層層展開,分別確定各個部件、零件和原材料的要求。通過產品零部件的作用,使產品具有能滿足顧客需求和期望的特性,達到使顧客滿意的目的。這說明品質是設計進去的。產品固有特性滿足顧客要求的程度決定了產品的品質好壞。
b) 過程層次。產品設計和開發的輸出不僅對產品、零部件規定要求之外,凡是對產品品質有影響的過程,根據ISO9001:2000第7.3.3.b和c條《設計和開發輸出》要求,設計要求給出採購、生產、和服務提供適當的資訊。包含或者引用產品合格驗收的判別準則。這樣做,就從設計角度把握了品質三要素。相當於產品是內部顧客,向各該過程(採購、加工、裝配、檢驗等過程)提出了需求和期望。這些過程的固有特性滿足產品要求的程度決定了過程的品質好壞。
c) 體系層次。前面這些過程固有特性都是由人、機、料、法、環、測等因素決定的。這些因素又是各該過程的工作結果。譬如,人員是人力資源、機器設備是設備維護、材料是採購……工作過程的結果。這些過程和前面的產品實現過程組成了品質管制體系。從而建立符合ISO9001第4.1條要求的品質管制體系。用這個體系來控制過程,確保產品的品質。同時,要持續改進體系的有效性。實際上,還必須提高效率。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這相當於把過程的要求轉向體系提出了需求和期望。這些體系的固有特性滿足過程要求的程度決定了體系的品質好壞。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8-1-21 17:00
以上三個層次(產品、過程和體系)的“要求”和“固有特性”是逐步展開的。顧客的要求由產品的固有特性來滿足,產品的固有特性轉化為對過程的要求,再由過程的固有特性來滿足,過程的固有特性轉化為對體系的要求,再由體系的固有特性來滿足。
3、
最後,把握品質三要素中的“滿足的程度”。同樣有三個層次需要把握好。
a) 最高層次,是產品交付給顧客以後,根據ISO9001:2000第8.2.1條《顧客滿意》要求,把握好跟蹤顧客感知組織所提供產品特性滿足顧客需求和期望的程度。
b) 中間層次,要根據ISO9001:2000第8.2.3條《過程監視和測量》要求,及時監視、控制好過程,譬如,過程能力指數的監視,確保過程能滿足產品對它提出要求。即使執行ISO9001:2000第8.2.4條《產品的監視和測量》要求,也應當把產品資料作為過程的“聲音”,起到對過程監視的作用。每當發現過程有問題,產品可能還是滿足要求的。這樣對產品起到了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