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标题: 小家电的安全要求培训教程 [打印本页]

作者: mllorm    时间: 2007-11-2 16:27
标题: 小家电的安全要求培训教程

[size=111%]»1、基本安全理念

[size=111%]»
2、重要安规概念

[size=111%]»3、结构安全要求
[size=111%]»4、元器件之要求
[size=111%]»5、安全测试要求
[size=111%]»6、铭牌与说明书


作者: 黑龙    时间: 2007-11-2 16:42
资料呢???????????????????????
作者: mllorm    时间: 2007-11-2 16:42
标题: 小家电的安全要求培训教程2
基本安全理念
常用的按摩器安全标准
ANSI/UL & CAN/CSA STD.(美国及加拿大标准)
-Motor-Operated Massage and Exercise Machines
    UL1647, 3rd  Edition, dated Jan. 24, 2001
-Motor-Operated Appliances (Household and Commercial )
CSA-C22.2 No. 68-92, dated  June, 1993
重要安规概念
器具分类(按使用类型):
便携式器具:小于18kg或正常使用时可移动
手持式器具:属于便携式器具,正常使用时握在手中
驻立式器具:非便携式器具
驻立安装式器具:正常使用时固定安装于支架上或固定安装于特殊位置
嵌入式器具: 正常使用时该器具安装于厨柜内或墙中预留的壁室内或打算安装在其他器具内.
重要安规概念
器具分类(按电源线连接方式):
X连接: 易于更换的连接方式,如特殊制备的电源线.
Y连接:只能由制造厂或特定人员更换电源线的连接. 同X连接的区别在于更注重生产厂家的自我声明以及通过相关试验.
Z 连接: 只有严重损坏才可以更换电源软线.
重要安规概念
绝缘分类
基本绝缘(Basic insulation ):提供对带电件的基本防触电保护
附加绝缘(Supplementary insulation):独立于基本绝缘,在基本绝缘损坏时提供防触电保护.
双重绝缘(Double insulation):基本绝缘+附加绝缘.
加强绝缘(Reinforced insulation):等效于双重绝缘.
重要安规概念
器具分类(按防触电类别)
0类器具: 只靠基本绝缘提供防触电保护
I类器具: 依靠基本绝缘+接地提供防触电保护
II类器具: 依靠双重绝缘或者加强绝缘提供防触
                   电保护
II类结构: 器具的部分结构属于II类
III类器具: 依靠安全特低电压提供防触电保护
III类结构: 器具的部分结构属于III类
重要安规概念
I类器具
重要安规概念
II类器具(结构)
重要安规概念
III类器具(结构)
重要安规概念
安全特低电压 SELV
所谓“安全特低电压”是指导体之间及导体对地之间不大于42V,不带负载状况不大于50V之电压.
          若该电压转换自电网电压.必须通过安全隔离变压器或其它分离绕组的转换器.分离绕组之间要满足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要求。
常用的类似的安全隔离用元件还有:
光耦,继电器等.
!!!注意: III类器具(结构) 安全的(可触及)
重要安规概念
这三种结构可以由低向高兼容,即II类器具可以有III类结构,I类器具可以有II类结构,等等。这时对于器具中的不同结构必须满足相应的要求。
对于按摩器产品:
便携式按摩器应该为II类或者III类结构
驻立式按摩器应该为I、II或者III类结构
重要安规概念
可触及部件:
试验指可以碰到的部分,器具内部与试验指可触及部件之间相导通(conductive)的部件也属于可触部件。
重要安规概念
重要安规概念
符合以下条件的可触及部件不认为有触电危险:
电压足够低 - 安全特低电压且无论交流或直流的峰值电压小于42.4V.
保护阻抗 - 直流电流不超过2mA,交流峰值电流不超过0.7mA。保护阻抗至少由两个分开的元件组成,任意一个元件短(开)路,满足上述电流限值 (22.42) 。而且,
峰值电压介于42.4V至450V, 不超过0.1μF容量的电容
峰值电压介于450V至15kV, 放电电量不超过45μC
重要安规概念
爬电距离 Creepage distance:
带电件与带电件或者带电件与可触及部分之间沿着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 Clearance:
带电件与带电件或者带电件与可触及部分之间沿空气的最短距离。
注:通常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符合要求则电气强度一定符合要求,反之不成立。
重要安规概念
结构安全要求
按摩器结构的安全要求
  防触电
  防机械损伤
  防过热
  防火
作者: ddhh    时间: 2007-11-2 21:24
东西还行
作者: feiyu    时间: 2007-11-4 22:59
标题: 看不到啊?
怎么看啊?,没资料下啊,大哥
作者: chfeng1982    时间: 2007-11-5 20:35
资料呢?怎么没有呀?兄弟发我一份chfeng1982@163.com,谢谢
作者: lcongming    时间: 2007-11-5 22:29
怎么没有资料可下呀!!
作者: forster    时间: 2007-11-6 08:49
资料在哪里?发一份过来吧,谢了,daz919@163.com
作者: mllorm    时间: 2007-11-6 14:32
标题: 小家电的安全要求培训教程
小家电的安全要求培训教程验货公司的
作者: zdy800    时间: 2007-11-6 21:21
楼主能发一份与我吗?
Email:2thapr@163.com
谢谢你了!
作者: mllorm    时间: 2007-11-8 16:51
防触电(一)
防触电基本要求:
   - 考核防触电时,所有可拆卸部件都要拆下(4.2, 22.11)。
- 标准试验指与标准试验销不得触及带电部件,功能绝缘,或仅用油漆,搪瓷,普通纸,纺织品或氧化层隔离的带电部件(8.1.1)。
  - II类器具或II类结构标准试验指不能触及基本绝缘(8.2)。
   - 40公斤以上的器具不用倾斜进行上述测试.
  - 上述试验对有认证的灯座, 保险丝座等不作要求.
  - 对一些器具上的开口需要用无关节试验指以20N力考核其可恢复性
   -  美标允许试验指触及基本绝缘。
防触电(一)
可拆卸部件:
  不用工具并且不符合22.11实验要求,能拆下的部件。
Cl.22.11测试部件施加以下力10s,在最不利的方向.
推力: 50N
拉力: 50N力拉(如果试验部件的外形使得试验指甲不能轻易滑出)
  30N力拉(如果部件沿拉开方向的投影小于10mm)
  拉的时候试验指甲用10N的力插进任何可能的缝隙,
                        并且施加10N的力使其沿着缝隙滑动
如果该部件还可能受到扭矩的作用:
扭力: 2Nm - 主要尺寸小于50mm
  4Nm - 其他
防触电(一) -试验指
R=2
防触电(一) -试验指
防触电(一) -试验销
防触电(一) -试验销
防触电(一) -试验指甲
防触电(一) -美标试验指
防触电(一) -美标试验指
防触电(一) -实例
防触电(一) -实例
防触电(一) -实例
防触电(一) -实例
防触电(二)
外壳的要求
足够的强度 (耐冲击, 抗重压)
足够的防尘与防潮
足够的耐腐蚀能力即持久性(防锈)
可触及部件与带电部件之间必须提供双重保护:
   基本绝缘+ 接地; 基本绝缘+ 附加绝缘
  
防触电(二)
外壳的强度要求
能经受3次0.5J的冲击(21)
如果信号灯或它们的灯罩超出外壳10mm,或者它们的表面积超过4cm2,也要进行冲击试验。
冲击后不能有带电部件外露、绝缘损坏或者距离减小
防触电(二)
    II类器具中的III类结构,SELV与带电件之间的绝缘必须满足双重绝缘或者加强绝缘(22.26).
    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要作成不易被忽略, 不能被错误装配; 或除非严重损坏,不能移开(22.30).
    橡胶用作附加绝缘时,必须防止老化或结构上保证爬电距离,即使橡胶裂开,亦不影响距离要求,防老化需要测试决定(22.32) .
防触电(二)
对于手柄、旋钮等部分:
必须可靠固定(22.12):
-不会受到轴向力的,用15N的轴向力拉1分钟
-可能受到轴向力的,用30N的轴向力拉1分钟
正常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只能碰到与带电件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隔开的金属部分(22.36)
如果轴是金属的,并且可能在绝缘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手柄、旋钮的可触及部件需要用附加绝缘与轴隔开(22.35)。
防触电(二)-实例
防触电(三)
接地必须永久可靠
   - 应有防松措施(锯齿形垫圈最佳).
   - 提供接地连续性的螺钉要旋入金属.
   - 耐腐蚀(至少58%的铜,钢必须有5μm的涂层).
   不同金属间的接触电位差<0.6V,否则将加速金属腐蚀和变质.
   - 黄绿双色线只能用于接地线且应足够粗.
   -接地端子和接地金属部件间应低阻抗, 不大于0.1Ω.
   - 接地线应在载流线之后拉紧.
   - 接地不能借用.
防触电(三)-实例
接地处应刮漆,并有防松措施以及接地标记
防触电(四)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基本要求(工作电压130V-250V,不防尘)
      爬电距离mm 电气间隙mm
不同极性之间带电体 >3.0  >2.5
基本绝缘   >4.0  >3.0
绕组   >2.0  >2.0
加强绝缘   >8.0  >8.0
绕组   >6.0  >6.0
附加绝缘   >4.0  >4.0
内部导线用2N的力推,外壳用30N的力推
防触电(四)
附加绝缘与加强绝缘要做成不被积尘造成减少距离(22.32)。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减半:
考虑导线, 连接的脱落: 不应减小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要求值的50%(22.31)
考虑螺丝等松动或者脱落:不应减小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要求值的50%(26.1.2)
      可以使用额外的固定方式: 例如扎带,钩焊,短硬导体等, 或使用隔板, 止口来保证距离.
      通常不认为两种独立固定方式会同时脱落.
防触电(四)
美标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基本要求
             爬电距离mm    电气间隙mm
0-125V       1/3Hp or less            >1.6  >1.6
              more than 1/3Hp            >2.4  >2.4
                  
126-250V              >2.4  >2.4
防触电(五)-实例
防触电(五)-实例
防触电(五)-实例
强电与SELV电路之见要有8mm距离,
同时要考虑间隔区内标示的影响.
防触电(五)-实例
SELV电路侧的元器件通过 2N力推动后,是否向高压侧倾斜,电气间隙是否将小于标准要求.
防触电(六)- 绝缘材料
木料、棉花、丝绸、普通纸和类似的纤维材料和吸水材料,未经浸渍处理不能作为绝缘 (22.21)
一般的陶瓷(除非烧结紧密) 及类似材料不能作为附加绝缘或者加强绝缘
橡胶作为附加绝缘必须考虑它的老化或结构上保证开裂 后不影响爬电距离(22.32)
防触电(六)- 绝缘材料
电气绝缘必须满足
抗电要求(包括经由潮态处理,喷淋试验及耐久试验后)
环境要求(包括抗老化, 防潮耐热耐燃耐漏电起痕)
厚度要求(穿通距离DTI:附加绝缘应大于1.0mm, 加强绝缘应大于2.0mm)
防触电(六)- 绝缘材料
1、绝缘穿通距离DTI:附加绝缘厚度:≥1 mm,加强绝缘 ≥2 mm
2、如果绝缘采用片状材料组成(云母或类似鳞状材料出外),则应符合下列条件(DTI不要求):
附加绝缘至少两层,每层能承受附加绝缘的耐压要求(2500V);
加强绝缘至少三层,每两层能承受附加绝缘的耐压要求(3750V);
防触电(六)- 绝缘材料
3、如果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不是可触及的,则只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DTI不要求):
19章非正常试验中的最大温升不超过11.8条规定的允许值
绝缘放置在19章试验期间测得的最高温升值加上50K的烘箱中,经过168小时处理,能承受16.3的耐压要求。耐压试验需要在烘箱内和室温下分别进行。
并非所有规定的绝缘穿通距离一定是穿过固体绝缘的,它可以是由固体绝缘厚度加上一层或者多层的空气层组成.
防触电(六)- 绝缘材料
防触电(六)- 绝缘材料
防触电(六)- 绝缘材料
防触电(五)-FAQ
Q:散热口处有吸湿性海绵,可触及部分与带电件之间距离L>8mm,D<8mm,是否满足防触电要求?
防触电(五)-FAQ
Answer:
假设海绵为绝缘材料,潮态试验后作耐压试验,如果不发生击穿,则认为此类结构满足安全要求(但必须满足图中 L > 8mm的距离要求)。
注:
如果海绵直接与带电件接触(或者0.8mm以内),美标要求海绵必须经过认证-  94HF-1
防机械损伤
机械伤害的类别:
  -  尖角, 锐边, 毛刺等, 特别是螺钉的螺纹.
  -  轧压部位(例如: 按摩器的按摩头)
  -  运动部件---电机风叶(包括强度)
  -  翻倒---稳定性
  -  意外动作的伤害(一定要安装开关且保护器一般应为非自复位型)
防机械损伤
稳定性: 固定式和手持式器具除外, 10°倾斜都不能翻倒
正常工作时不可触及非功能性的运动部件与锐边.
可拆卸部件不能作为防护装置.
为防止机械伤害的连锁装置, 用试验指不能使其失效.
作者: wt1982    时间: 2010-9-9 13:34
版主 能发我一份吗 真需求哦 wangtao@egwall.com 谢谢
作者: 冰红茶    时间: 2010-9-14 16:49
建个文本文档,把他的资料复制了,在粘贴到文本文档,保存就好了,就不用下载
作者: 深圳_EDDIE    时间: 2010-9-15 16:44
楼主发给我一份,我邮箱:HB364157409@126.COM
作者: sticktoo2001    时间: 2010-9-16 09:35
我也需要,sticktoo2001@163.com
作者: 284728890    时间: 2010-10-27 14:57
我想要一份
mgsxx@163.com
作者: wanghaiyan    时间: 2010-10-27 20:13
资料可以,支持一下。
作者: Phenix    时间: 2010-12-14 22:36
谢谢!还是有用!
作者: Phenix    时间: 2010-12-15 11:14
怎么没有资料可下呀!!
作者: MS168    时间: 2010-12-18 09:12
忽悠。。。。。。。。。。。。。。。
作者: hailhh    时间: 2012-5-31 15:38
标题: 回复 3# mllorm 的帖子
最好能整理成一份资料供各位下载,我有大量小家电方面的资料,有需求的可以联系。hailhh@sina.com.cn
作者: SILVENT    时间: 2012-8-23 20:44
学习了




欢迎光临 验货员论坛 (http://bbs.wtoqc.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