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员论坛

标题: 抽样检查的基本概念 [打印本页]

作者: hung    时间: 2007-10-6 15:54
标题: 抽样检查的基本概念
举个居家过日子的例子,比如说:你到水果摊买桔子,你可能会问:“酸不酸呀”?摊主说“你尝一尝,先尝后买”,于是你从一大堆桔子中抽取一个尝一尝,你尝的目的是什么呢?你尝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一个桔子的质量情况来推断这一大堆桔子的质量情况。这就是抽样。显然抽样检验的目的是:通过样本(尝的一个桔子)推断总体(一大堆桔子)。那么我们说尝了一个桔子是否就可以确定所买的桔子是否全部都是甜的?不能,所以抽样是有风险的。那么怎么能够判定全部都是甜的?一个一个全部尝完就行了。但是摊主肯定不同意,因为吃的太多了(就是你的抽样成本太高了),比如你买瓜子,可能要尝五六个,摊主也同意,因为抽样成本不高,所以因为成本原因,许多时候,我们不可能全部检验而要抽样检验。样本是样品的集合,一个样本可由一个样品组成(比如只尝了一个的桔子),也可由多个样品组成(比如瓜子)。欲达到通过样本推断总体这样的目的,要通过三个步骤:A.抽样(拿一个), B.检验(品尝), C.推断。其中抽样这个步骤含有两个内容:a.怎么抽,b.抽多少 。其中检验这个步骤与抽样检验的理论没有关系,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质量特性使用不同的检测设备,有不同的检验方法。C.推断,即用对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对总体进行推断。抽多少与怎样推断就构成了抽样方案。

一、抽样检查的特点:

抽样方案分为计数型抽样方案和计量型抽样方案两大类,首先讨论计数型抽样方案。
逐批验收抽样检查方案是最常见的计数型抽样方案。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企业外部,供求双方在进行交易的时候,对交付的产品(如原材料、半成品、外协件等)验收时,经常要进行抽样检查,以保证和确认产品的质量。验收抽样检查的具体做法通常是:从交验的每批产品中随机地抽取预定样本容量的产品数目,对照标准逐个检验样品的性能。如果样本中所含不合格品数不大于抽样方案预先最低规定数,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即为合格批,    予以接收;反之,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予以拒收。验收抽样检查同样适用于产品缺陷数的检查。为了简练起见,这里只讨论不合格品数的验收抽样方案
在许多情况下,验收全数检查是不现实或者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例如,    产品的破坏性检验;批量很大检验时间长;生产效率高或检验费用高等等,    都不适宜全数检验,计数验收抽样检查方案是以数理统计原理为基础,适当兼顾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风险损失的抽样方案,具有科学的依据,并提供一定的可kao保证。
二、常用名词术语:


这里的名词术语按照GB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一部分: 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计数抽样计划)相关的解释,请各位注意,GB2828.1-2003和GB2828-87是有一些不同的,如果有争议,应该是你错了,嘿嘿…………
1. 单位产品和样本大小 n

单位产品就是要实行检查的基本产品单位,或称为个体。单位产品的划分带有随意性,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例如,以一件产品、一米产品为单位产品等等。样本是由一个或多个单位产品构成的,通常将样本大小记作n
2. 交验批和批量N

交验批是提供检验的一批产品,交验批中所包含的单位产品数量称为批量,通常记作N
3. 接收数Ac(acceptance number):

在抽样方案中,预先规定的判定批产品合格的那个样本中最大允许不合格数,通常记作Ac或C
4. 拒收数Re(rejection number):

抽样方案中预先规定判定批产品不合格的样本中最小不合格数,通常记作Re 或C
5. 批不合格率P

批不合格率就是批中不合格品数D 占整个批量N 的百分比,即p=(100D/ N)%
6. 过程平均不合格率:

过程平均不合格率是指数批产品首次检查时得到的平均不合格率。假设有k 批产品,其批量分别为N1,N2,.,Nk,经检验,其不合格品数分别为D1,D2,.,Dk,则过程平均不合格率为:
p=(D1+ D2+ ……Dk)/(N1+N2+……Nk)
(k不小于20)
可见,要得到p 的真值必须要等全部产品加工出来后再进行全检。如前所述,这是不现实或不必要的,所以,通常是进行抽样检查对p 估计。假设从上述各批产品中依次抽取n1,n2,……nk 个样本,经检验发现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相应地为d1d2,……dk 个,则利用样本估计的过程平均不合格率p 为:
计算过程平均不合格率是为了了解交验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这对设计合理的抽样方案,保证验收产品质量以及保护供求双方利益都是至关重要的
7. 接收质量限AQL(acceptance quality limit):

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
8. 批最大允许不合格率LTPD ( lot tolerance percent defective):

批最大允许不合格率是指用户能够接受的产品批的极限不合格率值,LTPD 的合理确定直接影响用户(消费者)的利益
9.生产者风险PR(produce’s risk):

生产者(供方)所承担的合格批被判为不合格批的风险,风险概率通常记作α
作者: hung    时间: 2007-10-6 15:56
10.消费者风险CR(consumer’s risk):

消费者(用户)所承担的不合格批被判为合格批的风险,风险概率通常记作β
三、验收抽样方案的种类

1.单次抽样方案(single sampling inspection):

单次抽样方案是最简单的计数验收抽样方案。单次抽样方案也称为一次抽样方案,通常用(N,n,C)表示之。即从批量为N 的交验产品中随机抽取n 件进行检验。并且预先规定一个合格判定数C,如果发现n 中有d 件不合格品,当d≤C 时,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予以接收;当d>C 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予以拒收。
例如,当N=100,n=10,C=1,则这个单次抽样方案表示为(100,10, l)。其含义是指从批量为100 件的交验产品中,随机抽取10 件,检验后,    如果在这10 件产品中不合格品数为0 或1,则判该批产品合格,予以接收;    如果发现在这10 件产品中有2 件以上不合格品,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予以拒收
2.二次抽样方案(Double Sampling lnspection

二次抽样方案也称为二次抽样方案。如前所述,单次抽样方案涉及三个参数,即(N,n,C)。而二次抽样方案则包括五个参数,即(N,n1,n2; C1,C2)。其中:

n1——抽取第一个样本的大小;
n2——抽取第二个样本的大小;

C1——抽取第一个样本时的不合格判定数;

C2——抽取第二个样本时的不合格判定数。
二次抽样的操作程序为:在交验批量为N 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n1 件产品进行检验。若发现n1 中的不合格数为d1,则:

若d1≤C1,判定批产品合格,予以接收;

若d1>C2,判定批产品不合格,予以拒收;

若C1<d1≤C2,不能判断。在同批产品中继续随机抽取第二个样本n2 件产品进行检验。若发现n2 中有d2 件不合格品,则根据(d1+d2)和C2 的比较作出如下判断:

若d1+d2≤C2 判定批产品合格,予以接收;
若d1+d2>C2,判定批产品不合格,予以拒收。
例如,当N=1000,n1=36,n2=59,C1=0,C2=3,则这个二次抽样方案表示为(1000,36,59;0,3),其含义是指从批量为1000 件的交验产品中,    随机抽取第一个样本n1 件进行检验,若发现n1 中的不合格品数为d1:

若d1≤0,(实际为零),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予以接收;
若d1>3,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予以拒收;

若0<d1≤3(即在n1 件中发现的不合格数为1 件、2 件或3 件),则不对该批产品合格与否作出判断,需要继续抽取第二个样本n2。若处于上述情况,则从同批产品中随机抽取n2=59 件进行检验。记录n2 中的不合格品数d2;

若d1+d2≤3,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予以接收;

若d1+d2>3,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予以拒收。
3.多次抽样方案(multiple sampling inspection)

如前所述,二次抽样是通过一次抽样或最多两次抽样就必须对交验的一批产品作出合格与否的判断。而多次抽样则是允许通过3 次以上的抽样最终对一批产品合格与否作出判断。多次抽样方案也规定了最多抽样次数。如3次抽样方案,在上述方案中规定了合格判定数AC 和不合格判定数Re。例如,在第三次抽样检验后,若三个样本的累积不合格数(r1+r2+r2)≤1
时,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予以接收;若(r1+r2+r2)≥3 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予以拒收,以此类推。
4、关于AQL=0或C=0的理解

在许多公司,几乎我经历过的公司都有该项规定,致命缺陷的AQL=0,如果按照GB2828来查表决定抽样数,根本没有AQL=0这一项,理论计算样本应该是无穷大,自然无法进行抽样了。其实严格按照GB2828来说,AQL不能等于零。但是在许多公司比如TCL、步步高、金正等公司都是这样,于是许多小公司也比葫芦画瓢照搬。但是我认为这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构成矛盾,为了表示企业对该项要求的严格,可以这么规定(毕竟在于你是怎么理解,而且所谓的标准就是大家都习惯执行的、正确的东西。我向来非常反感有些公司总是严格按照自己很不完善的甚至是不公平的制度来限制人,毕竟制度、标准是为公司服务的,离开了这个前提无异是自掘坟墓,凡是这种公司,距离倒闭只是时日问题。哎!不说了,扯得太远了),致命缺陷的AQL=0可以理解为:无论提交检验的该批次母体数和抽样数多大,只要出现一台致命不合格的机器,则该批机器拒收。至于抽样数量,按照其他几种缺陷的AQL值进行就可以了。具体的讲解在GB2828的7.5有对致命缺陷的特别说明。


以上我们讨论的是计数验收抽样方案,计量验收抽样方案原理相同,不再赘述。另外,按照产品特点和生产特点也可以分成逐批抽样方案和连续型抽样方案。按照抽样方案可否调整也可以分为调整型抽样方案和非调整型抽样方案,而非调整型抽样方案根据实际需要又可以分为标准型抽样方案和挑选型抽样方案。本章的目的在于阐述验收抽样方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所以,并不对上述抽样方案一一详细介绍,必要时可以查阅有关专业书籍资料。
作者: hung    时间: 2007-10-6 16:18
标题: 檢驗基礎介紹

第一節
檢驗在企業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檢驗的定義
檢驗就是對產品或服務的一種或多種特性進行測量、檢查、試驗、計量,    並將這些特性與規定的要求進行比較以確定其符合性的活動。美國品質專家朱蘭對“品質檢驗”一詞作了更簡明的定義:所謂檢驗,就是這樣的業務活動,決定產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時適合要求,或是在出廠檢驗場合,決定能否向消費者提供。
二、      關於檢驗的理解
在工業生產的早期,生產和檢驗本是合二為一的,生產者也就是檢驗者。後來由於生產的發展,勞動專業分工的細化,檢驗才從生產加工中分離出來,    成為一個獨立的工種,但檢驗仍然是加工製造的補充。生產和檢驗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檢驗是生產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特別是現代企業的流水線和自動線生產中,檢驗本身就是工藝鏈中一個組成工序,沒有檢驗,生產過程就無法進行    。
從品質管制發展過程來看,最早的階段就是品質檢驗階段。品質檢驗曾是保證產品品質的主要手段,統計品質管制和全面品質管制都是在品質檢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以這樣認為,品質檢驗是全面品質管制的“根”,“根”深才能葉茂,如果這個“根”不扎實,全面品質管制這棵樹的基礎就不會鞏固。在我國進一步推行全面品質管制和實施ISO9000 系列國際標準時,特別是進行企業機構改革時,決不能削弱品質檢驗工作和取消品質檢驗機構。相反,必須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這項工作,要更有效地發揮檢驗工作的作用。
現代工業生產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由於主、客觀因素的影響,    特別是客觀存在的隨機波動,要絕對防止不合格品的產生是難以做到的,因此就存在品質檢驗的必要性。很難設想,存在一個所謂理想的生產系統,它根本不會產生不合格品,則品質檢驗及其相應的機構就可統統撤銷,實際上這種理想式生產系統是不存在的。
為了正確認識企業的品質檢驗,還必須澄清三個容易混淆的觀念:
一個是認為產品品質是由設計和製造來決定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因而對檢驗工作不予重視,甚至有所放鬆。這種觀念顯然是不全面的。誠然,產品品質同設計和製造十分密切,但品質的最終形成,決不限於設計和製造這兩個環節,正如美國著名品質專家J.M.朱蘭所說,它是符合“品質螺旋”上升規律的,決定於企業所有部門,其中包括品質檢驗部門的品質職能,何況檢驗本身也是屬於製造的範疇;
二是認為全面品質管制,強調從把關轉到預防為主,    要求把不合格品消滅在發生之前,而檢驗只不過是事後把關,因此有些企業認為檢驗是可有可無的,或者僅僅是一種輔助手段。這種看法同樣也是錯誤的,容易使人們的思想產生混亂,實質上這是如何認識“預防”與“把關”    的關係問題。預防為主是就品質管制的指導思想而言的,也是相對於單純的事後把關來說的。因為單純的事後把關,只能發現和剔除不合格品,而不合格品即使被發現,其損失已經造成。因此,預防為主的思想是完全正確的。事實上國內外許多企業都把“預防為主、一次成功”作為品質管制的重要原則。預防為主與檢驗把關,決不是對立和矛盾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相互結合的,它們的目標和物件也是各不相同的,“預防”是針對正在生產或尚未生產的產品而言的,“把關”通常是針對已經生產出來的產品來說的,前者應力求通過預防,使生產出來的產品百分之百是合格品,避免或減少發生損失;而後者則是應該通過檢驗,嚴格把關,不使一個不合格品流到下道工序或用戶手中,所以預防和把關在生產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應以預防為主。
三、品質檢驗的基本職能
概括起來,檢驗包括以下四項具體工作:
(1)       度量。包括測量與測試,可借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機械、電子測量儀器    。
(2)       比較。把度量結果與品質標準進行對比,確定品質是否符合要求    。
(3)       判斷。根據比較結果,判定被檢產品是否合格,或一批產品是否符合規定的品質標準    。
(4)       處理。對單件產品決定是否可以轉到下道工序或產品是否准予出廠;對批量產品決定是接收還是拒收,或重新進行全檢和篩選
為此,品質檢驗必須具備下述條件:
第一,   要有一支足夠數量的合乎要求的檢驗人員隊伍;     
第二,   要有可kao和完善的檢測手段;     
第三,   要有一套作為依據而又明確的檢驗標準;     
第四,   要有一套科學而嚴格的檢驗管理制度    。





.
作者: hung    时间: 2007-10-6 16:21
以上簡要說明了品質檢驗的概念、定義和應具備的具體條件,下面則要進一步明確品質檢驗的基本職能,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把關的職能:
把關是品質檢驗最基本的職能,也可稱為品質保證職能。這種職能是品質檢驗一出現時就存在的,不管是過去和現在,即使是生產自動化高度發展的將來,檢驗的手段和技術可能有所發展和變化,品質檢驗的把關作用,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企業的生產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人、機、物、法、環(4MIE)等諸要素,都可能使生產狀態發生變化,各個工序不可能處於絕對的穩定狀態,品質特性的波動是客觀存在的,要求每個工序都保證生產100%的合格品,實際上是不太可能的。隨著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的完善化,可以減少檢驗的工作量,    但檢驗還是要存在的。只有通過檢驗,實行嚴格把關,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產,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轉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組裝,不合格的成品不冒充合格品而出廠,才能真正保證產品的品質    。
2.預防的職能:
現代品質檢驗區別于傳統檢驗的重要之處,在於現代品質檢驗不單純是起把關的作用,同時還要起預防的作用    。
廣義來說,原材料和外購件的入廠檢驗,前工序的把關檢驗,對後面的生產過程和下工序的生產,都能起到預防的作用。特別是檢驗的預防作用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工序能力的測定和控制圖的使用起預防作用。眾所周知,無論是工序能力的測定或使用控制圖,都需要通過產品檢驗取得一批或一組資料,進行統計處理後方能實現。這種檢驗的目的,不是為了判定一批或一組產品是否合格,而是為了計算工序能力的大小和反映生產過程的狀態。如發現工序能力不足,或通過控制圖表明生產過程出現了異常狀態,則要及時採取技術組織措施,提高工序能力或去除生產過程的異常狀態,預防不合格品的產生,事實證明,這種檢驗的預防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備註:工序能力的計算使用,目前在電子組裝的企業裏應用比較弱,主要應用在機械加工製造行業比較廣泛,因此本文沒有詳細說明)
(2)通過工序生產時的首檢與巡檢起預防作用。當一批產品或一個輪班開始加工一批產品時,一般應進行首件檢驗(首件檢驗不一定只檢查一件),    當首件檢驗合格並得到認可時,方能正式成批投產。此外,當設備進行修理或重新進行調整後,也應進行首件檢驗,其目的都是為了預防大批出現不合格品。正式成批投產後,為了及時發現生產過程是否發生了變化,有無出現不合格品的可能,還要定期或不定期到工作地去進行巡迴抽查(即巡檢),    一旦發現問題,就應及時採取措施予以糾正,以預防不合格品的產生    。
3.報告的職能:
報告的職能也就是資訊回饋的職能。這是為了使領導者和有關品質管制部門及時掌握生產過程中的品質狀態,評價和分析品質體系的有效性。為了能作出正確的品質決策,瞭解產品品質的變化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必須把檢驗結果,用報告的形式,特別是計算所得的指標,回饋給領導決策部門和有關管理部門,以便作出正確的判斷和    採取有效的決策措施。報告的主要內容如下:
(1)原材料、外購件、外協件進廠驗收檢驗的情況和合格率指標    。
(2)成品出廠檢驗的合格率、返修率、報廢率以及相應的金額損失    。
(3)按車間和分小組的平均合格率、返修率、報廢率、相應的金額損失及排列圖分析    。
(4)產品報廢原因的排列圖分析    。
(5)不合格品的處理情況報告    。
(6)重大品質問題的調查、分析和處理報告    。
(7)提高產品品質的建議報告    。
(8)其他有關報告    。
4.改進的職能:
品質檢驗參與品質改進工作,是充分發揮品質檢驗搞好品質把關和預防作用的關鍵,也是檢驗部門參與提高產品品質的具體體現。品質檢驗人員一般都是由具有一定生產經驗、業務熟練的工程技術人員或技術工人擔任。他們經常工作在生產現場,對生產中影響人、機、物、法、環等因素瞭解最清楚,品質資訊也最靈通。他們比設計、工藝人員瞭解品質的情況要多一些,深一些,因而在品質改進中能提出更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措施,這也是品質檢驗人員的優勢所在。特別是實行設計、工藝、核對總和操作人員聯合起來搞品質改進,才能加快品質改進的步伐,並取得更好的效果    。
四、品質檢驗的“三性”
建設“三性”是指檢驗工作的公正性、科學性和權威性。這也是對檢驗    工作的基本要求,對發揮檢驗工作的作用十分重要    。
1.檢驗工作的公正性:
檢驗工作的公正性是對品質檢驗最主要的要求,沒有公正性,檢驗就失去了意義,也就談不上把關的職能。所謂檢驗工作的公正性,是指檢驗機構和人員在開展產品品質檢驗時,既要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獨立行使產品品質檢驗的職權,又要堅持原則,不詢私情,秉公辦事,認真負責,實事求是    。原則性是公正性的基礎,堅持原則,就是要嚴格執行技術標準,嚴格執行檢驗制度,嚴格執行訂貨合同,嚴格執行品質責任制;是非要清楚,獎罰要分明,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一切按原則辦事    。按原則辦事,關鍵在於碰到矛盾時,能否客觀公正的處理問題,不受任何勢力或人員的無理干擾,也不因任何人的求情或私人關係而高抬貴手。例如,當產量和品質發生矛盾時,工廠利益和用戶利益發生矛盾時,或者品質和交貨期發生矛盾時,都應堅持品質標準,堅持按規章制度辦事。品質爭議是經常發生的,商業貿易中企業與用戶之間,企業生產中車間與車間、工序與工序之間,檢驗工人本身與生產工人之間,對同一產品品質會有不同的評價和看法。這些爭議涉及到雙方的利益,小則爭吵不休,大則訴諸法律。最後依kao第三方做出仲裁和判決,這種仲裁和判決是否正確,取決於通過檢驗提供充分有效的檢驗結果和檢驗資料。為此,要求檢驗人員有高度的思想素質,有高度的原則性和政策性,要在處理問題中,根據事實和客觀標準作出公正的裁決    。
此外,還有大量的品質審核、品質評價和抽查監督工作,離開檢驗的公正性,這些工作也會失去真實的意義    。













.
作者: hung    时间: 2007-10-6 16:31
2.檢驗工作的科學性:
這裏說的是要通過科學的檢測手段,提供準確的檢測資料,按照科學合理的判斷標準,客觀地評價產品品質。為此,要做好以下幾點:     
(1)              對檢驗機構進行科學合理的定崗定編。也就是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確保每個崗位的工作均有可以勝任的人員來承擔檢驗或管理工作    。
(2)              對核對總和試驗人員進行培訓和進行資格認證。也就是要制定每個崗位的相應的培訓計畫,並予以實施。使每個檢測和試驗人員掌握必要的檢測試驗知識和能力,懂得必要的工藝和管理知識,具備檢驗人員必須具備的思想和技術素質,這是保證檢驗工作科學性不可缺少的要素    。
(3)              健全和完善品質管制和檢驗方面的規章制度。也就是要使檢驗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切忌無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現象    。
(4)              要有明確無誤的檢驗標準。標準是檢驗的重要依據。產品的適用性受到時間、地點、使用物件、社會環境、市場競爭等因素的影響,產品的品質高低隨用戶需求的不同而不同。為保證品質,科學地判斷產品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企業必須按現行標準生產,但同時又要不斷地修改、完善和提高標準。總之,只有按標準組織生產和檢驗,產品品質才有保證,這也充分體現企業對用戶負責的精神    。
(5)              不斷完善檢測手段,提高動態檢測水準。企業應盡可能提高檢測能力,提高檢測手段的精密度和準確度,盡可能採用自動化檢測裝置,以消除人工檢測的誤差,減少錯檢與漏檢的發生    。
科學性與公正性也是緊密相關的,沒有科學性也無法保證公正性    。
3.檢驗工作的權威性:
權威性是正確進行檢驗的基礎。所謂檢驗的權威性實質上是對檢驗人員和檢驗結果的信任感和尊重程度。樹立檢驗工作的權威是十分必要的,是保證產品品質和生產工作正常進行的重要條件。我們當前許多企業的質儉部門和質檢人員,缺乏必要的權威,因此檢驗監督工作很難進行,不利於保證產品品質。檢驗人員的話工人可以不聽,檢驗部門的決定,下面可以不執行,少數企業甚至出現生產與檢驗人員對立的情況,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將是工廠十分危險的現象,但是作為檢驗部門的人員,必須以自己的能力樹立足夠的威信,讓別人信服    。
檢驗工作的權威在實際工作中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來自檢驗人員過硬的思想和本領,這是在長期實踐中,依kao工作的科學性和公正性,以及為企業和用戶服務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起來的。具備令人信服的工作作風,    所出具的檢驗技術報告能得到生產和技術部門的信賴,能確保檢驗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能用準確的資料作出準確的判斷。在企業內部檢驗中,能使產品檢驗同程序控制(IPQC)結合起來,使之溶為一體。可以更有利於提高工序品質,如果產品檢驗人員能夠做到好的品質監督、好的品質服務員,也就是當好生產部門保證品質的參謀,那麼檢驗工作的權威性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
二是從制度上明確檢驗人員的職責和權利,例如,通常許多公司規定,當操作工人違犯操作工藝規程時,檢驗人員有權責令其停止生產,未經首件檢查確認合格時,生產工人不得正式成批投產,如此等等。
三是企業領導,特別是最高領導者應該支持和尊重檢驗部門及其人員正確行使其規定的權力,產品的符合性判斷(合格或不合格)由檢驗部門根據技術標準作出決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通常品質保證比較好的企業,其品質部門的業務受控于集團品質總監,因此ISO9000的2000版特別要求了企業最高領導人對品質體系的責任。










.
作者: 530111    时间: 2007-10-6 16:39
讲的非常好!我已有了,谢谢版主无私的贡献!!!!
作者: snapspgk11    时间: 2007-10-20 21:27
讲的非常好!111111111111
作者: andrew-liu    时间: 2007-10-22 11:37
我的天,简直谢到不能在谢了
作者: andrew-liu    时间: 2007-10-22 11:45
版主,我爱死你啦```顶``
作者: lio_liu    时间: 2007-10-22 12:04
是斑竹总结的吗?很经典哦。
作者: celiahe    时间: 2007-10-22 17:15
好,谢谢分享````多多指教!!!
作者: hhyyccffeenngg    时间: 2007-11-18 17:26
标题: 回复 #5 hung 的帖子
TKS for good share!
作者: dms220225    时间: 2007-11-28 19:50
总结的太好了,收下来,开绐学习了
作者: meng8885    时间: 2007-11-28 22:46
樓主太有心了,謝謝了!
作者: MS168    时间: 2009-11-25 08:42
讲的非常好

作者: 超越自我    时间: 2014-9-17 06:23
学习一下!




欢迎光临 验货员论坛 (http://bbs.wtoqc.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